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7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了!”
  赵曙真是听不下去了,他把牙齿咬得咯咯响!
  “师父,这个文彦博简直草菅人命!去把他叫来,朕要问话!”
  王宁安很平静,他仔细听着王旁的介绍,这些乱象,他一点都不意外……别说是大宋朝,哪怕放到了后世,没有仔细准备好,就急功近利,强行改变,不出乱子才怪呢!
  此刻的文彦博全然没了昨天的趾高气扬,他急得来回乱转,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其实有些状况他是听说的,但是总没有当回事,以为不是什么大事,可事到如今,文彦博也不敢马虎,他把各种卷宗找出来,又询问了地方的情况,他的头立刻就大了!
  “你们是想要我的老命啊!”
  老文猛地举起巴掌,狠狠甩了儿子文及甫一个嘴巴!
  “逆子啊,你爹的一世英名要毁了!”
  文及甫被打得满眼冒金星,也满心委屈,“爹,都是那些刁民不配合,儿子也没有法子,还有那些江南来的棉商大户,他们个个腰缠万贯,肥的流油,结果还什么都斤斤计较。采收棉花,就给当地的百姓如何?让他们赚一点口粮钱,也不至于闹成这样子!”
  “哼,你说这些有什么用?王宁安他会放过你爹吗?”文彦博眼珠子都红了。
  “爹,不管怎么说,我们增加了200多万贯的税收,功劳摆在那里,这点区区小事,陛下也不会穷追不舍的!”
  文彦博迟愣一下,摇了摇头。
  “我告诉你,朝廷的事情,可大可小,全看上面怎么看。这一次二王肯定要借机掀起波澜,不砍几个脑袋,是过不了关的。”
  文彦博沉吟道:“无论如何,你先找出几个人来,等陛下问我,拿他们顶罪。”
  文及甫傻眼了,“爹,这个不好吧……人家可是冲着你老的名头来的,如果把人杀了,就再也没人给咱们办事了!”
  “呸!还想什么呢!要是这一关过不去,你爹都没了!”
  文及甫被喷了一脸吐沫星子,没法子,他慌里慌张,拟出了一个名单,其中包括两个棉商大户,还有几个经手的吏员,以及地方上的流氓地痞。
  等刚把名单拟好,外面传旨的就来了。
  文彦博只能硬着头皮,来到了行宫。
  “老臣拜见陛下,老臣特来请罪!”
  足足过了好一会儿,赵曙的声音才幽幽传来。
  “文相公,免礼吧!”
  等文彦博站直身体,赵曙又问道:“文相公,你有什么看法?”
  “启奏陛下,种种乱象,老臣的确有罪……罪在监督不严,管理不善……老臣认为地方官吏枉顾民生,应该重罚,至于商户,一心逐利,贪得无厌,半点不想着朝廷,更应该严惩不贷,老臣已经调查清楚了,这是几个行径恶劣的官吏,还有几个黑心的商人,老臣恳请立刻处斩,以安民心!”
  说完,文彦博将名单拱手奉上。
  不得不说,文彦博的效率还挺高,看到这里,赵曙的怒气也消了一些。
  “贪官墨吏,黑心商人,都要惩治,只是朕还有些疑惑,文相公,你看这些事情,都是因为棉纺工厂引起,该如何取舍?”
  这话问的,文彦博心里是拔凉拔凉的。
  “陛下,老臣以为棉纺工厂还是好的,毕竟增加了那么多岁入,朝廷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建万世不拔的基业,都离不开钱……说到底,还是地方官吏和商人无良,辜负了圣恩,残杀百姓,罪不容诛。老臣身为宰执,过去疏于监督,也是太过相信下面人的操守德行……老臣愿意一同领罪。”
  文彦博这个老货,惯会避重就轻,推诿卸责,一番话听起来颇有些道理,但实则全是推脱之词,不断给自己开脱辩解,把罪名全都推给了下面,他只是失察,只是糊涂……可事情能这么简单吗?
  “师父,你的意思呢?”
  赵曙问到了王宁安。
  “陛下,臣以为文相公也不用急着请罪,这一次的事情原定是做个比较,济州的情况我们看到了……成果是有的,但是问题也不少。臣以为,不如再去兖州看看,两相对比,权衡利弊,才能得出公平的判断。文相公,不妨一起去兖州吧!”


第864章 试点很成功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王宁安当初安排这个对比,就是想拿出实际的东西……毕竟庙堂之上高谈阔论,可以说的天花乱坠,讲得吐沫横飞。
  但是靠着辩论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更何况王宁安最多知道一个大概的脉络,而且还是历代学者梳理的,那玩意最多只能当成参考,如果真的当成金科玉律往下推,保证会出事的。
  而且别忘了,以王宁安现在的地位,随便推一项法令,没准就是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受难,搞不好是要民不聊生,天下大乱的,他必须慎之又慎。
  从赵曙继位,也有一年多了,王宁安除了弄出了蒸汽机之外,就没有多少动作……有些时候,他甚至在怀念,有赵大叔在的时候,至少有个人给他擦屁股,你说牵制也好,保护也好,至少能遮风挡雨,化解副作用。
  现在干什么,最后都要自己承担。
  这就好比从经理变成了董事长,难度不是一个等级的!
  但是自从踏入兖州境内,王宁安的心情一下子好了不少。
  能够很明显感觉到,兖州境内的道路更加宽阔平坦,两边的田地也十分整齐,而且每走一段距离,就能发现引水灌溉的沟渠,而且还有很多人在忙活着。
  把家里的粪土挑到地里,利用深秋这段时间,整地堆肥,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
  看不到一个闲人,这就是给王宁安的第一个感觉。
  跟着他们一起来的文彦博老脸很长,跟驴差不多了。
  他本以为把棉纺工厂办起来,税收增加,一俊遮百丑,什么毛病都没了,可是皇帝不是那么好糊弄。
  而且看样子兖州弄得的确比他要好,文彦博的脸都没地方放了。
  精明了一辈子,从来都是算无遗策,那么多人倒台了,唯独俺老文能屹立不摇,这就是本事!
  只是这一次或许一开始就错了,自己压根就不该跳下来,亲自发展什么工厂,做多多错的道理都忘了?只盼着兖州的问题更多,到时候王宁安不但没法发难,还要自打嘴巴。
  漫天的神佛啊,一定保佑弟子啊!
  好嘛!
  文相公都求神拜佛了。
  可显然佛爷都不愿意管他的事情……兖州方方面面,都远比济州好太多,能很清楚感觉到百姓的满足,他们脸上都带着希望,在田里干活,不时有人用粗犷的嗓子,大唱山野曲调,别有一番味道。
  “看着是不错,师父,把几位土地神请来吧!”
  赵曙就在临时的行宫,召见了几个负责兖州事务的年轻官吏。
  苏辙、章衡、章惇、吕岩,外加上王旁,还有几个税官书吏,全数到场。很明显看得出来,章惇和吕岩都晒得黝黑,两个人应该是没少在乡间跑,只有苏辙几个也瘦了一圈,但是从脸上都看得出来,几个人自信十足。
  “按照你们的呈报,一共织出了20万匹棉布,可远远比不上济州的54万匹啊!有什么可说的?”王宁安发问。
  “当然!”
  章惇第一个站了出来,他睥睨地看了一眼文彦博,而后轻笑道:“回王爷的话,我们实际上是织出了37万匹棉布,仅仅比济州少了17万匹而已!我们都认为,济州虽然比我们多,但是他们的作法是竭泽而渔,得不偿失!”
  文彦博黑着脸道:“你们说话要讲究凭据,织的少就是少,不要狡辩!”
  “非也!”
  章惇晃着头道:“王爷,可否容我们把详细的情况如实上奏?”
  “说吧,不过要注意你们的言辞,不要牵扯别人!”王宁安假意训斥了两句,就让他们讲讲,是怎么干的……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吕岩是计划分成三年,然后才把田亩分给佃农。
  他们和百姓沟通之后,百姓欣然答应。
  大家都会算账,以往他们要交田租,要交赋税,基本上一半多的产出都要交上去……按照吕岩的设计,给他们留一半的田种粮食,剩下一半,改种棉花……实际上,他们的口粮并没有什么影响,只是要多花费一点功夫,去种植棉花。
  如果真的能成功,三年之后,有一块属于他们的土地,百姓是非常乐意的。
  农民最不值钱的就是力气,越用越有,没什么可怕的!
  在分田的刺激之下,兖州的百姓终于动了起来。
  他们全力改种棉花,而且棉花的长势喜人,吕岩,章惇,还有不少吏员,天天往地理跑,和百姓打成一片。
  经过沟通之后,又组织百姓,用两万人,把厂房盖了起来。百姓完全是免费出工,他们只花了一点砖瓦和水泥的钱。
  随后章惇也入股的名义,从幽州引进了蒸汽织机,一共两千纱锭。规模只有济州的三分之二,这也是他们商量过的。
  如果一上来就权利种棉花,也不顾百姓生计,缺少口粮,饿死了人,那可是要捅娄子的。宁可步子稳一点,不要急功近利。
  就在工厂建立的同时,吕岩又组织百姓,修了十几条的引水渠。
  不但解决了棉花的灌溉问题,而且还把其他的口粮田也给灌溉了。
  在济州,因为争水而出现的械斗,不但没有发生,还让百姓的粮食普遍增加两成产量。别小看这两成,原来吃不饱的人能吃饱了,吃饱的人,有了一点余粮。
  这下子让苏辙看到了希望,他立刻在兖州成立了学堂,专门收农家子弟,也不要求这些人读书考科举,只要求识字,会基本的计算,能看懂说明……然后又从幽州聘请了两个百工院的讲师,让他们培养这些年轻人。
  其中表现好的,可以进入工厂,一边上学,一边操作,每个月能拿100文,这点钱放在洛阳,实在是少得可怜,但是放在兖州,那可就不一样了。
  普通的学生,一个月束脩只要50文,也就是说,上学,学得好,不但不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