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到了纽约领事馆的谢洛夫在呼呼大睡,不知道今天因为他,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来了一次点到即止的交手,就算是知道也不会感谢,归根结底还是克格勃的暗杀部门行动执行部在起作用,才让埃德加·胡佛出手阻止了杜勒斯的举动。
  有了美国共产党的帮助,谢洛夫的考察可以更加深入一些,这些美国人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谢洛夫去的又不是核弹试验场、导弹发射基地这种地方。他的目的真的非常简单而且真实,真的准备对美国进行一次考察,超市、夜总会、银行、餐厅都留下了谢洛夫的身影,在跟踪了几天之后,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发现,这个苏联的克格勃副主席,真的只是在进行一次常规的考察,在和美国人聊天的过程中也非常随和,问的问题都是集中在生活水平的方面。
  “说实话,这是黑人聚集区么?到真是一眼就能从外表看出来!跟白人居住的地方真是完全不一样!”今天谢洛夫在纽约的黑人区闲逛,很多街边的角落都有黑人躺在纸壳铺的简易床上休息,现在还是十月份,倒还没有问题!但气温下降之后这些黑人怎么办呢?
  “是的,现在黑人平权运动正在如火如荼,但黑人的生活还是没有任何的改善!”给谢洛夫当导游的就是一个黑人,是美国共产党的成员,这个人语气中有些愤愤,显然对自己族群受到的歧视不满。
  这个话题谢洛夫没有接口,而是在导游的引领下进入到了黑人有产者的住房中,说实话这里的环境真的很差,甚至有人把垃圾箱作为自己的家,黑人有产者的生活水平,大概比阿塞拜疆的村庄中农民差一点,至于中亚地区谢洛夫呆的时间不长,没办法比较。
  考虑到这里的治安问题,谢洛夫身后跟着十个警卫,防止自己遭遇到被抢劫的待遇,黑人区会发生什么都没准,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不过这不耽误谢洛夫展现自己亲民的一面,掏出个十美元送给流浪汉还是可以做到的。他本人可以尊重遇到的每一个人黑人,但是前提是这不能是一个群体,也可以表现出来支持黑人平权运动的态度,甚至为马丁路德金呐喊,这不是说谢洛夫真的不分种族和国家都一视同仁,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有黑人群体问题,但是苏联没有啊,所以谢洛夫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为黑人摇旗呐喊……
  用了三天时间谢洛夫对美国最富有的地区和代表贫穷的地方进行了考察,非常有意思的是,两种地方都在一个城市,见识到了美国繁华和破败两面的谢洛夫,开始回到华盛顿的苏联大使馆整理报告,下一个目标则是马丁路德金,是时候装一波人权斗士了……


第106章 马丁路德金
  考察报告经过整理也没有多长,只有二十多页,配上了上千张照片看起来更加真实,这也是这次考察的目的,贵在真实!至于报告的整理不需要谢洛夫自己操心,克格勃养了这么多专业人员,写出一份有规格有内涵的报告还是小菜一碟。
  谢洛夫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把刚交过来的报告当着对方的面撕成废纸之后,说道,“你给我写出来任何人都能听懂的东西,人民会自己去判断!不用以批判的角度去写!”苏氏八股文直接在这里就被否决了,人民懂得差距会更加努力工作,就害怕盲目的自信。
  最害怕的就是谢洛夫苦心调查的情况,到了国内之后会被歪曲,什么真理报、塔斯社、他统统都不相信,目前谢洛夫还不怀疑苏联宣传机关的屁股有问题,但宣传策略上面的问题非常大,要是只看真理报的消息,苏联人没准以为美国人民还活在大萧条时期呢。
  把照片洗完做好编号,很多照片其实都是一个区域的不同侧面,正面的高楼大厦是一张,高楼大厦角落中躺在地上的流浪汉也是一张,其实根本就是同一个东西!有了对比才能看出来问题,跪在地上看问题和飞上天看问题都不可取,还是要以平等的态度才能看出问题。
  分好类的谢洛夫把照片和考察报告装在一个文件袋中,抻了一个懒腰道,“第一书记目前在中国访问,但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该回国了,你三天后坐飞机回莫斯科,把调查报告送到克林姆林宫,担心级别不够进不去?找谢列平主席,他回带你进去的,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谢尔盖伊万诺夫!”谢尔盖回答道,谢洛夫一愣认真的看了一眼眼前的人,年龄对不上,和后世的俄罗斯国防部长应该不是一个人,貌似随意的问道,“加入克格勃几年了?”
  “我是圣彼得堡人,五年前内务部改组后分配进入的克格勃!目前是驻美国大使馆武官,已经到任一年了!”谢尔盖伊万诺夫轻松地说道,“我的儿子应该今年上小学了,如果回去有机会我想看看他!”
  “今年我的儿子也刚刚出生,对了,你儿子叫什么名字!”谢洛夫想到莫斯科的妻子和孩子也非常轻松的问道,“谢尔盖·鲍里索维奇·伊万诺夫……”
  哦!谢尔盖伊万诺夫的这个名字,不论是从名还是姓的角度来讲,在苏联存在的都太普遍了,谢洛夫也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不过这个人在最近几天的工作中能力还是很强的,谢洛夫让他回去也有混个脸熟的意思,为了以后的调职所准备。
  晚上谢洛夫接到了卢比杨卡广场十一号的电报,上面说布加勒斯特大会已经确定在十月二十日召开,谢列平在电报中提醒谢洛夫不要在美国耽误太长时间,免得参加不了布加勒斯特大会,谢洛夫算了一下日子,还有二十多天,直接点火把电报在抽水马桶中烧掉。
  第二天谢洛夫带着一个二十人规模的旅游团坐上了南下的火车,所有人身上都带着枪支,行李箱里面还有突击步枪,登上火车扬长而去的谢洛夫一行人,让火车站的联邦调查局探员咬牙暗恨,在美国的土地上一群苏联人随意走动,而他们这些保卫国家的探员还要当做没有看见。
  “从火车的保养情况来讲,美国铁路和我们国内的铁路应该是处在一个水平线上!”谢洛夫对着自己的警卫说道,“不过从服务上面还有火车站的售票上面,美国铁路系统似乎要更加人性化一点!”
  和后世俄罗斯已经快长草的铁路系统不同,现在苏联的铁路系统的崭新程度在世界上数一数二,有时候在对比俄罗斯和苏联两个不同时期,人们都会怀疑,这两个地方真的曾经是一个国家么?苏联解体二十多年,俄罗斯还在用苏联修建的基础设施,要说俄罗斯新建的基础设施倒不是没有,全国拔地而起的东正教教堂是多么的辉煌壮丽。那些吸干苏联财富的寡头们宁可把钱捐给教堂用,也不会修上哪怕是一米路,除非这条路是他们家的……
  “服务态度改进一下就行了!其他方面问题不大!”谢洛夫评价道,如果是中国和印度这种地方,售票系统和运力毫无疑问是最应该改进的,但是苏联不同,苏联国内很多铁路系统是由货运来支撑的,人口毫无压力的苏联并不需要时时刻刻改进售票系统。
  在亚特兰大下车的谢洛夫立刻引起了火车站美国民众的侧目,这也难怪,此时一身克格勃中将军服的谢洛夫,就像是黑夜中的灯泡一样引人注目。从安全上来讲,穿着苏联将军服的谢洛夫很有风险,有可能被视为挑衅!但为了造成老子来了的效果,再加上谢洛夫只带了军服过来,所以只能让这群杨基佬把不爽往肚子里咽。
  在安全方面谢洛夫也不是没有防备,军服下面是全苏联航空材料技术学院制作的防弹衣,而且是改进版,虽然里面穿着防弹衣显得有些臃肿,而且这里的气候有些热,但为了自己的安全,这种小小的困难谢洛夫必须克服。
  被让这些美国看太长时间的耍猴,谢洛夫一行人很快就坐车离开了火车站,踏上了寻找马丁路德金的旅途。很快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就跟在身后,跟着谢洛夫的车队缓缓前行。
  在谢洛夫的认识中,马丁路德金这种人,包括印度的甘地、南非的曼德拉都可以称之为为了本民族争取权益的领导人,但要说伟大么?那可就不一定,同时期他们身边都有另外一种更加得到拥护的其他领导人,比如印度的钱德拉·鲍斯,在当时的印度和后来的印度名望都不比甘地要差,但全世界都知道甘地,除了印度之外却没几个人知道钱德拉·鲍斯,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钱德拉·鲍斯当时是通过武装斗争要赶走英国殖民者,而甘地是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赶走英国殖民者,对于英国殖民者来讲,他们更加喜欢甘地这种跪着求他们的领导人,而不是钱德拉·鲍斯这种敢和他们对着干的领导人。
  所以斯大林、纳赛尔、霍梅尼那种领导自己国家取得成绩、或者让他们受到损失的领导人、毫无疑问都是杀人狂魔、变态狂、恋童癖、刽子手!相反一点没有撼动种姓制度的甘地、让艾滋病扩散到整个南非的曼德拉、以及马上要见到的马丁路德金、都会被塑造成一个圣人、哪怕他们并没有一点可以说得出口的功绩。
  控制的媒体的势力通过这种宣传,给人一种印象,只要你能忍耐,等个十年八年殖民者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非暴力不合作总是能行的通的,绝口不提是武装斗争才让他们呆不下去。而且在走了之后还宣传,是甘地的伟大感动了他们,而不是那些武装斗争的领导人让他们明白呆不下去了。
  于是后世就出现了甘地、曼德拉、马丁路德金这些人成了道德标杆,而斯大林、纳赛尔、霍梅尼等等的一批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绩、多么受到本国民众的爱戴、所得到的评价永远都是独裁者、刽子手、杀人狂魔!
  “副主席,我们为什么要关心黑人的问题呢?以黑人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对美国造成多大的冲击!”在轿车中晃悠迷迷糊糊的谢洛夫听到了这个问题,闭着眼睛直接回答道,“很简单,黑人群体美国有,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