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种人,精神病院也不是解决的办法,给吃给喝的让在医院躺着?”谢洛夫摸着自己的刚刚晾干的头发,慢悠悠地说道,“懒病无药可治,只有环境才能校正过来。如果精神病院用来对付这种人,等于是给我们的国家增加负担!”
  “那怎么办?第一副主席,难道我们把古拉格重新开放么?用纪律和看守让这些人重新创造财富?”卡德波夫当然也知道这么大一批人不是精神病,而是真正的懒。但这和国家宣传不符,每个国家都宣传我们的民族是最勤劳的。
  “古拉格目前不适合重新开放,就算是开放对付的也不是这种懒鬼,而是对付真正穷凶极恶的重刑犯!这些废物不值得古拉格出现!”谢洛夫歪着头否决了卡德波夫的提议。
  在反驳的时候谢洛夫也在脑筋急转寻找案例,人是有求生本能的,再懒的人在吃不上饭的时候也会站起来去劳动,因为不劳动就没有饭吃。这种人让谢洛夫想起来一批人,后世的三和大神。
  “这样,我们首先要挑选一坐经济还不错的城市,最好是波罗的海沿岸的城市,那边的经济是苏联最好的!挑选出来之后把全国这种病例的病人都送到那里去!”谢洛夫一边敲着桌子说道,“不喜欢长时间的工作对不对?好,工资日结,把当地所有的机械都给我撤了,就用人力!雇佣这批人的时候,把我们联盟法律规定保护劳动者利益的都废除掉,这些人不愿意上班?难道也不愿意吃饭么?苏联没有资本主义的环境,我们就创造一个出来……”
  随着谢洛夫开始讲述自己的看法,所有人都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这位刚刚回来的第一副主席身上,“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环境,一天上班,第二天能挺一天,第三天就会挨饿。联盟对劳动者的保障并不适合用在这些人身上。我们要创造出来一个随时会掉队的机制,培养竞争性,如果一个病人在同一个劳动岗位上工作半年,就可以释放会到家乡了。”
  “废除劳动保障、工资日结,干一天给一天钱。当地准备的房屋按天收费!”谢洛夫仔细的计算着如何堵住这些人的退路,然后抬头问道,“同志们,你们有没有什么补充的?”
  所有人整齐划一的摇头,表示谢洛夫的意见已经非常周详了,他们都没有要补充的地方。
  “那就这样吧,把养活这群懒人的资金节省出来,说不定能把真正的病人多治好几个!”谢洛夫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结束了这个话题。


第393章 克格勃日常
  把日工资卡在一定的限额上,足够单独一个人可以在最低保障下活两天,相信对于数学精通的毛子科学家并不是一件难事,饿死当然是不会的,除非是他选择去主动饿死。
  “我们军事管理总局现在则对国防部对红军的编制改革进行监督,除此之外没什么事情!”第三总局局长罗曼开始介绍这方面的情况,从古巴导弹危机开始,中央主席团的裁军声音就销声匿迹了,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经常出现在军中,通过这次对抗,赫鲁晓夫基本上只会把缓和当做手段,不会真心实意的去执行了。这种心态就和勃列日涅夫时期一样,能骗一下美国人就骗一下美国人,缓和仅限于口号上。
  这次国防部主持的改革和裁军没有一点关系,通过罗曼局长的介绍,而是国防部对苏联对陆军的整编行动,这次整编的目的是,把名义上的一百七十多个坦克师整编,改编成以摩托化步兵师为主的突击集群。同时基本上消除单纯步兵师的存在。整编结束之后苏联红军将不会存在以轻步兵为主的部队了。算是苏联全军机械化一个有意义的时刻,实际上苏联红军早就是可以自称是全军机械化了,这次只不过是消除了最后一点那方面的色彩。
  这次涉及到驻东欧四大集群和国内所有军区的整编,将步兵师改编成摩托化步兵师,同时减少一些挂着坦克师牌子的部队,看起来似乎在仿佛在释放缓和信息一样。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苏联一个坦克师大概是三百二十辆坦克,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当中单独编一个突击坦克团,一个摩托化步兵师的坦克数量大概是二百八十辆左右。摩托化步兵师的坦克数量比坦克师少四十辆,不是一般人意义上认为摩托化步兵师的装甲力量很少。
  “国防部传达过来的意思是,最终编成五十个左右的坦克师,一百五十个左右的摩托化步兵师!”罗曼最后把这方面的信息给自己的同志们分享。
  “这是在整编啊还是在扩军啊?”谢洛夫看着自己的同事们,用很有态度的腔调说道,“这个整编一旦完成,陆军方面至少要一线坦克五万辆,作为支撑陆军方面的攻击箭头!”
  这个规模的陆军其实谢洛夫倒不是很陌生,这就是十年后苏联迎来巅峰时期的军备力量,五十个坦克师和一百五十个摩托化步兵师,形成了有史以来最有震慑力的钢铁洪流。
  不过似乎好像多了一点,想了一下谢洛夫问道,“这个整编的计划是谁做出来的?”
  “是部长会议副主席,乌斯季诺夫同志!”谢米恰斯内替罗曼回答了这个问题,谢洛夫了然的点点头,原来是他,那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乌斯季诺夫一辈子都在建设他心目中世界最强武装力量,在他担任苏联国防部长的时候确实也做到了,苏联武装力量在他的手里达到了巅峰。
  谢洛夫想要反对,却找不出反对的借口,这又不在他的职权之内。这份整编计划肯定和古巴导弹危机有关系,虽然最后得到的东西比历史上要多,但对苏联造成的影响和历史上是一样的,因为没有得到全部想要的东西,苏联军方开始发疯了。红海军方面也是如此,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的建造进度也开始骤然加快。
  “那就提醒一下乌斯季诺夫同志考虑一下经费问题吧,别的事情我们不要多说!下一个问题!”谢洛夫摆摆手,军备竞赛又不是单方面的,苏联停止也要美国人愿意才行。
  最近美国一直再寻找苏联约束一下核军备竞赛,可能跟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最后时刻被发现的十亿吨级别概念核弹有关。但美国怎么不体现一下诚意把自己的海军力量裁一下?无非就是那玩意已经让美国人感到威胁,才想和苏联人商量一下把核武器控制一下。
  如果真的有诚意,美国可以把自己三万颗核弹削减一下数量!总想跑苏联来空手套白狼。
  “我有一个问题,是关于边界的,还是我们和中国同志之间的争议。这件事搞得我非常头疼!”边防总局局长边防军司令泽里亚诺夫提出了关于边界划分的争议,这个谈判已经好几年了,泽里亚诺夫本人就出任好几次谈判代表。
  “本来我们是可以还给他们的,但现在这种状态下不行。中国天天在骂我们,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把岛还给中国,造成的影响难以预料。会不会对我们国家的形象造成损伤?”谢米恰斯内敲着桌子,目光在所有人身上扫了一圈,最后停留在谢洛夫身上的时间长了一点,然后道,“不知道对泽里亚诺夫同志的问题,大家有没有什么建议!”
  “拖下去,中国方面不冷静下来,这件事情没得谈,但要摆出来可以谈的态度,不要把话说死,下一个问题!”谢洛夫直接开口道。
  以现在两国的关系,这件事根本无法解决,而且谢洛夫也不敢插手,他是在想不出来苏联会在天天被骂的时候,还主动让步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让步,让步的人可能会被处以叛国罪,除了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没人扛得住。
  苏联归还那个小岛,就算谢洛夫从中努力,也必须等到七十年代之后,那个时候的中国才处在冷静的状态中。而且要不引起苏联国内的反弹,还需要转嫁矛盾到土耳其身上。
  “我记得一九六三年年初,土耳其驱逐出了国内最后一批希腊语人口,一共一万八千人,希望你们按时作死!”听着其他同志讨论的谢洛夫,心里面希望土耳其赶紧脑袋发热。
  这次机会苏联是利用不上的,因为美国还没有把导弹撤走,而且苏联还需要时间建设陆军,幸亏土耳其作死不是一次,七十年代还有第二次。用第一次做舆论准备,等待第二次机会,苏联到时候就可以打通前往地中海的通道了。
  苏联的地理位置是优势也是劣势,劣势体现在气候寒冷,农业在怎么折腾也没多大的潜力,不适应工业化等等的问题上。但优势在于,苏联距离任何关键地区的位置都比较近,可以用地理上的优势抵消美国的战略投送力量。当然还是要发展本身的实力,没实力距离在近也不行,相反会因为距离太近而受到威胁。
  还有第八总局电子局长舍瓦廖夫的问题,首先他通报了自己在柏林进行的计算机组网问题,六十年代的计算机功能性还不强,不强到了人脑完全可以击败电脑的地步。但舍瓦廖夫在柏林组网成功仍然意义重大,这个意义在于国家安全方面。
  看着有些不感冒的同事们,谢洛夫则非常兴奋地说道,“知道么,同志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收集,是我们未来的工作重点,可不是是个人就可以从小培养成心算高手的,不论在任何时候,这个世界都是普通人占大多数。普通人需要各种的方便,我们安全干部要给予这种方便,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提供的便利下,进行我们的工作。”
  “首先要在所有华约国家的首都进行组网,布格拉、华沙、布达佩斯、都要这么做。在技术条件可以支撑的时候,则进行第二步覆盖这些国家中小城市的网络!”谢洛夫伸出手指强调道,“有些人在公众场合进行伪装,而在私下中则是另外一个样子。我们要用网络制造出来这么一个平台,让这些人有安全的错觉中说出真话。这又涉及到了数据收集,所以说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越广,对我们的工作其实是有助力的,凡是都有两面性,同志们要抓住好的那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