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了,你心疼哥哥,这点小事无所谓的,等除夕晚上,哥哥一定亲手给你做好一套,比老醉鬼抢走的还好!”
  王宁泽终于破涕为笑,伸出手抱着哥哥的脖子。
  王洛湘眨了眨眼睛,长长的睫毛,十分好看,透着古灵精怪。
  “我呢,哥哥送给我什么?”
  “送给你一大锅糖,不过你可不许把牙齿吃坏了!”
  王宁安宠溺地刮了一下妹妹的鼻子,然后一只手抱着王宁泽,一只手拉着王洛湘,跑到了后面厨房。
  在厨房里有一个大锅,地上摆着好些木桶,木桶里面装着微微发黄的汁水。
  王宁安舀了一点,递给两个小家伙,他们轻轻抿了一口,都露出惊喜的表情。
  “真甜啊!”
  “还有更甜的!”
  王宁安指挥着几个人,把汁水倒入了铁锅里,下面木柴烧着,趁着这个功夫,让王洛湘把老娘请过来,王宁安给她讲解情况,白氏听了一会儿,就赶快让人去外面仔细巡逻,千万不能让外人听去。
  “宁安,你给我听着,往后这么大的事情,可不许随随便便,不然娘可就生气了。”
  什么事情值得白氏兴师动众呢?
  原来王宁安做的正是榨糖!
  众所周知,甘蔗和甜菜是两大糖料来源,甘蔗产自南方,王宁安是弄不到的,即便运来,也变质了。
  甜菜呢,那玩意是明朝才传入中国的,更是鞭长莫及。
  不过这也难不住王宁安,还有一种蔗糖来源,就是舔高粱!俗称甜杆,上辈子生活在农村,家里种过一点甜高粱,只有大拇指粗细,但是糖分一点不比甘蔗少。
  长大之后,虽然经常啃甘蔗,可怎么也没有甜杆的印象深刻,大约那就是家的味道……
  春天的时候,要种植高粱酿酒,王宁安就想到要种点甜高粱。
  上一次平叛,王宁安在大名府住了一段时间,总算是开了眼界。市面上已经有了白砂糖,据说是福建那边产的,一小包,就要两贯钱。
  看样子还不足二斤。
  乖乖,一石粮还不到一贯钱呢!
  白糖怎么会这么贵?
  王宁安惊得目瞪口呆,心思也活络起来,要是能弄到糖,绝对是一大财源!
  回来就忙活书院的事情,好不容易入学考试结束了,王宁安抽空准备榨糖。
  甜高粱榨糖和甘蔗的工艺差不多,都是先碾碎,挤出汁水,过滤,然后放入大锅熬,等到熬两个时辰之后,水分蒸干。
  在地上铺上席子,用木头制作一个框,把熬好的糖浆倒入木框,中间再放上隔板,这样等到糖凝固的时候,就成了一块块的红糖。
  只要再过滤,就能得到洁白如雪的蔗糖……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直到了半夜,糖终于凝固了。
  王洛湘眼珠发红,和红糖都一个颜色了,还舍不得离开,糖好了,她迫不及待伸出小手,掰了一块,塞进嘴里。
  舔,甜到心里了!
  小丫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情不自禁还想吃,白氏一伸手,拍了她一下。
  “大晚上的,吃点就成了,赶快回去睡觉。”白氏把一双儿女赶了出去,还嘱咐他们,“记得漱口。”
  再度回到厨房,白氏的眼睛都瞪圆了,看着地上一块块的红糖,呼吸急促,幸福得快要晕倒!
  丈夫和儿子离家好几个月,她是既要带孩子,又要处理生意的事情,很累,可是也很充实。
  白氏的商业天分越发显示出来,家里的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女人天生心细,她做的比王宁安好多了。
  在心里计算着,一亩甜高粱,能榨出500斤汁水,产糖50斤,差不多两亩多甜高粱,就能产一石糖,而一石白砂糖在汴京能卖到150贯,在大名府,将近200贯,越往北越是贵,如果能弄到辽国,三五百贯也能卖到!
  这是多大的暴利,比起种田,要多了百倍不止!
  倒霉孩子太大意了,没有好好筹划,随随便便就把糖弄出来,万一走漏风声,煮熟的鸭子飞了,哭都找不着调。
  白氏赶快把丈夫找来,让他安排最心腹的人守着厨房的秘密,又仔细排查,保证秘密没有传出去。
  折腾到了天亮,一家三口凑在了一起。
  “种甜高粱,有多少种多少!”王良璟率先开口,王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不说原来弓箭社的那些,他又带回来500多人,吃穿花用,武器装备,训练粮饷,每一样都离不开钱。眼下又背上了书院这么大的负担,不加快弄钱,是绝对不行了。
  白氏倒是冷静了下来,“什么东西也不能多,白砂糖一样。而且大面积种植甜高粱,难保不会被外人窥见,知道咱们种甜高粱,又知道咱们卖白糖,很容易弄清楚咱们做什么,不难学去。”
  “学去就学去,反正一百倍的暴利,哪怕十倍就不少!”王良璟坚持道。
  白氏没和丈夫多说,而是转向了王宁安。
  “你拿个主意。”
  王宁安咧嘴一笑,“娘,生意的事情你比我懂,只是我觉得糖的关键是销路,咱们身板太小,出了沧州,就一点影响力没有,这么大的生意,要想稳稳吃一块肥的,还要找人合作。”
  “谁?”王良璟和白氏一起问道。
  “当然是国舅爷曹佾了。”王宁安笑呵呵道。


第107章 封赏
  “四海升平”是沧州最新开的茶馆,半年多的时间,已经发展成为沧州最大最热闹的所在。
  每一个成功商铺的背后,都有自己的秘诀。
  四海升平有三绝,头一个是说书,沧州最著名的艺人韩蛤蟆坐镇,讲述最正宗地道的《三国演义》,好些外地人就是为了听三国,才大老远跑来,每一次都让他们如痴如醉,满意而归。
  第二绝就是茶,卖的是清茶,没有那么多繁杂的工艺和佐料,只有青绿的叶子,淡淡的茶香,苦涩悠远,品之,止渴生津,唇齿留香……当然,所谓流行,更多的是握在文人手里,老百姓是带不起风潮的。
  天下人都喜欢茶饼,都添加葱姜蒜,碾碎了煮着吃……你敢说不好,不好也是好!没有几个人能和潮流作对,就好像看歌剧一样,明明看不懂,也要正襟危坐,装着一副大彻大悟的模样,要的就是那个范儿!
  刚刚弄出绿茶,也没几个人喜欢,王宁安都觉得这一炮要哑火了,所幸后来欧阳修驾临沧州,这可是能和潮流对抗,引领风向的文坛巨擘。
  醉翁盛赞绿茶,随手就写了一堆的诗词文章,绿茶顿时身价倍增,不为了喝茶,为了沾醉翁的仙气,也要尝一尝。
  至于第三绝,那就是四海升平的特色了,茶馆很大,设了许多隔音良好的雅间,专供客人洽谈生意。
  每天还有专人宣读朝廷最新政令,沧州市面各种物价都有人送到四海升平,只要坐在茶馆之中,什么事情都能了如指掌。
  喝茶,听书,谈生意,就没有那么熨帖的!
  ……
  曹佾在京城,印象里沧州总是和刺配联系起来,光是一个牢城营,就有七八万人,沧州还不是配军遍地,到处流氓恶棍,十足的化外之地。
  哪知道待了些日子,沧州的乐子一点不少,美食别具风味,炒菜比京城还好吃,市面上都是送餐的小伙计,衣着整齐,热情周到,竟然比京城还要便利。
  只是姑娘比不上樊楼的漂亮,这也是没法子,京城可是云集了天下的美女,还有异域风情,要什么有什么……
  曹佾甩甩头,美女不够,美食来凑。
  沧州的猪肉就是好吃,一个十来斤的肘子,红润诱人,香气扑鼻,肉皮颤巍巍的,满是汁水,却一点也不肥腻,怎么吃也不够。
  曹佾大嚼着,唇齿留香,形象全无,啃了大半只肘子,又喝了一大碗清茶,靠着椅子上听书,别提多惬意了。
  “我说国舅爷,你这日子也太美了,真是让人好生羡慕。”王宁安撩开帘子,自顾自坐到了曹佾的对面。
  曹佾翻了翻大眼皮,懒洋洋道:“喝茶自己倒,吃肘子还剩一半,请便。”
  “吃你剩的?”
  王宁安真是无力吐槽了,“国舅爷,我还以为你是大方的人呢!”
  曹佾不客气道:“我还以为你是个纯臣呢!”
  “难道不是?”王宁安惊问道。
  曹佾挺起了腰杆,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当然不是,你知道我姐夫让我大老远跑到沧州,是干什么?”
  “我可不会揣摩圣意。”
  “呸!你就虚伪吧!一个马场弄得我姐夫感激涕零,对你们王家优待有加。可是六艺书院呢?我姐夫是想建一个平民学堂,瓜分世家的份额,你却私自和韩家暗通款曲,你说,你对得起官家的天恩吗?”
  曹佾义正词严,气势汹汹,毫不客气地指责。
  只是王宁安丝毫不在乎,姓曹的为什么当初不说,为什么不上书赵祯,和自己抱怨,摆明了他心虚。
  “我们王家可比不了你们曹家,兴盛了几代人,炙手可热,红得发紫!你要是觉得圣人该打压世家,就请国舅爷大义灭亲就是。”王宁安淡定说道。
  曹佾被问得瞠目结舌,面前这小子岂是一个妖孽能形容的!你才多大,就把这些烂事看得一清二楚!
  曹佾无奈道:“王兄弟,我也不和你兜圈子,这些人世家的力量衰弱太快,内部后继无人,外面文官打压。不说别的,杨家都差点退出将门之列。所幸杨怀玉立了功,还有杨家弄到了瑶池琼浆的生意,又在京城开了印书坊,人财两得,才算站稳了脚跟。”
  说完,曹佾突然无奈笑道:“王二郎,这几样都离不开你的帮忙。”
  “哪有!是杨家自己争气。”王宁安嘴上客气,可神色之中,难掩得意,一介白衣,能左右一个家族兴衰,真值得自豪了。
  “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人人都说曹家兴旺,可是有苦自知。眼下还不是靠着我姐姐撑着。姐夫年过不惑,还没有龙子,姐姐也年纪大了,怕是无福为官家生下一儿半女。自古母凭子贵,若是哪个年轻的妃嫔生下龙种,我们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