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公务员-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春时节万物初绿,近处的竹林及远处的山川在蒙蒙细雨中显得份外清新,于这份清新之中又隐隐透出一股盎然勃发的生机。在人烟稠密的城里住的久了,此时身披蓑衣,脚踏芒鞋,手持竹杖踏青而行,吹面不寒的杨柳风裹着绵绵密密的春雨扑面而来,实是别有一番山间清新的野趣。张县令及林学正都是读书人出身,山水诗、咏春诗也不知背了多少,长久熏陶之下自然更能感受这份野趣,几人闲步观景,间或吟咏前贤诗词,于兴致酣张之时少不得要夸刘里正几句,说他“节目”安排的好。
  这些夸奖让刘里正听的欢喜不已,看来唐成说的还真没错,读书人就是喜欢这些调调儿!绕着山林逛一圈儿反倒比大鱼大肉的准备更能让县令大人喜欢。
  小山亭所在的西坡并不甚高,一行人约走了半个多时辰也就到了,唐成提前在山亭里安排了两个人准备等候,张县令走近时就看到朴拙的山亭早已洒扫的一尘不染,亭子正中的石桌上放置有檀香一炉,棋枰一具,酒瓯一提及瓷盏若干,石桌旁边更有一个小小的红泥小炉,炉中燃火正旺,只将上面温着的美酒催的酒香四溢。
  县学林学正看到眼前这一幕,微微点头后笑着对身边的张县令道:“看不出来呀,这个刘里正不仅办事干练,而且胸中也有几分丘壑”。
  至此,刘里正也是不好意思了,“不敢当林学正夸赞,实不相瞒,不仅是眼前这番布置,就是这次出游的安排也都是唐成的主意”,刘里正手指着唐成笑说道:“我原想着初春天寒,两位大人定是不愿出来受冻的,倒是他说两位大人都是读书的雅人,肯定会‘好清静而慕自然’,我虽然胆大依了他,其实心里也是虚的慌,现在两位大人能喜欢,这颗心总算能落地了”。
  “择善言而听,不贪他人之功,刘里正不错!”,张县令的目光从亭子正中的棋枰上收回来,看了看刘里正后就落在了唐成身上,“不错!”。
  唐成见张县令等人的反应都在自己的预想之中,心中原存的一点紧张也就此消散,“迎春唯有酒,消日不过棋!此时棋枰已备,张县尊,林学正这就请入局吧”。


第三十三章 莫听穿林打叶声(下)
  从刚才竹林中算起,唐成每一开口必有锦心绣句,林学正想想这一切的安排,再看看唐成的年纪,对他的心思也约莫出了七八成,此时就有心想再看看唐成的棋艺,身为读书人,琴棋书画是必备的技艺,反之,从这些技艺上也能看出一个读书人的性情及气量,不是有句话叫观棋如观人嘛!
  林学正想到这里,就示意要唐成与张县令对弈。
  古代的读书人最讲尊卑之礼,有林学正在,唐成如何肯抢先,“还是学正先请,学生就暂时做个观棋人”,唐成边伸手邀引二人入亭,口中边轻笑续道:“善弈不如善观,人胜则我为之喜,人败而我不必为之忧,由是常居胜地也!依学生看来,观棋之中自有大趣味,林学正乃本县读书人之共师,就请成全了学生如何?”。
  “这番论观棋的话说的好,一听就是个懂得棋中真趣的”,棋瘾上来的张县令不等林学正再推,已是接口道:“林学正就不必再让了,你我早早对弈一局,胜者再来称量他的棋力就是”。
  张、林对弈,唐成奉酒,严老夫子品酒观棋,一时间整个山亭寂静无声,唯有声声落子应和着离离风声,听来清幽至极。
  唐成手上奉酒,双眼却时刻关注着棋盘,一路看了双方三四十手落子后,心中益发安定下来。论棋力张、林两人都比他高,所幸高的不是太多,兼且两人的棋路虽有差别,但总体而言都是出自三国时名棋谱《吴图》一脉。而他在过去的月余时间里揣摩最多的也就是这本棋谱,真要与他们对弈时唐成自信能把握住大势,这就有了一拼之力,再加上他后世所学,只要发挥的好,剑走偏锋、攻其不备之下想要取胜也未尝没有可能。
  张、林两人都是快手,一局棋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最终是张县令以五目的小优势取胜。
  取胜之后的张县令很是高兴,仰头满饮了盏中温酒后向唐成一招手,“唐成,你来!”。
  观棋知品,唐成通过刚才那盘棋能看出张县令是个真棋人,是以坐下之后也就没什么阿谀奉承的杂念,落子就毫无保留。
  唐成已经知道张县令的棋路脉络,但他的后世所学却不是张县令能知道的,随着双方落子越多,张县令脸上的凝重之色越浓,最终唐成以奇取正,竟在这一局上赢了对方近十目。
  刘里正是不懂围棋的,不过是有样学样的端着一盏酒跟着看热闹而已,前面还没什么,等他听到唐成竟然赢了张县令后脸色顿时一变,脚下借着石桌的遮挡就连连去踢唐成。
  反倒是张县令自己在尘埃落定之后不仅没有不高兴,反倒是连连搓弄着双手,边口称怪棋,边催促唐成再来。
  棋枰重开,依旧是唐成执黑先行,不过张县令这次却一改落子如风的习惯,步步应手都反复思忖,他一谨慎起来,唐成许多的怪招就再难达到预想的效果,虽然用尽全力,但终因棋力上的差距而最终落败,不过败的却不太多,也不过七目。
  若将两盘棋拉拢来算,唐成与张县令正好是平分秋色,以平局收官。
  下围棋本就耗时,尤其是这最后一盘下的慢,等分出胜负后亭外已是暮色四合时分,正是该下山的时候了。
  张县令拂衣而起,脸上满是过足棋瘾后的惬意,“林学正,唐成棋路很怪呀,乍看天马行空,深思之下又觉大有道理,稍不留神就要钻了他的圈套,现在想想倒有几分羚羊挂角的意思,棋力也倒罢了,最难得是他的棋路没有匠气。恩,这个年轻人颇堪造就,以他的年纪久居此地倒是可惜了的”。
  唐成月来费尽心思等的就是这句话,听着张县令的话,他正收拾着棋子的手都慢了下来。
  林学正闻弦歌而知雅意,看了一眼强抑忐忑的唐成后笑着道,“县尊大人既然爱才之心,我又岂无惜才之意?正好年初时县学里有十余个学子到了州学,这空出的名额补他一个就是”,言至此处,林学正还特意调侃了一句道:“如此以来,县尊大人也不用日日念叨无人相与弈棋了”。
  “知我者,林学正也!”,张县令话没说完,就听旁边传来“叮”的一声脆响,扭头看去时,就见唐成正忙着拈起从手中跌落的棋子,刚才下棋时还镇定从容的脸上已微微泛红。
  张、林两人自然清楚唐成激动之下失手落子的原因,不过二人都没说破,相视一笑后迈步向山下走去。
  回到山下,刘里正家中酒席已备,张县令登山之余又过足了棋瘾,比之中午的虚应故事,他晚上的兴致就明显的高涨了很多。只让一顿酒席推杯换盏了个多时辰方才结束。
  山居寂寞,酒席结束之后,已有醺然之意的张县令将唐成及严老夫子都留了下来,再加上县学林学正,四人在庄园后院中品酒赏月闲话着打发时间。
  严老夫子与林学正说的更多的是《五经正义》的内容,交流近来的读经体会,品评学界对原经经义最新的发凡与探微成果,而唐成则主陪张县令,话题自然是离不开棋。
  “魏晋六朝时士人尚玄学清谈,而围棋玄妙,变幻莫测,颇合士人雅趣,所以被称为‘手谈’,《世说新语》‘巧艺’篇中论及晋朝名僧支遁时,说他‘以围棋为手谈’,这就是学生所见‘手谈’的最早出处了。当然,又因弈棋能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故其又被称之为‘坐隐’,意即无论身处何地,只要一坐在棋枰前,就能摆脱世俗牵挂,与隐士无异。同样是《世说新语》‘巧艺’篇,其中也有‘王中郎(坦之)以围棋是坐隐’的记载,所以围棋又被称之为坐隐。说来,在魏晋六朝的士人眼中,围棋的坐隐是比避世的身隐更高一筹的心隐,而手谈则比挥动拂尾的清谈更高雅”,淡淡的月光下,唐成边手持茶瓯续添茶水,边语声淡雅侃侃而谈,“张大人位尊一县,公事扰攘最是繁杂,于公事之余退居静室手谈心隐,必能一洗尘心浮躁,实是有大雅趣”。


第三十四章 吃吃茶,聊聊天
  为人雅致,行事有度,加之志趣相投,从下午到晚上,张县令对眼前这个少年的好感正一点一滴的慢慢积累起来,“说得不错,弈棋至魏晋六朝时是一大变,纵横十九线的棋枰也正是于此时定型,同时弈棋在南朝之盛也实让人油然而生向往之心”。
  张县令端过刚刚斟满的茶水小呷了一口,“依你之见,弈棋在南朝为何会如此兴盛?”。
  若说前面还只是闲话消磨,那张县令这个问题就隐隐带了几分考校之意,毕竟唐成前面所说的那些只要是看过书的就都能知道,但这个问题当下却无定案,要看的是回答者本人对史料的分析综合能力,而这史料还不仅仅只是围棋类的史料,而是关涉到整个魏晋六朝的政治,经济和士人心态。所以张县令这一问出口,旁边正说着话的严老夫子都已住口不说,要听唐成如何回答,而林学正也饶有兴趣的看过来。
  唐成却没想到张县令会有此一问,想想这个问题倒跟后世大学时的考试一样,若是答的多些就是论述题,若是只抓筋干就是简答。
  唐成借着替严、林两人添茶续水的空挡迅速组织答案,等茶水倒完,放好茶瓯坐定后才缓缓开言道:“以学生想来,南朝围棋兴盛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首当其冲的一条该是得益于上层名士及权贵的爱好与提倡。南朝沈约在《棋品序》中说汉魏名贤,高品间出,晋宋名士,逸思争流,此诚非虚言。司马氏以晋代魏,早在汉末魏初,就有许多地位显赫之人及名士好棋,譬如魏武帝曹操就十分好棋,且弈棋的水平直与当时名手山子道、王子真,郭凯等人不相上下。而当时名士代表的建安七子也多好棋,其中王粲及应瑒更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