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起电话道,“给我盯着齐涅夫,别把我们的情报基金打水漂了。”
  对于谢洛夫来讲,赔点钱不是不可以,到时候齐涅夫这个人出现错误,就更容易被控制了,不过很难,类似于跟着大鳄打顺风仗的捡漏,想赔钱也是很难的。
  这件事对于谢洛夫已经不重要了,苏联又抢不到美元的国际份额,在苏联的影响范围下的国家,卢布就是美元,出了苏联的影响范围,卢布就是废纸,就这么简单。
  日不落帝国的太阳虽说早就落山了,但并不甘心寂寞。英镑横行世界的岁月虽然远去,但六八年的英镑依然占据着世界四分之一的国际贸易结算份额。看到法国的狼狈和美国的虚弱,英国认为他们的时机成熟了。当不把目标定位在推翻霸权,而把目标定位于与美国分享世界霸权的时候,似乎会容易成功的多。于是,英国第二个下场了。先狠狠地踢了一脚正倒霉的法国,而后全力以赴猛击美元。美元的第二波抛售到来,这次和尚此相比,抛售名单上还多了个东西:大量的美国国债和美联储票据。美国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通道被堵的严严实实,美国这次难过了。
  “这帮可恶的英国人,他们比法国和苏联更加了解金融规则,竟然在这个时候出手了。”华尔街的一个重要的办公室当中,一个声音愤怒的咆哮道。
  在美国联合英国对法国进行打击的时候,两国的配合那叫一个亲密无间,只不过后来戴高乐遇到了政治麻烦,这种打击才不得不结束,要不法国一下子变红,这个后果谁都付不起。就是现在一些知道内情的势力,也对华尔街有所不满,还以为法国国会左翼占上风是华尔街不顾大局的结果,这种指责让华尔街也感到十分冤枉,谁知道五月风暴是怎么出来的?
  “必须让政府干涉了,问问英国人想要什么?这种情况下,如果英国人在不停手,我们就顶不住了,既然英国人没有主攻黄金,说明他们有别的目的。”另外一个声音响起,“现在马上要换届了,政府也不靠谱,但我们必须和英国人沟通。”
  华尔街毕竟是现在规则的制定者,他们马上就判断出来,英国的攻击不同于上次法国和苏联的攻击,并没有要把美国黄金储备掏空的意图,这就说明英国不是想要和美国撕破脸,而是有其他的目的。既然这样,那就谈谈,先看看英国人想要什么目的。
  “英镑怎么可能和美元分享世界呢?这不是在搞笑么?”谢洛夫听了齐涅夫的报告,很是讥笑地说道,“不过看到齐涅夫同志的表情,似乎这次出击也不是毫无收获。”
  “只是得到了一些美元的债券,远远没有柯西金同志的收获。”齐涅夫虽然说的轻松,但这次克格勃的基金仍然扩大了五分之一,当然某个巨贪的财产也扩大了大概这个数字。
  谢洛夫本人可以说又在枪毙的路上更进一步,只不过所有执法机关都不能调查自己。实际上调查自己也不容易,因为所有的资金从来没有进过苏联,要查的话,苏联国内根本什么都查不出来。
  十一月份,在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前,谢洛夫首先召开了全国安全大会,这次大会在召开之前,就已经显得不同寻常,因为这是勃列日涅夫执政的首次,而且在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之前一个星期召开,有一种令人不敢深想的原因。
  在经过了前期的常规问题,在随后的正式会议上,谢洛夫拿出了已经准备的文件,开始进入正题道,“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框架之中,每个国家的主权都是有限的,由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所组成的大家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是‘最高主权’高于一切;各自国家的命运不能被自己政府所决定。在现在敌我斗争这么激烈的时候,我们要维护好整个阵营的团结,以便和敌人做最后的斗争。”
  谢洛夫这种言论在经过安全大会之后,被传到了西欧,这种咄咄逼人的论调,被西欧国家称之为有限主权论,不过谢洛夫的言论和勃列日涅夫的言论有所不同,谢洛夫主张集中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和资本主义阵营竞争。


第623章 强硬派代言人
  这种言论在有些报道的推波助澜之下,被视为苏联内部有一股势力对勃列日涅夫推行的缓和政策有所不满,而作为苏联名声最坏的克格勃主席、国家安全总政委谢洛夫,则被很多西欧的分析师认为,正是这股力量的代言人。
  按照美国的说法,谢洛夫是鹰派的代言人,而勃列日涅夫、柯西金则是鸽派的领导者,实际上两人不过是伪装成鸽派的鹰派人物,缓和政策从中央主席团的会议上,明确是对准西欧的政策,用来瓦解西欧和美国人的关系,和其他方向的战略进攻在同时进行。
  很多观察家的意思是,既然苏联的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将要马上进行,那看看勃列日涅夫到底如何应对这种声音,联邦德国是最主动积极和苏联缓和的国家。从联邦德国的立场上来讲,苏联的存在有利有弊,坏处自然是自己的国家随时可能成为炮灰,好处则是就算苏联是最后的胜利者,考虑到德国的人口基数和科技,德国到时候也仍然很重要。
  再者苏联如果胜利就表明对方更强大,那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者,德国人已经能够接受愿赌服输这个结局,那也没什么。现阶段德国当然是希望两个集团不要进行军事竞赛,应该那样太危险,如果苏联想要得到一些技术和科技支持,来进行经济方面的竞赛,联邦德国是非常欢迎的,同样西欧国家都很欢迎,英国除外……
  随后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举行了,这次的会议因为一个星期之前的全国安全大会,被很多国家所关注,很多国家都想要知道,勃列日涅夫是如何面对这种论调。
  “我提名谢列平同志,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大家都知道,谢列平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秀干部,在各种岗位上都体现了可以说是强大的工作能力,要把心思集中在真干事上。领导干部要端正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巩固工作成果,在提高贯彻力、执行力、落实力、创造力上下功夫,把心思凝聚在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在促发展上,把力量投入到抓落实中,敢抓敢管,敢作敢为,忠于职守,尽职履职,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这些必要的素质,谢列平同志都有,我相信谢列平同志在最高苏维埃主席的位置上,是最为合适代表我们国家形象的同志。”勃列日涅夫拿着演讲稿一字一顿地说道,“所以我和很多同志都认为,这是一项正确的决定。”
  “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这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深深印在心里的真谛。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我们的理想,不能忘记入党那一刻,在党旗面前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庄严承诺,不能把自己混同一个普通的民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政治要求。”谢洛夫在第二排的位置上看着勃列日涅夫的背影,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高招,谢列平身上的职务越来越多,在某种意义上就越来越碍眼,这个决定是看中谢列平还是把谢列平放在火上烤,还要看以后的情况才能得出结论。
  “可是我怎么能做国家的元首呢,很多同志都比我更加有经验。”谢列平出言反对道,“勃列日涅夫同志似乎太高看了我的能力,我没有和各国打交道的经验。”
  “怎么可能呢,我们的国家需要一个形象很不错的年轻人来体现,舒里克,你是最为合适的同志。”勃列日涅夫以一贯的温和态度讲道,然后询问下面中央委员的意见。不出意外得到了赞成。
  自从米高扬从最高苏维埃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最高苏维埃主席的位置就一直在悬空,这种情况出现了几个月,谢洛夫就想起了勃列日涅夫挤走波德戈尔内的手段,提醒谢列平可能的推举,但实际上谢列平和谢洛夫对这种情况还是没有办法,因为没有拒绝的理由。最高苏维埃主席毕竟是苏联名义上的元首,地位是很高的。再说谢列平本身就身兼几项重要的职务,肯定不是以前那种连连主席团都没进的橡皮图章。这种情况下怎么拒绝?
  在这项决议通过之后,勃列日涅夫开始谈到了第二个事情,道,“对于某些同志的一些言论,我个人认为是正常的,同志们有些不同的意见是可以允许的,比如有些同志认为,在祖国已经强大到了现在的程度,我们完全可以动手通过竞争提前终结资本主义。我不愿意对这种言论提出批评,但同志们也要知道和平才是世界的主流,我们应该和西欧国家和平共处,当然了,这种言论其实也是好事,说明我们的党内并不是一言堂。”
  勃列日涅夫以一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举动算是对谢洛夫的有限主权论做出了回应。这种反应让谢洛夫觉得很有意思,有限主权论明明本来是你提出的,现在勃列日涅夫成了热爱和平的苏联领导人,咄咄逼人加剧冷战的变成了自己,太有意思了。
  这次的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勃列日涅夫轻描淡写的对安全大会上谢洛夫的讲话做出了回应,马上让对苏联人放屁都想闻一下分析分析的西方观察家,开始了分析。最终的结果是苏联内部并不是很愿意和西方和平共处,作为苏联新任的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这个人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温和的领导人,但目前他收到了强硬派的压力,从没有对谢洛夫做出一点警告能看出,苏联内部的强硬派实力还相当大。
  “这样缓和政策应该会得到更快的回应。”在勃列日涅夫的家中,谢洛夫根本没有把自己当做外人,其实多来这里是有好处的。至少经常看到自己勃列日涅夫也比较放心。大部分的时候勃列日涅夫都住在克里姆林宫,但是这个房子并没有收回去,要知道勃列日涅夫的子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