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6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为如此,在赵祯的心里,也对变法派领袖王宁安产生了怀疑和忌惮,这也就是整件事情的根源!
  但是此刻的赵祯,却发现自己错了。
  所谓的变法派,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而旧派官僚士绅,他们的力量,依旧足以撼动整个大宋。
  赵祯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想起了当年赵大问赵普的一个问题,赵大问天下什么最大?赵普没有回答皇帝最大,而是说要去思考,过了一天,赵普告诉赵大,说道理最大!
  赵祯也在问自己,这朝廷,什么最大?
  是皇帝最大吗?
  不是!
  是规矩!
  是立国百年,延续下来的规矩,是千年道统传承,一代代人杰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案例。譬如说,皇帝要祭天,立刻礼部就会把历代的祭天程序找出来,斟酌损益之后,皇帝照着办就是了。
  皇帝想要立太子,立刻就有人出来,拿出历代的掌故,是立嫡,立长,立贤,他们都有一堆说话,你要是没儿子,拖延日久,不立太子,这帮人也会跳出来,打着什么祖宗江山,社稷为重的旗号,逼着你过继宗室子弟,继承大统!
  对外用兵,对内施政,甚至是任用臣子,全都有一套规矩,如果臣子们的看法一致,基本上没皇帝什么事,只有当臣子看法不同的时候,才需要皇帝站出来裁决。
  ……
  说了一大堆,其实就是一点,当前朝廷的规矩,历代的法度,还是偏向旧派官员的,毕竟这些东西就是他们的前辈订立的!
  如今看起来变法派充斥朝廷,势力雄厚,那是因为出了王宁安这个异类,加上一个不敬天,不畏祖的王安石,二王辅佐,加上皇帝的意志,才让变法顺利往下推。
  如果这三方,稍微出现一点问题。
  皇帝改主意了,王安石倒台了,或者王宁安被排挤,那些被压制的旧派官员,就会立刻反扑,摧毁变法,重新夺回大权。
  丝毫不要怀疑他们的力量!
  在历史上,王安石和神宗的结盟,不就是如此吗!
  相比之下,二王和赵祯的结盟,只不过比历史上更加强大而已,远远没有到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地步。
  想通了这些之后,赵祯突然变得惭愧起来,他甚至不太敢看王宁安。
  变法远远没有成功,人家旧派官员,随便出了一招,用陈琳设计,就葬送了十万人马,差点毁了西北大局,也差点让君臣翻脸!
  赵祯啊赵祯,你有什么自傲的本钱?
  变法远没有成功,天下远远没有太平大治,中兴没有完成,还有那么多虎狼环视,内忧外患,还必须要贤臣辅佐。
  这时候和王宁安闹翻了,简直是自毁长城。
  哪怕赢了又如何?
  变法只会迅速失败,大宋又会回到原来的老样子,甚至更加不如!
  人亡政息,这个教训还不够惨痛吗?
  赵祯相比起一般的皇帝,他还是很有大局观,又很想建功立业,真正中兴大宋……经过了这一番的反思,他对王宁安的猜忌化解了大半。
  当然了,身为一个帝王,怀疑是他的本能,只是赵祯重新清醒了。
  他和王宁安,还需要联盟,还需要一起对付庞大的守旧派,千万不能自以为是,自毁长城!
  想到这里,赵祯越发尴尬,他咳嗽了两声。
  “景平,朕真是老了,竟然连这点小把戏都没有看穿,真是惭愧啊!”
  王宁安注意着赵祯的神色,当发觉皇帝有了悔意,王宁安也暗暗松了口气。
  他是真不想和赵祯翻脸。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些年,他见赵祯的次数,远远多于老爹,他对赵曙下的功夫,不在亲生儿子之下。
  王宁安终究不是一个可以不顾一切的人,像武则天那样,毫不犹豫弄死亲生骨肉,王宁安永远也干不出来。
  重新化解了误会,君臣之间的默契又恢复了过来。
  “景平,你看接下来要如何办案?”
  “陛下,陈琳和沈端当然要继续审问……只是陈琳年纪太大,不能动刑,偏偏他又心志坚定,未必能问出什么有用的东西。至于沈端,应该加紧询问,他的肚子里肯定藏了许多秘密。再有臣以为内廷已经查得差不多了,该对政事堂下手了!”
  赵祯迟疑一下,点了点头,“是啊,光凭着陈琳一个奴婢,想要辅佐太祖一系登基,根本不可能!如果没有文臣参与,是绝对不行的……不只是文臣,就连将门之中,也要清查!”说到这里,赵祯冲着王宁安一笑,“景平,朕说的这个将门,可不包括你们家啊!”
  王宁安淡淡一笑,表示理解。
  严格说起来,王贵老将军也是倒了赵二的霉,可问题是王贵之后,王家就彻底衰败了,沉寂了几十年,根本没有资格参与朝中的争夺。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除了将门,另外宗室也要查,尤其是太祖一系,谁和陈琳有关系,谁和沈端过从甚密,谁的实力大,谁的名声好!
  总而言之,枪打出头鸟!
  赵祯是存心要大动干戈了。
  在众多的目标当中,排名的第一的当然是政事堂!
  赵祯看了一眼太子赵曙,吩咐道:“你和王卿一起去政事堂吧,朕倒要看看,他们能给朕什么解释!”
  赵曙连忙道:“儿臣遵旨,请父皇好好休养龙体,儿臣这就去。”
  太子和王宁安离开了寝宫,气势汹汹,杀向政事堂!


第707章 团灭四相公
  赵曙小脸涨得通红,不时偷瞄师父,眼神充满了崇拜。
  的确,王宁安实在是够厉害。
  这么复杂的一个案子,能在短时间之内,抽丝剥茧,把事情厘清楚了,尤其是锁定了背后的真凶,绝对值得竖起大拇指。
  有人要问,现在也没拿到关键证据,也没有弄清楚究竟是谁在煽风点火,值得这么高兴吗?
  其实很多事情是永远查不清的,皇帝也不需要弄得清楚,只要有大致的目标就足够了。
  假如弄不清楚背后之人,王宁安和赵祯之间,就永远有一道隔阂,君臣互相猜忌,你动一点手脚,我下一点绊子,一来二去,君臣的互信就彻底崩解了。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赵祯身边的臣子宦官都是什么德行,不用多说。
  王宁安身边也不全是安分守己的人。
  就拿他这次回京来说,王宁泽就很反对,他担心赵祯会出手,解除二哥的兵权,另外梁大刚啊,李无羁啊,还有不少将士,他们甚至希望王宁安干脆留在横山,拥兵自重算了,来个听宣不停调,省得受朝廷的鸟气!
  虽然这帮人的想法很幼稚荒唐,但至少代表王宁安的集团里面,有了更多的想法。
  君臣关系崩解,就像是一颗破了皮的鸡蛋,周围这些人就是苍蝇,肯定要叮的!
  王宁安把案子整理清楚,至少解决了君臣之间的猜忌。
  而且告诉赵祯,还有一股庞大无比的力量,在打着可怕的算盘,咱们之间闹翻了,只会让那些人占便宜。
  有了外部压力,君臣再度变得亲密无间。
  就连太子赵曙都松了口气,不用夹在父皇和师父之间,感觉轻松多了。
  “先生,政事堂要怎么处理,从谁查起?”
  王宁安停下了脚步,突然呵呵一笑,“殿下,你觉得该查谁,或者谁,谁的嫌疑最大?”
  “这个……弟子想不明白,按理说王珪拟旨不当,父皇已经把他囚禁了,可是刘沆也和高遵裕之间有往来,弟子实在是想不明白,到底谁才是幕后黑手……师父,要不要都抓起来!”
  “当然要!”王宁安哈哈一笑,“光抓这两个人还不够,这一次,要把政事堂的诸公,一网打尽!”
  王宁安说完,迈着大步,直接冲了进来。
  话说在查案的日子里,文彦博还是很轻松的。
  老家伙彻底掌握政事堂大权,就算汉唐的宰相也比不上,威风凛凛,简直比皇帝还霸气。朝廷上下,谁都要听从他的号令,就连王安石那头倔驴都变得俯首帖耳了,唯我独尊,这滋味真爽!
  唯独让文彦博不放心的就是案子,尤其是王宁安越查进度越快,查出来的东西越触目惊心,当把陈琳拿下的时候,文彦博一晚上没睡着。
  坏了!
  陈琳老匹夫在宫里几十年,这满朝重臣,基本上都和陈琳有过往来。
  如果借着陈琳,兴起大狱,不知道要抓多少人才够!
  文彦博真想进宫去劝说赵祯,奈何赵祯降旨,根本不见外臣。他又想去找王宁安通融,可王宁安也不搭理他。
  弄得文相公不上不下,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更是无心办公。
  今天从早上开始,就捧着一本折子,足足捧了一个时辰,都没有翻页,仔细看去,就会发现,文彦博的眼神都是散的,老家伙心乱如麻。
  “文相公,太子殿下和王大人来了!”
  听到了这话,文彦博啊了一声,才缓过神。
  愣了一会儿,又急匆匆站起来。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老夫倒要看看,王宁安敢把老夫如何?”
  文彦博怀着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绝然,来到了签押房,给赵曙见礼之后,立在了中间,他斜了一眼王宁安。
  “王相公,案子查得如何?莫非政事堂也有嫌疑?”
  王宁安摆摆手,“文相公稍安勿躁,你且等一会儿。”
  文彦博还真不敢和王宁安叫板,刚刚那一句问话,已经是鼓足勇气了,毕竟作为政事堂的老大,连这点魄力都没有,会被手下人瞧不起的。
  文彦博坐了一会儿。
  外面脚步声响起,陆续,刘沆和王珪都来了,尤其是王珪,还被人押着过来。最后一个赶来的是王安石,他足足晚了一个时辰。
  没有法子,作为变法的操刀者和执行者,王安石肩上的担子非常重。
  他不但要推动变法,还要负责考成。
  偏偏这些日子,文彦博收回了大权,王安石想处置谁,都要经过文彦博,这位文相公一摇头,他就没法动下面的人。
  早就被王安石压得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