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顿-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火炬”还仅仅是一个意向,缺乏实质性的具体内容。

    由谁来担当渡海作战美军特遣部队的指挥官呢?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巴顿。艾森豪威尔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为了这样的部队(如在埃及沙漠中作战的坦克师)选择军官时,我立即想起了我的一位老朋友——小乔治巴顿少将,他不仅是坦克专家,还是个出色的部队指挥官。……我坚信他的作战热情,坚信他会成为作战部队的得力领导人。”

    7月30日,巴顿奉召来到华盛顿。 马歇尔非常简约地把“火炬”计划的意图给他作了介绍,但还缺乏具体的作战行动方案。

    8月3日,巴顿在宪法路军需大楼三楼建立了办公室,并立即开始办公,当天晚上,巴顿和他的参谋人员就迅速地草拟了一份计划,建议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登陆,时间初步订于1942年10月7日。

    此时,艾森豪威尔正在伦敦与英方磋商实施“火炬”计划的有关事宜。英国走马灯式地不断更换他们参与“火炬”计划的将领,令美国感到十分不安,不得不怀疑其诚意的程度。

    马歇尔指示巴顿立即去伦敦,一方面向艾森豪威                尔汇报工作情况,同时要认真调查英国人的真实态度,并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大力宣传“火炬”计划的意义。

    8月9日晚上,艾森豪威尔突然接到巴顿打来的电话 :“艾克,该死的,我刚刚抵达这个倒霉的城市。我呆在克拉里奇旅馆里,不知道该怎么办。”

    “乔治 ”,艾森豪威尔听出是巴顿的声音,十分兴奋 :“老六,听到你的声音我真高兴!马上到我这儿来,咱们好好干几杯 !”

    巴顿匆匆赶到艾森豪威尔的住处,两人一边喝酒,一边讨论有关“火炬”计划的许多有关问题。巴顿的到来,使艾森豪威尔近来焦躁烦乱的心绪得到缓解。临别时,巴顿对他说 :“我或许在许多细节上是愚蠢的,但我能够在一个星期内使任何部队士气高昂。”

    回到旅馆后,巴顿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俩人都感到这个计划不妥,而且多半是出于政治考虑。然后,我们必须奉命执行,不成功便成仁。”

    巴顿在伦敦前后活动了10天,除了参与审查和完善“火炬”之外,他用了大量时间精力去向对这一计划尚存疑虑的各方人士做说服动员工作。

    他首先致力于说服在英国的美国军事人员。第一位是旧时骑兵部队的朋友、卢西恩小特拉斯科特准将,现任英国蒙巴顿勋爵的敌后突击队司令部美军代表。他们是8月10日午后散步时遇见的。巴顿发现         这位朋友也有一些悲观情绪,对他作了许多解释,并说,“火炬” 行动“也许不是一次大显身手的最好机会,但总比无所作为要强。就我本人而言,我决心奉陪到底。”

    在所有驻英的美国军事人员中,美国海军代表对该计划的抵触情绪最为突出。 他们认为,“火炬”计划是一次盲目而危险的军事冒险计划,没有什么成功的希望。尤其是海军司令员哈罗德斯塔克海军上将和弗兰克托马斯海军上校,在艾森豪威尔召集的一次会议上,他们列举一大堆不利条件,如:海军没有航空母舰,远程海运的舰艇缺乏,在海上会遭到德国海军的袭击等等。针对这种悲观论调,巴顿据理力争、慷慨陈词,他说 :“与其日复一日徒劳地等待良机,不如寻找有利时机拼死一搏。敌人是凶恶的,但他们决不会比我们更强大 !”

    在这次会议结束的时候,艾森豪威尔作了总结性发言,他坚定地指出:“‘火炬’战役是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下达的命令,不论我们喜欢不喜欢,也不管有任何障碍,该计划必须实施。即使一艘护航舰都没有,我的命令也要求部队进入非洲。不管有无军舰,我都要去开展这次战役,哪怕我得一个人划着小艇去,我也义无反顾 !”

    巴顿走访了伦敦的“关键部门 ”,为“火炬”计 划四处游说。在老朋友特拉斯科特的协助下,巴顿在克拉里奇旅馆安排了一次宴会,蒙巴顿勋爵和他的一帮高级将领应邀前来聚会。其中有他的参谋长约瑟夫海登将军、皇家空军上校巴兹尔威利茨和埃德蒙内维尔上校。在酒宴上,巴顿把他精心准备的演讲词表述得精彩感人,获得圆满成功,博得客人们的完全赞同。

    8月21日,巴顿从伦敦回到华盛顿,实施“火炬”计划的问题已经敲定,定于10月7日开始。

    美英双方把“火炬”计划的登陆地点选定在北非法属阿尔及利亚及摩洛哥,并决定兵分三路:由巴顿率领全部由美军组成的西线特遣部队,直接从美国本土出发,横渡大西洋,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地区登陆;中线特遣部队是美国第2军,由劳埃德弗雷登道尔少将指挥,进攻奥兰;东线部队主要由英军组成,由美军第34师师长查尔期赖德少将指挥,进攻阿尔及尔,之后再将指挥权移交给英国第1集团军司令肯尼思安德森将军。 最后,“火炬”计划开始的具体时间由10月7日推迟到11月8日。

    巴顿西线特遣部队的任务是:登陆后攻占卡萨布兰卡港及其附近的飞机场,同中线进攻奥兰的部队相配合,建立和保持两线之间的通讯联络,建立足以控制整个摩洛哥的力量。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海外远征。3万多兵力将由36艘运输舰、货船和油船载运,在68艘军舰的护航下,从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城克港出发横渡大西洋,远航3000英里,一直开到法属摩洛哥的大西洋海滨,路途遥远而艰险。

    负责这次护航任务的指挥官是亨利休伊特海军少将。这位55岁的将军早年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因骁勇善战素负盛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荣获海军十字勋章。他身材魁梧、仪表堂堂,而且精通业务、作风严谨,是组织指挥这支护航舰队最理想的人选。

    在第一次协调会议上,休伊特及其海军同僚们客观地陈述了这次远航的许多困难。巴顿对此极为不满,出言不逊,弄得不欢而散。

    休伊特于是一状告到海军上将金那里,坚决要求撤换巴顿。事情又闹到了马歇尔那儿,金上将正式要求将巴顿调离特遣部队,说这样脾气暴躁的人不能胜任这样的任务。

    马歇尔心中有数,他认为这副重担非巴顿莫属。费了许多口舌,做了不少调解工作,才把事端平息下来。

    真是不打不相识。巴顿和休伊特以军人的胸襟相互理解之后,竟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10月20日,两位即将出征的将军相约去晋见罗斯福总统,聆受他的最后指示。

    总统隆重地接见了他们。他说 :“我们的政策就是要打败轴心国,维护法国对海外领地管辖。我要把纳粹分子赶出该地区,确保这些殖民地继续受法国的管辖。”

    巴顿素来对战争的政治内涵不太理解,也不感兴趣。他说 :“阁下,我只想对你说,我决心在海滩上不成功便成仁。”

    10月21日,巴顿专程去看望了潘兴将军,去和这位敬仰的老上级告别。临别时,潘兴紧握着他的手,轻声说 :“再见,乔治。上帝保佑你,维护你,赐予你胜利。”

    这天下午,巴顿夫人亲自驱车将丈夫送到博林机场,一架”—47型飞机接着将巴顿及其8名参谋人员送往诺福克,然后再由诺福克的汉普顿路登舰出航。

    10月23日傍晚,巴顿登上了休伊特将军的“奥古斯塔”号旗舰。此时,海军舰艇已经作好出发的一切准备工作。

    1942年10月24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特潜舰队启锚出发,102艘船舰按编排的队形在辽阔的海面展开,场面壮观,气势恢宏。

    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一架架从空中掠过,   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它们为舰队护航,又像是在助阵扬威。

    10多天的航行一帆风顺,没有出现任何敌情。一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已经悄然抵近北非摩洛哥海岸。

    巴顿面临的任务是简单明了而又机动灵活的。11月8凌晨4时,他率领的部队将要在摩洛哥长达240英里的海岸上3个要害地点登陆——南面的萨菲、北面的利奥特港和中间的费达拉。他要尽快把这个保护国拿下来,尽可能做到不流血,如有必要,就用武力征服。

    可是,成功的把握有几成呢?

    连日来,巴顿心事重重。11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这项任务的巨大责任就像一副千斤重担时刻落在我的肩上。”

    巴顿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法国在摩洛哥尚有10万军队,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还一部分由性格刚强的柏柏尔族人组成的土著士兵,他们一向是为了打仗而打仗,从来不问为什么。而巴顿的部队只有4个师,没有战斗经验,只是经过了短期的训练。而且有400名是刚刚临时补充进来的,缺乏最基本的军事训练。

    最令人担心的是天气。连日来风平浪静,如果万一11月8日气候变坏,那就糟糕透了。

           

    在到达目的地的前三天,海上刮起了西北风,而且越来越猛烈。11月6日,华盛顿和伦敦的气象预报说 :“摩洛哥沿海有大风, 海浪高达15英尺。”在这样恶劣气候下,登陆是难以实现的。

    远在伦敦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为此忧心忡忡,他指示计划人员再制订几种“应急方案 ”,让巴顿的部队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改变登陆地点。可是巴顿坚定地表示,不管11月8日的天气如何,他将按原计划行动。万一摩洛哥海岸的气候恶劣,他提议从海上向卡萨布兰卡炮击来进行威胁,“ 争取在无抵抗的条件下进入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