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昀脸上的笑容尚未消失,就马上开口了。

    “师臣,这里面也有你的功劳,枢密院是功不可没的,朕没有想到啊,合州御前诸军居然能够打败蒙古铁骑,有他们驻守在四川,朕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贾似道最为强悍的能力,就是能够揣测他人的想法,哪怕是面对皇上,也是不例外的,皇上态度的突然转变,让他意识到了什么。

    “官家说的是,有吴邵刚戍边,料想蒙古鞑子不敢乱来。”

    “嗯,合州御前诸军取得的胜利,必定要大肆的宣扬,也让老百姓安心,有吴邵刚等能臣驻守在四川,我大宋江山必定稳若金汤,朕也就放心了。”

    “官家,臣建议让吴邵刚到京城来一趟,接受官家的召见。”

    “此事可行,师臣,那就让你受累了。”

    “臣一定竭尽全力,办好此事。”

    奏折的公开,在朝中以及京城都引发了巨大的震撼。

    合州御前诸军的战绩被披露出来,不仅仅打败和斩杀了蒙古成都府路军马经略使刘元振,也打败了蒙古的援军,生擒蒙古万户长兀良合台,而且收复了整个的成都府路,以及利州西路和利州东路,这让整个的四川都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下了。

    大街小巷都在口口相传,而在传话的过程之中,吴邵刚的名气急剧的上升,成为了大宋朝廷的第一悍将,大宋江山的中流砥柱。

    几乎没有什么怀疑的声音,毕竟合州御前诸军取得的战绩是摆在面前的,无论如何都抹杀不掉的,就算是有人嫉妒吴邵刚,认为老百姓将吴邵刚捧得太高了,此刻也不会开口说话,不会自找无趣。

    这一刻,吴邵刚的名声超过了百年前的岳飞。

    紧接着,皇上的圣旨下达了,令四川制置副使、成都府路防御使、成都府知府吴邵刚,合州御前诸军都统制蔡思伟等人赶赴京城,且押赴蒙古万户长兀良合台前往京城。

    这道圣旨是明旨,昭告天下。

    京城再一次的沸腾,众人都想着看看吴邵刚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如何的伟岸。

    在这个过程之中,京城行会表现的很是平静,不过行会的内部,已经是激流涌动,四爷已经在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抽调行会的精英力量,准备跟随吴邵刚进入到四川去。

    赵启楠的来信,四爷收到了好多,小儿子巨大的转变,让四爷彻底下定决心,萎靡不振的行会,必须有一个新的首领,这个首领就是吴邵刚。

    李庭芝同样回到了京城,他接到了枢密院的敕书,故而马上回到京城。

    四川的战斗,李庭芝早就知晓了,不过他受到的震撼,远远没有消失,若说淮北之战的时候,李庭芝认为吴邵刚是大宋朝廷的中流砥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一次四川之战的胜利吗,让他的想法与看法彻底改变了,吴邵刚不是大宋朝廷的中流砥柱,吴邵刚应该是大宋朝廷的延续者,是未来的君王。

    短短几年的时间,吴邵刚立下的战功,是大宋朝廷任何的战将都无法比拟的,当初招纳吴邵刚为李家的女婿,或许很多人认为吴邵刚是高攀了,是沾了他李庭芝的光,现如今恐怕不会有谁继续这样看了,吴邵刚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肯定。

    李庭芝更加看重的是吴邵刚的远见卓识,当初放弃京城优厚的条件,前往艰苦的潼川府路,这样的局促看起来是难以理解的,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其中的奥妙已经展现无遗。

    如此的远见,绝非一般人所拥有的。

    李庭芝想的很深远,他不会盲目的高兴,吴邵刚的能力得到了印证和肯定,接下来就不可能很平坦的发展了,必定会遭遇到很多暗流,而他李庭芝身为两淮制置使,同样会遭遇到猜忌,这些猜忌会来自于方方面面,让人防不胜防,试想一家人,一个掌控两淮,一个几乎掌控四川,朝中的大人会怎么看。

    回到京城不过两天的时间,李庭芝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辞去两淮制置使的职位,回到京城来做官,不用有多大的权力,地位尊崇就足够了,这样可以消除皇上和朝廷的疑虑,也能够为吴邵刚稳步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

    做出决定之后,李庭芝专门去拜会贾似道,距离吴邵刚来到京城,还有一定的时间,李庭芝需要证明很多的事情,也需要为今后打下牢固的基础。

    李庭芝毫不犹豫的提出了自身的想法,他希望能够回到京城来,如此也能够与家人呆在一起,至于说两淮制置使这个职位,请皇上和朝廷派遣更加得力之人。

    对于李庭芝提出来的要求,贾似道未置可否。

    这一瞬间,李庭芝知道自己做对了,不用说,皇上和朝廷已经开始担心他李庭芝与吴邵刚两人了,担心他们的势力扩充,以至于对皇室与朝廷构成威胁。

    李庭芝内心是五味杂陈的,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官员,迫于无奈做出如此的选择,绝不会高兴,不过吴邵刚是他的女婿,从未来的发展来说,他李庭芝与吴邵刚无法比较,两相比较,还是为吴邵刚争取到更好的发展道路。

    李庭芝也有事情需要做,既然决定离开两淮了,那么就要将两淮之中的部分人才,提前安置到四川去,进入到成都府路和潼川府路,吴邵刚不管如何的骁勇,身边都是需要人才的。

    吴邵刚来到京城,至少还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借着这个时机,李庭芝离开京城,前往两淮,这一次他是要去做特别重要的事情了。

    吏部尚书吕文德的感觉更加的复杂。

    吴邵刚崛起的步伐太快了,短短几年时间过去,已经不是他吕文德能够轻易撼动的。

    从皇上的圣旨可以看出,吴邵刚得到了皇上的重视,此番回到京城,肯定是会得到赏赐,升官是不用说的,此时此刻,若是明面上算计吴邵刚,那是自找苦吃,而且会成为众人的眼中钉,这等的事情吕文德是绝不会做的。

    吴邵刚的崛起,让吕文德不服气,但也不得不暂时接受这个现实。

    吕文德当然不会示弱,或者是认输,毕竟他在朝中的力量还是不错的,与右丞相贾似道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建立起来了。

    吕文德明白一个道理,树大招风,吴邵刚太突出了,必定会遭遇到嫉妒,其被捧到天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段时间过去之后,诸多的猜忌以及怀疑,就会逐渐的出现,到了那个时候,皇上也不一定会坚持原来的想法。

    再说皇上之前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对吴邵刚是恼火的。

    万事万物皆是变化的,暂时的低头,不意味着永远的甘拜下风。

    皇上的圣旨下达之后,作为吏部尚书,吕文德很快表态支持,且鼓吹朝廷一定要赏赐和重用吴邵刚,继续赋予重任,以稳固四川的局势。

    吕文德此举有着绝非一般的深意,捧得越高,摔得越重,努力将吴邵刚捧到天上去,到时候摔下来,吴邵刚不要想着活命。

    吕文德的奏折,恰到好处,皇上很是高兴,在早朝的时候,直接表扬了吕文德。

    当然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还是冷静的,经历了太多官场的风波,他隐隐知道其中的奥妙,多吕文德此人的看法,更加的深入了一些。

    一段时间之内,京城四周传扬的都是四川之战,酒楼里面的说书人,根据自身的理解,编写了不少的本子,宣扬吴邵刚与合州御前诸军,很多的夸奖言过其实了。

    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是一片的赞誉之声,似乎吴邵刚立马成为了大宋朝廷的救世主,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人物。

    熙熙攘攘的热闹背后,也有不少冷静之人,他们认为对吴邵刚的赞誉太过了一些,可惜他们的声音无法占据主流,其实这些人,才是真正关注朝廷之未来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章 布局

    回到成都府城,吴邵刚见到了李润和李辰孙两人,两人都是以举子的身份出任成都府的司马,虽说只是正八品的品阶,不过他们的到来,已经明确表达了李庭芝的意思。

    吴邵刚尚未来得及与两人细谈,皇上的圣旨就到了,要求吴邵刚与蔡思伟等人,押解兀良合台前往京城,同时到来的,还有李庭芝的加急信函。

    皇上的圣旨,吴邵刚早就知晓,也猜到了,合州御前诸军取得如此重大之胜利,基本上稳定了四川的局势,这就让京城里面的皇上几乎是高枕无忧了,如此巨大的功劳,若是没有什么表示,皇上与朝廷都是说不过去的。

    李庭芝的加急信函才是吴邵刚真正需要注意的。

    府衙的原军马经略使衙门,被改成了防御使衙门,吴邵刚署理政务的地方,依旧是中间的小楼,郝经等人与他在同一栋小楼里面,左右两边的小楼,则变成了防御使衙门的诸多官吏署理政务的地方,此外合州御前诸军的都统制衙门,则是安排在府衙的中院,至于说府衙,不需要很多办理事情的地方,毕竟吴邵刚兼任成都府知府。

    战时的知府衙门,几乎没有什么权威,也做不了多大的主,吴邵刚的主要职位,还是四川制置副使以及成都府路防御使。

    李庭芝的信函放在桌上,屋内也就是郝经与黄家明两人。

    合州御前诸军出征的这段时间,黄家明暂时负责整个成都府路的事宜,毕竟是熟悉的地方,黄家明也是尽心尽力,在郝经已经基本稳定局势的基础之上,开始推行了成都府路的民生建设,特别是在商贾方面,按照吴邵刚的要求,加强了与吐蕃的交易,派遣出去了数路的商团,已经有一路回到了成都府城。

    吴邵刚身边的谋士,说到底就是郝经与黄家明两人。

    作为穿越之人,吴邵刚很清楚,谋士不需要数量多,关键是有着不一般的能力,而郝经与黄家明两人,恰恰有着这方面巨大的优势。

    郝经与黄家明两人的分工,在战后也变得很明确,郝经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