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谢米恰斯内主席找我们帮忙么?”回到自己办工作坐下来的格里申身体前倾问道。
  “不是,我们主席一般想不起来找别的部门帮忙,是我有一件小事请中央理事会这边帮忙!”谢洛夫干脆地说道,他还不知道谢米恰斯内那帮人的德行?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如果不是有两个卵子坠着那帮人,他们早就飞天上去了。还指望谢米恰斯内来找格里申帮忙?反过来还差不多。
  这次的沟通十分顺利,对于格里申来讲,这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远远比克格勃出面要简单的多,这就是专业部门的好处了,克格勃要想伸手的话也可以,只不过比较手续比较繁琐。
  “谢洛夫同志,没想到这种小事也让你亲自跑一趟,下次打个电话过来就行了!”格里申吩咐自己的秘书下达一个通知,对着谢洛夫笑呵呵地说道。
  “办的是大事,但发现的是小事,顺便一起解决了!”谢洛夫抽动一下鼻子,格里申的这个女秘书身上喷的香水味道比较浓烈,让他有些不适应。实际上无论是任何种族,在年轻的时候只要勤洗澡,身体都不会有这么大的体味。当然白种人确实味道浓重一点,但没有后世网上说的那么夸张。
  谢洛夫接触的人当中,比较不修边幅是苏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第一主要赫鲁晓夫年纪很大了,没有一具年轻的身体自然会有味道,再者赫鲁晓夫出身很低,没有多少爱干净的习惯,这点谢洛夫非常了解,因为赫鲁晓夫的卫兵通常还打理赫鲁晓夫的衣物,从那些卫兵的反应看来,这其实不是什么好差事。
  是不是应该以同道中人的身份提醒一下格里申,想想还是算了。他喜欢女人自然而然的体香不代表别人也喜欢,没准人家格里申就喜欢这个调调也说不定。其实谢洛夫更加想要问的是,格里申怎么就敢直接在自己的办公地点玩这个调调,要知道谢洛夫知道都不敢。
  “大事,粮食供应运输么?”格里申愣了一下说道,“克格勃最近在调查浪费问题,很多同志已经听说了,你们关注的问题还是真多!”
  “没办法,我们的自然条件就是这样,在不提高一下效率和避免浪费,可能损失会更多!”如果不同意谢洛夫总是把农业问题推到天气上面,谁大可以去西伯利亚试试种水稻,看看到底是什么结果,可能也就靠近黑龙江的滨海地区可以这么做,剩下的地方都是图样,世界上种植水稻最高纬度的地方是中国的东北,再者苏联的人民主食是面粉,大米需求不高。
  苏联的农业问题单独凭借自己解决,肯定是不行的,现在谢洛夫真的准备派人去滨海地区考察种水稻了,就当是为了苏联人民食谱的多样化努力。
  实验嘛,六十年代是苏联各种发展思想激烈碰撞的时期,谢洛夫打着实验的幌子绝对不会受到阻挠的,根据两年前通过了新的《苏共纲领》。“二十二大”决议和苏共新纲领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各种经济杠杆以及加强经济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改革思想和方向。
  还有利别尔曼经济博士的建议,对长期存在的以上级计划的完成情况为出发点评价和奖励企业的作用持否定态度。建议根据企业的技术经济条件规定计划赢利定额,以此作为评价企业工作效果的唯一可靠基础。国家只给企业下达按品种的产量任务指标,在产量品种计划经过协调和批准后,企业有权自行编制本企业的计划;企业根据统一批准的随赢利率而变化的奖金比率表,提取各种统一物质鼓励基金,同时扩大企业利用奖励基金的权限。这样,企业也能参与利润分配,有利于克服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所以说文件一直都存在,谢洛夫也准备想要找一块地方去实验一下,地点就定在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东的地区,在今年开春开始找一块地方去试验试验,而他最为熟悉的地理环境就是林业地区,选择那里也有一定的把握。
  “关于在滨海边疆区进行实验田的决议,我们先掌握那里的气候、水文资料和土地利用率、森林占有率和耕地的统计,到时候在准备条件都充分的情况下,再向中央主席团进行请示,对了不要过多的破坏当地的环境,很多野生动物比如西伯利亚虎,我们可以抓捕它们放到区域之外,还有就是滨海边疆区有一种质地特别坚硬的木材,比钢铁还要硬,这种树木要注意保护!”谢洛夫在克格勃主席团会议上,对着国内防谍总局局长谢尔久科中将侃侃而谈,谢洛夫本人了解的东西本来就不多,有这种机会当然要多说几句。
  到时候他还要找人去要很多的机械化设备作为开荒用的机器,同时建立起来集体农庄。苏联找不到太多人去做农民,只能用集体农庄模式建立农场。再说谁说这种模式就是落后的?集体农业机械化本身就是大势所趋,利用大规模人力发展农业才是不得已而为之,后世东北大豆被美国大豆吊打,可以从一个例子上说明这个问题。同样数量的大豆,美国农业的成本远远比中国要低,那就是现代化农场对传统农业的碾压优势,东北已经是集体化最强的地方,换做别的地区估计农民都要上吊了。
  “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农业问题一直都比较严重,在民用粮食储备的建设阶段,我们克格勃的常规工作中应该加上一条,那就是监控世界范围内谷物市场行情,任何国家不论是美国还是法国、亦或是加拿大、阿根廷,都在我们的监控范围之内,当地的粮食涨势怎么样,有没有自然灾害、本国的粮食价格、运输的成本、我们都要调查,每个月送回来一个调查报告,对于世界粮食的监视问题,从今年开始将作为一个基本工作!”谢洛夫伸出手指强调道,“就和渗透和反渗透一样,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没有记错的话,今年苏联的粮食生产会因为气候出现问题,实际上这是苏联历史上谷物进口首次大于出口,和以往苏联进口用于畜牧业的饲料不同,今天的苏联进口的真是给人吃的粮食。但这也不是不能克服,今年不是已经和印度签订了农业互助条约了么?应该不会像历史上那样用黄金去国际市场买粮食。


第426章 开垦远东
  “沃洛佳,你也不要有负担,我是知道你的,你有着卓越的政府工作经验。我准备推荐你去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去任职,相信在那里短暂停留后,你的道路将更加光明!”在没有把握之前,谢列平还是最后向谢米恰斯内通报了赫鲁晓夫的决定。
  没错,是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谢米恰斯内很早就是阿塞拜疆第一书记,又做过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这次从克格勃下来如果送到一般的州委去做书记,无异于等于是降职,这对于还非常年轻的谢米恰斯内来讲,是非常不可接受的,这点谢列平明白而且感同身受。
  以谢米恰斯内在仕途上的路程来讲,现在所能去的部门其实寥寥无几。首先部长会议主席的各部门是不行的,因为克格勃本身的地位就比一般的部长会议主席下属的部门要高。换句话说各大部委不适合现在的谢米恰斯内,他只能去比较重要的党委工作,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去哪里?
  苏联的政治版图当中,还能让谢米恰斯内上升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无非是这么几个地方,列宁格勒、莫斯科、乌克兰、这三个地方在苏联政治格局当中无比重要,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个地方的第一书记都是谢列平的朋友,本身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乌克兰那边已经人满为患了,很多苏联的高级干部都是在乌克兰出来的,他插不进去手。
  那就只能在俄罗斯想想办法,但俄罗斯没有党委组织,也不存在俄罗斯第一书记这种说法,曾经想要在俄罗斯建立党委组织的人都死了,日丹诺夫死后列宁格勒集团之所以被清洗,就是因为那些人准备在俄罗斯建立党委组织,道理很简单,俄罗斯党委一旦成立,本身就是对苏联最大的威胁,权威势必直逼苏联共产党。带来的一些印象会造成其他加盟共和国的不稳定,俄罗斯族占据苏联人口的一半多一点,谈不上绝对统治地位,真出现不稳定因素就会很难办。
  所以虽然每个干部都有些大俄罗斯的想法,但都不会真的在俄罗斯发展党委激化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矛盾,通常都采取只做不说的态度,各种文件都提倡民族团结,实际上用各种手段打击地方民族主义,推行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么?没想到我还是没有在克格勃站稳脚跟,不过尤里在安全机关确实比我要强的多!”谢米恰斯内其实心中早就有所预料,一直以来他都想要在克格勃树立自己的权威,但接任克格勃主席这一年半的时间当中,不能说没有成绩,但显然第一副主席的成绩比他要大的多,而且比他更加敢承担风险。
  谢米恰斯内也知道,他无法像是谢洛夫一样以巨大的胆量亲身去操作古巴导弹危机那种大事件,要知道一旦古巴导弹危机失败,那主要的谋划着绝对会受到巨大的压力,已经到了克格勃主席这个级别的干部一般不会表达意见,所以古巴导弹危机的收获不是给了自己,而是给了第一副主席谢洛夫。
  遗憾是有一些的,但远远谈不上怨恨,大家都是在一个圈子里面,有着共同的目标。现在看来谢列平对他还不错,准备在俄罗斯主席团当中为他谋得一个领导位置,这就很好。
  “这就好,第一书记很看好尤里,这种信任是不多见的。”谢列平叹了一口气继续安慰着自己的老部下,他和谢米恰斯内的关系很好,两人在一个学校上学是学哥和学弟的关系,很早就认识的两人,一直在沿着既定的轨迹前行。
  当然谢列平是不知道谢米恰斯内后来的事情,如果他知道谢米恰斯内后来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