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公务员-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者崩,山河失色;王者薨,四野不宁。这句话在饶乐草原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当以鸿胪寺卿正为首的朝廷使团到达饶乐前往致祭时,可怜一代奚族共主的李延吉竟然还没安葬!五部首领为争王位甚至将“战场”开拓到了他的丧事安排上。
  在赵卿正称引仁礼的大发了一顿脾气之后,李延吉的后事安排章程才总算通过,在他老大人“丧葬期间不得妄动刀兵”的谕令下,乱纷纷的饶乐草原也暂时恢复了平静,五部首领一边依朝廷正礼服麻衣帮办李延吉后事,眼睛却充血地紧盯着赵卿正。
  天可汗自然不可能来这饶乐,那下任奚王到底是谁,十有八九就得看这位老大人的意思了。
  那一段时间里大唐使团的人可算是红透了半边天,赵卿正那里自不必说,就连张亮这样不起眼的使团成员也被人捧的了不得,好马,女奴,上等皮货一拨接着一拨的送,目的都只有一个:在赵卿正面前帮我家首领美言几句。
  五部首领望眼欲穿,眼珠子都瞪出血了,但赵老大人却是半点不急,妥妥当当料理好李延吉的后事并致祭完后,他将五部首领及那些个长老们悉数招到了一起会议。
  张亮直到现在都还记得会议那天饶乐都督府内的气氛有多凝重,咳嗽一声的话天上保不准都能掉下刀子来,也正是在这次要命的会议里,赵卿正将三十多年积攒下的官场手段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一个主掌外蕃之事的老鸿胪寺人应有的“政策”水平及以蕃治蕃的驾驭能力。
  简而言之,五部族长每个人都从赵卿正那里感受到了看重与希望,同样也感受到了他的为难,哎!大家实力都差不多,这实在让至公无私的天可汗难以决断哪!与此同时,也是在这次会议中五部首领因为此前纷争而起的怨恨被埋的更深。
  一场持续了整整一天的会议之后,赵卿正带着侯任奚王的推举名单拍拍屁股就回了长安,言说一切要禀明天可汗后再做决断,他走之前连半句靠点谱儿的准信都没留。
  如此以来他跑的这一趟不仅没解决饶乐草原上的纷争,反倒是往烧的旺旺的火堆上又猛倒了一桶油,他前脚走,草原上后脚就又噼里啪啦的干了起来。
  赵卿正虽然什么话都没留,但他当日会议中的意思已经明白得很了——天可汗指定的下任奚王肯定得是实力出众的那个。
  尽管也有聪明人看破了赵卿正这番做派背后的意思,但情势到了这一步时已经是陷入了身不由己的不可控制之中,五部首领里无论那一个都已经是退无可退,也都不想退。
  赵卿正这次回长安时没带张亮同行,他跟其他一些人一起留了下来,他们要在这里等着新任的朝廷正使到达,并在这位正使宣布下任奚王人选后为新任饶乐大都督布置接位及王爵受封典礼。
  作为驾驭属下的手段,历来的上位者都会有意识的保持手下各方势力的实力均衡,李延吉在位时也不例外,如此以来他猝死时的五部奚在实力上也就差距不大,这样的纷争闹腾起来才叫一个厉害,谁也不甘心却谁也吃不了谁。
  前后绵延半年多,经过争斗与分化好容易从五家优胜劣汰到了两家,但饶乐草原的局势就此卡在二进一上陷入了僵局,前有干旱的波及后有持续的内斗,李延吉之死后的饶乐草原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时实已是精疲力竭。
  正在这边局势僵持之时,天可汗的第二位正使终于“风雨兼程”的到了。
  这位大人到达饶乐广泛的拜访了诸位长老及部族首领后,大聚众人于饶乐都督府宣布了天可汗的圣旨,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这位新任奚王并非是在这半年纷争中拼杀出的两强中产生,而是那已被淘汰的三部族首领之一。
  这道圣旨背后的意思张亮很清楚,圣旨宣读后饶乐草原的局势也果不其然的分裂成了三个部分,朝廷可谓是很好的利用了因李延吉猝死而得以插手饶乐事务的权力,但这段时间一直呆在此地的张亮却是隐隐担忧着一件事:以饶乐如今主弱臣强的情势来看无疑是危险到了极点,一旦此间有事的话,以大唐如此纷乱的朝局可有能力迅速干预?
  既然是天可汗指定的新任奚王人选,那道圣旨本身就是朝廷给予新任奚王的背书,保证其权力地位的背书,一旦他被人从王位上掀下来的话,连带着大唐朝廷及天子的威权都将在北地遭受重创,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可不是仅仅只有一个奚族,从这一点来说,方今朝廷的这一举措实在是双刃剑般的弄险之举,在饶乐草原扎下钉子的同时也将自己逼的再无退路。
  朝廷内斗未已,如今又在饶乐埋下偌大一个隐患,当今陛下是一心求退,此事自不可能是出自他的授意,那这个安排究竟是出自镇国太平公主府还是东宫?不管是谁做的这个决定,可又准备好了后事的因应之策?
  脑海中不由自主想到这些的时候,即便是眼前如此雄浑阔大的美景也无法消弭掉张亮心中的那一抹沉重,操之过急,操之过急了呀!
  正在张亮感叹之时,随行而来的从人策马过来禀说行程已至龙门草原,若是快马赶路的话,三四日之间便可抵达龙门县城。
  听到这个消息张亮神情一振,拨转马头便往礼部王侍郎车驾而去。
  对于张亮的出身背景王侍郎自然清楚,是以对他改道龙门县盘桓数日的请求含笑以应,只嘱着在抵京之前跟上大队即可。
  当下这支队伍便有了一个小小的分流,鸿胪寺大队人马在王礼部的带领下由龙门草原绕过龙门县城前往锁阳关,而张亮一行三人则快马径奔县城而去。
  ……
  唐县尊的父母家眷到龙门了!近日以来,龙门县城内外直至东谷,百姓们议论最多的就是这个消息。
  之所以对这个消息有如此之多的议论,一则是因为唐成是如今龙门县中当之无愧的焦点,百姓们喜欢对所有与他相关的事情津津乐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却在于百姓们乐于将此视为一个信号——县尊大人将在龙门长期坐堂的信号。既然他能把家眷从几千里外的山南东道接过来,那还会像以前那些走马灯似的官们儿一样干不到一两年的就走?
  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龙门县有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根子在哪儿大家都清楚,现如今不仅是那些个正在往此迁居的九姓胡人,龙门县原有百姓也都怕县衙里突然又有什么人事变动,把个唐县尊给弄走了。
  在这么个背景下,唐张氏等人的抵达在龙门县中就有了远超出家人团聚的意义,说一声整个县治人心为之一稳也毫不过份,是以百姓们才会如此热衷于用欢喜的语调四下里议论这个消息。
  比之后世历朝历代的官衙,唐朝的衙门素以占地广大著称,龙门县衙也不例外,以前的时候仅唐成两口子带着仆役住在这阔大的后衙里总觉得有些冷清,现下却是欢声笑语不绝,一派融融乐乐的景象。
  归根结底,再大再多的房子总还得有家人同住才是个正理儿啊!
  唐张氏及李英纨等人是由张相文一路护送过来的,昔日那个在龙门县学的课堂上总是昏昏欲睡的富家少年如今已是从八品下阶的龙门县尉,在年初的长安科举中其以第八名的成绩高中法科进士,此后吏部关试也是一帆风顺,乃至于到最后授官时那负责此事的吏部主事看着张相文的名字直发愣。
  既然这个山南东道来的乡贡生背景如此硬扎,东宫那边为了他把招呼一路从礼部打到吏部,何以他在选官的时候要去这么个兔子都不拉屎的鬼龙门县,河北道龙门县那是什么地方,别的人不清楚吏部的人还能不晓得?按着张相文这背景,就不说在京畿道择一县治,好好活动下就连长安城也大有希望能留下来的。
  好好的长安不留非要到天边地角的龙门县,这人究竟怎么想的?古怪,真是古怪得很哪!
  吏部的人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张相文自己却是兴奋得很,领了任命文状,铜鱼袋,官衣及行驿凭信等乱七八糟的诸般事物之后,丝毫没在长安城里多享受新科进士的荣耀,快鞭赶马的就往家跑。
  接连两年之间,素来文运不昌的金州居然连中了两个进士,且这两个进士还是拜把子兄弟,金州人,尤其是郧溪县人凑热闹的心思大家自可想象,更别说这张相文还是现任金州使君的亲侄子了。
  张相文虽然避过了长安的热闹,却没避开老家里的闹腾。额滴个神哪!他这一金榜题名而归,只把金州城,尤其是郧溪县城热翻了天。
  张家本就是郧溪县中的大户,此番有子弟光耀门楣,那还了得!一连三天。老张家敞开大门通宵达旦的开起了流水席面,不管是谁上门,哪怕你只提着两升麦子做贺礼,哪怕你穷的连两升麦子都置不起,只要能说句吉利话儿就酒肉管饱管醉,走的时候还倒贴一份闻喜钱。
  整整三天,满郧溪城里的丐户们可算是好好的补过了一回大年,随便张个嘴都喷着酒气,打个嗝都是腻腻的油腥味儿。
  花的多收入更多,随着刺史张子山也以巡视地方的名义回了老家,并亲自主持了祭扫家祠的仪式后,恭贺张相文高中进士的贺仪就从满金州各县如潮水般汇集过来,要说那三天的热闹,张相文真是见人见得把脸都笑烂了,而张老夫人房里各家闺阁们的小像及女红足足放了两柜子还没安置下。
  好容易等该热闹的总算热闹完,张相文就急轰轰的要动身赴任,张老爷狠狠骂了几句“喂不熟的白眼狼”,张老夫人泪水涟涟流了一脸盆之后,终究是拗不过宝贝儿子,再也不提什么高中进士之后朝廷例给三个月探亲假的话头儿放他走了。
  由是,带着十八个家仆的张相文奉着唐张氏等人一路北上,这些人用心都切,是以堪堪刚到初夏就已抵达龙门,倒比唐成预想中的时间要早了个多月。
  就不提龙门如今的这般繁华给张相文带来的冲击,他这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