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5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把我女儿送到学校再谈!”谢洛夫把大女儿抱起来,心中暗叹女儿越来越沉了。
  这件事已经惊动了克里姆林宫,也不怪茨维贡这么着急,谁让早先谢洛夫让他把古巴的情报网络调动一下,提早给他挖了一个坑呢,严格来说克格勃没有发现动静,茨维贡这个副主席属于是失职。茨维贡没准心中也有所怀疑,但此时他不敢推卸责任。
  “第一书记同志,第二书记同志,葛罗米柯同志也在啊,大家好。”谢洛夫带着轻松的神色来到克里姆林宫,笑呵呵的和所有中央主席团委员打着招呼。
  “尤拉,你应该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吧?我想问你知道不知道这件事。”勃列日涅夫开门见山的问道,“美国给我们施加了很大的外交压力,这让我们有些被动。”
  “原来不知道,现在知道了。是古巴把我们关押在那里的犯人送给了美国?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心里一阵轻松,一个麻烦就此解决了。”和其他人的凝重不同,谢洛夫神色自始至终都很轻松,就像是他说的那样,这些人已经成了他的心病,释放是不行的,一直关押还存在成本问题,哪怕是关押在古巴也不保险。
  “似乎什么时候都非常轻松,但这次不同,美国让我们给他们一个交代。毕竟一次进入这么多人,很多国家都认为是我们策划的。”勃列日涅夫有些为难地说道,“这对我们国家的形象有一定的影响。”
  “这样吧,我马上发布一个声明,承认是我策划的。作为一个时刻想着颠覆美国的恶魔,美国人一定会相信的,我把所有的行动都揽到自己的身上,这样就没有问题了。”谢洛夫没有一丝犹豫的开口道,不就是背锅么,谢洛夫不是针对在座的某一个人,而是想要说你们全部都是乐色。
  怪不得谢列平这么喜欢用这个人,勃列日涅夫算是见识到了,但还是面漏难色的道,“尤拉,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你评估一下如果我们把人接回来,怎么样?”
  遣返?开什么玩笑?“那里面有将近十万名律贼,我绝对不能把他们放出来,古拉格的名声之所以这么恶劣,当初固然有内务部监管不力的地方,但有一半的责任要在那批人的身上。这群武装匪帮的后代,从血液里就是我们的敌人。”谢洛夫想都不想就拒绝道,“古拉格的非正常死亡,一半多要归功于这些人,一旦放出社会后果不堪设想。本来当年这个团体最后剩下六万多人,但是放归社会之后,各地内务部很快有抓回了一批人,很多人手上都有命案,这些人根本毫无改造的必要,除非我把他们都枪毙。”
  “这么看来,这些人还是放在美国祸害他们吧,现在美国的国内环境本来就不好,暴力事件频发,这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听了谢洛夫的话,勃列日涅夫就知道,这些人确实不能放回来,作为一个很实际的人,麻烦已经出去了,他怎么会在要回来呢。
  “其实克格勃还有一个长期任务,早就在进行,只不过当时是我们自己做的,这些事情齐涅夫和茨维贡同志也都知道,今天我就先说明一下,那就是我们一直在往美国和欧洲输送移民,往美国输送黑人,往欧洲输送和平教徒,每年的人数不等,大概有几十万左右。”谢洛夫直接拿出了目前欧洲一些地方的统计数据。
  经济地位低下。欧洲和平教徒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属于蓝领阶层。欧洲和平教徒失业率是欧洲本土人失业率的两倍以上。
  教育程度不高。欧洲七成和平教徒仅有中学以及中学以下的学历,族群隔都化。欧洲和平教徒集中于欧洲的大中城市附近,组成了一个个在主流社会包围下的光怪陆离的社区。这些社区的居民大都来自同一国家或地区,他们聚居在一起,有着相同的语言、传统、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孤立隔阂于主流社会。这些贫穷社区往往有惊人的犯罪率、失业率、辍学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三十年后,也许我们会看见欧洲和美国的惊人变化。”谢洛夫给所有人描绘了一个不太美妙的前景,当然这是资本主义阵营的,以苏联为代表的独裁国家,向来不受移民欢迎。


第639章 在美国呆着吧
  “你们做了多少年了?”勃列日涅夫盘算一下问道,“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变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但是如果成功的话,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勃列日涅夫为什么会这么说?不是他多么相信克格勃的判断,他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人,描绘蓝图这种事情也就是听听,之所以很相信谢洛夫的说法是因为,这就是苏联面对的事情。苏联的少数民族,尤其是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民族,人口出生率一直都很高,在帝俄时期那里的人口只占据俄罗斯帝国很小的一部分,如果不是苏联在欧洲的人口在卫国战争时期受到重创,这种情况可能不会这么迫在眉睫,但现在一想到人口比例的问题,勃列日涅夫就一脑袋浆糊。
  掺沙子这招已经用过了,在中亚用过,主要用来稳定哈萨克。重新划分民族也用过了,塔吉克就是从乌兹别克共和国分出来的,合并行政区也用过了在乌克兰。但是苏联欧洲地区本身生育率就是比不上中亚和高加索。民族融合苏联说的比后世的中国还多,勃列日涅夫觉得自己似乎应该和总政委专门谈谈人口上面的问题了,说不定谢洛夫有办法。
  “应该也有几年了,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的时候就开始了。”谢洛夫回答道。
  勃列日涅夫了然的点点头,那这个年头真不能算短了。看来克格勃在政策延续性上一直都很有成果,当然如果这些政策都是谢洛夫制定的话,这就说的过去。
  短短时间勃列日涅夫的脑筋急速运转,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他是不需要任何人教导的,一个干部有多大的价值,怎么用,他都有自己的标准。
  苏联本身就存在少数民族,除了当初在乌克兰族划分的时候有些失误之外,基本上不存在问题,那些民族早就存在,不论莫斯科承认还是不承认,他们都一直生活在那里。这个年代勃列日涅夫不可能学习历代沙皇,先用武装开拓团清理一遍,武装开拓团的后代目前都在美国呢,自称人人平等的苏维埃不能做这种事,那么就要想想别的办法。
  在会议结束之后,勃列日涅夫专门把谢洛夫留了下来,商量了一下这个问题。很多办法苏联都已经使用了,效果不能说没有,但却没有达到莫斯科的预计,作为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准备和联盟之眼谈一谈,希望谢洛夫能想出一个好主意。
  “苏联的各种数据都在你的脑子里,我不相信你没有看到我们的人口不平衡问题。”勃列日涅夫点燃了一根烟,很隐晦的问出了自己的问题。所谓的人口不平衡远远没有另外一个问题严重,那就是苏联的人口增长不平衡,少数民族增长太快。
  “如果根据我们部门的经验,那就是把房子和生育子女的数量挂钩,孩子越多,分到的房子越大越好,但是这会给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建造一座房子需要钢铁、水泥、木材很多部门的工作,绝不是用嘴巴说说这么简单,如果以部门来算的话,除了克格勃之外,国防部应该是可以的,季库诺夫部长的石油工业部也可以做到,其他部门就很难说了。”这个问题谢洛夫都想了十几年了,目前最显著的办法就是房子和孩子挂钩,但苏联如果这么做,政府开支就会剧增,想要冲淡这种剧增的成本,只能把古拉格重新建立起来,手里有一百多万无偿劳动力,才能冲淡这方面的成本。
  “以前的办法是往当地掺沙子,但这样仍然比不上当地人口的增长,这主要是环境的因素占据主要地位,所以一味的往边疆迁移人口效果会越来越低。我们必须想办法把当地的民族迁出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离开本地,来到欧洲这边。这些来到欧洲人口就失去了在本地存在的环境,而且一旦成功的把人口吸引到欧洲这边,我们可以发挥出来另外一个优势,让本身占据全国将近百分之八十的斯拉夫人,同化来到欧洲的少数民族,但如果是斯拉夫人去中亚,就无法做到这一点。”谢洛夫最后阐述完了自己的思路。
  在一九六九年,苏联少数民族占据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但如果把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加上的话,其实还远远没有这么糟糕。只要保证最大的少数民族乌克兰不出问题,其实民族问题也不会成为苏联的大问题。
  勃列日涅夫最终也发现了这一点,才在几年后换掉了总是对乌克兰文化网开一面的谢列斯特,让对待民族问题更加强硬的谢尔比茨基成为了乌克兰的一把手,谢尔比茨基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对谢列斯特的支持者进行清查,把百分之五的乌克兰共产党员开除,随后推行俄罗斯化。在戈地图上台的时候,这种工作其实已经接近完成,在安德罗波夫时代,根本不会有人想到乌克兰有一天会成为外国。
  更大一点的说,当时的世界上根本没人可以预料到苏联会解体,甚至八十年代初的中国政府,认为如果不站在美国那边,美国就完全不是苏联的对手。中国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苏联的政府结构非常适合做出长期规划,美国总是换总统,而每一个总统的政策都不一样,会造成贻误时机、重复建设等等的问题。苏联就没有这个问题,哪怕苏联会暂时落后,只要随着时间的发展,美国迟早不是苏联的对手。
  这个论断在一九八五年之前都是成立的,在那年之前,美国虽然已经重新转守为攻,但苏联没有出现明显的劣势,也看不出来要解体的危险。苏联的突然解体使全世界目瞪口呆,不仅震惊了西方政界,也对西方学术界造成巨大冲击,甚至被西方社会科学界自认是最大耻辱。他们责问自己:为什么西方国家多年来投入了那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