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路驰骋-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别的不用多说,光是这个做法符合不符合科学道理,他们就没有想过,为什么在明清的小说之中,往往都是才子佳人的一见钟情,也没有从中吸取过相应的经验或者说是教训。
    所以说啊,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啊,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读书都可以增长知识的,这一点很明显,有很多人读了一辈子的书也只是会背些东西,掉掉书袋,拽拽文而已,而真正会读书的人,是应该从中吸取到经验教训,学习到做人处事的道理的,而并不是说看看书上的文字就一切都懂的了,就行了的。
    就正如明清小说中关于爱情的小说,或者是故事,其实就很能够给家长增添一点如何对待子女的方法的,可惜,现在的国人们对待读书不是那么的重视,而且即便有的知道要读书也是不知道怎么个读法的。
    陈步云充满同情的看了看那仿佛一幅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曾若琳,这个母亲,这个所谓的成功人士,还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也不是一个会读书,懂速度的人啊,至于说,那个陈伟,呵呵,陈步云都不屑看的。
    对于小人,陈步云自然是不会惧怕,也是不会理睬的,可是,对于曾若琳这样,不明真相的人,陈步云还是有心想要开导一番的,不过,对于曾若琳这样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山美人属性,陈步云知道,直接的劝说开导那是想都别想的,对待不同的人,要选取不同的方式,对于不一样的人,要采用不一样的对策,这就说所谓的因人施教,也是一个作为成功劝说者的必备条件。
    因此,陈步云嘿然一声,笑了起来,很是(骚)包的吟唱了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陈伟闻言,整个人都要跳起来了,那英俊的面容霎时间也变得极为的恐怖,显然他是认为陈步云想要当众向白悦苒表白了,这可是他的逆鳞啊,怎么会这么的安稳了,曾若琳虽然历经大风大浪,脸色也没有什么变化,不过,陈步云还是很明显的能够看得出来,她那冷冽双眸中闪过的一抹寒泉。如同白悦苒则是有一些意外,不过,却没有任何的厌恶表情,这就让陈步云不由得觉得有些意外之喜,而也更为的让曾若琳与陈伟越发的情绪败坏了起来。
    就在曾若琳与陈伟要各自表示一点什么的时候,陈步云已经开口说了起来:“这是唐代的崔护的诗,是一场经典的‘一见钟情’。”
    陈伟闻言更是站不住了,刚要有所动作,陈步云又开始了说辞:“阅读古代的言情甚至是****,几乎无一例外属于才子佳人的或是美满或是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其中的男女主角,又有太多的属于“一见钟情”式恋爱故事,所以,使得多少个痴男怨女们对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也是把爱情当作是向往的一部分。那么,古代的爱情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一见钟情”,而且这种“一见钟情”竟也可以爱得死去活来,尤其是女主角一见钟情的概率最高了?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想过这其中的原因呢?”
    曾若琳闻言,眼光柔和了一些,显然已经是知晓陈步云的意思,只要不是在表白,那也就还在曾若琳的容忍范围之内,因此,她也不便说些什么,毕竟,陈步云好歹也算是自己女儿的救命恩人,要是直接伤了和气,倒也是不怎么好的,而陈伟却毫不客气的说道:“要知道这些干什么?你这个书呆子!”
    “你不要这么说,陈伟哥哥,你要是这么说,我就不理睬你了!”白悦苒其实是个宅女,既然是宅女也就拥有了喜欢读书这个属性,要知道,现在这个时候只不过是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世界杯还没有出线了,又怎么会拥有十几年后宅女们的一些其他属性了。陈步云讲到读书,尤其是言情小说,毫无疑问是很对了白悦苒的脾气的,因此,白悦苒便也就毫无思考的站在了陈步云这一边,倒是把陈伟气得个不行,可是又不好这么的发怒,要知道,这可是白悦苒的主张啊,他再气再恼,也不好对着白悦苒啊,因此,便也就把仇恨放在了陈步云的身上,对陈步云狠狠的瞪了几眼,用句通俗的话来说,要是眼光可以杀死人的话,陈伟已经做了好几次的杀人犯了。
    倒是曾若琳并没有怎么表示,因为,她也是知道女儿爱读书这一回事的。
    于是,陈步云便也就笑呵呵的不急不忙的说了起来:“首先,深门大院,足不出户,极少见到男人的女子极易发生’一见钟情’。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绝对不是胡说的,因为古代豪门小姐,从来都属于足不出户的,从女子出生到成年,出嫁之前,都是在准备嫁妆,学习女红,为做一个贤妻良母奠定基础,最消闲的事情,就是到花园之中荡荡秋千。但是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年轻的心是锁不住的,思春的心更是挡不住的,少女们触景生情,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一出《墙头马上》的“一见钟情”上演了。在墙头拉开了爱情的序幕,往往有一个美丽而怀春的女主人公站在了自家的墙头上。女子能站在墙头上,已经是很大的勇气了,过去有“房”的大户人家对女儿的家规甚严,规定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儿们只在自己的闺房里做做女红、读读书经,实在闷得慌时,就和丫头做做游戏。终身大事更是由不得自己做主,听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她们毕竟是青春少女,渴望能有自己的追求,在出不了门的情况下,墙头成为了解外界了解男人的最好地方。但这墙头我估计是这两种类型的,一为院墙,一为女儿墙。
    院墙往往是高深的,因为它的功能是防盗防贼防火防水。要想立于这样的墙头,无疑一件是很困难的事,家丁都爬得上气不接下气,况乎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子。搬个竹梯气喘吁吁地趴在墙头上,既不美观也不安全,要是有个恐高症,那往下看一定心惊肉跳,哪还有胆量等待着骑马的帅哥走过呀。因此,“墙头”指的定是女儿墙了。那女儿墙就是屋顶上方的那道矮墙,相当于现在的平台上的护栏。而住在雕梁画栋里的女儿,想要露脸,只有独上层楼了。居高而望,一片风景。一旦有个心思,那秋波闪烁的明眸就不再安分了。元代大剧作家关汉卿曾有诗云:“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女子在高处,男子在低处,主动的一方往往是这居高临下的“掷果裙钗”了,打仗的胜者就经常在高处伏击。
    足不出户的女子,除了自己的父亲和兄弟,对于外面的男人几乎见不到,如果能够看到,那也是偷窥来的,富贵人家的兄弟们有太多的花花公子,给了女子更多的不安全感,所以从这些女子的内心来说,她们极愿意嫁给穷书生,(当然范进那样的穷书生除外),但是,“门当户对”反映出古代男婚女嫁讲究的是门户相当,朱门与朱门联姻,柴扉与柴扉结亲,婚姻是以钱财、权势、功名、门第为前提条件的,例如《西厢记》中的崔老夫人在拒绝张生对崔莺莺的追求时提出的理由就是“崔相国府三代不招白衣女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映出古代的婚嫁男女双方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必须由父母做主,媒人牵线,否则就是“私定终身”,“离经叛道”,结果往往是被棒打鸳鸯散,伯劳东去燕西飞;更有荒唐的是被“指腹为婚”,现在我们听来觉得这种事的发生荒唐可笑至极,但这个成语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被“指腹为婚”者的悲苦血泪人生,未出娘胎即被指定婚嫁对象,无论女方是傻是痴,无论男方是盗是匪,必须结为夫妻,不得违抗婚约。
    没见过男人的女子,对男人有一见钟情的感觉就不足为奇了。”
    这虽然是长篇大论,不过,因为陈步云的音色不错,再加上姿态也很好,说起来,倒也不觉得让人不悦,除了陈伟之外,人人都竖起了耳朵听,而曾若琳的眼中明显也多了一些什么。
    白悦苒更是高兴,笑呵呵的对陈步云说道:“陈大哥,你快说,快说,既然有首先,那么也就有其他的原因的!”看这个架势,就差没有上前拉住陈步云的手央求了,陈步云见状,微微一笑,心道,没有想到如画美人还是一个喜好读书的姑娘,这真是不错啊。
    于是,陈步云便就越发的有兴致了起来,开口讲道:“第二点原因嘛,那就是爱情固有的浪漫魔力,偶然性促成了“一见钟情”的机缘。从爱情诞生的那天起,对年轻的男女就充满了魔力,“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古代少女爱情之梦,更加的诡异莫测,宋词元曲中女子的进攻,往往如愿以偿,差不多是百发百中。当然这些能够进入宋词元曲的女子也决不是一般的女子,往往知书达理、机智过人且花容月貌。于是,按照这些词家曲家的安排,墙头马上所演出的那一出出爱情喜剧,即使中间有些波折,最后的结果都是欢天喜地、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样的场景让很多文人墨客羡慕不已,也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福建才子柳永在《少年游》中表现的是与一位歌女的交往,“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酒容红嫩,歌喉清丽,百媚坐中生。墙头马上初相见,不准拟、凭多情。昨夜杯阑,洞房深处,特地快逢迎。”少年男女交往的起始就是“墙头马上”。
    为什么人们对墙头马上这般情有独钟呢?应该是它的场景很是浪漫。一个足不出户的女子与浪迹天涯的男子之间是不会产生故事的,但设定了这样的场景后,就使故事有了合理性。女子在墙头可以大胆地展示和表达自己,遇见可心的人,那女儿墙最终不过是限制女儿们的一道护栏,一旦出嫁则如鸟出笼。
    春秋宋玉有名篇《登徒子好色赋》,就有女子登墙窥人之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