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狼战-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姐,没想到你变化这么大!”“青青,我看你变化也不小嘛,这都当老板娘了!老板在哪里呢?”说得刘青青有些不好意思了:“还在寻找之中,我想,就找江川那样的吧!”三人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
这天看到的情景给周子强本来已经平静如水的心灵深处又投入了一大块石头,泛起了阵阵的涟漪。他不敢也不愿意走过去面对远处的那个人。片刻之后,他悄悄地离开了教堂。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决定尽快离开北京,回到太阳。

《狼战》第39章 出售

2006年秋天,周子强回到了深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太阳总部,出任太阳的“首席技术顾问”。这并不是一个具体负责业务的职位,他日常的工作其实主要就是分析太阳战略发展部收集的技术信息,出席太阳研发投资决策委员会的会议,并且每周向李明提交一份公司技术战略的建议。
周子强刚离开太阳的时候,太阳还只有两万人的规模,如今却已经增长到了六万余人。除了深圳总部之外,太阳还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武汉等地建立了大规模的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与人员规模的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太阳的营业额也已经翻了两番,突破了100亿美元的大关。
如今的太阳已经不是周子强离开时候的太阳了,重返太阳后他发现,有很多新的技术自己都已经不太熟悉了—由于这四五年一直关注数据通信领域,对于固网和无线很多前瞻性的发展趋势自己也已经看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周子强毕竟还是周子强,也就是经过了几个月的补课,他在知识上的欠缺就已经补充得差不多了,他又可以毫不困难地与李明等技术专家讨论太阳未来的技术战略了。
周子强的回归在太阳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回到太阳深圳总部上班的第一天,周子强根本都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看资料,因为来“参观”他的人实在是太多了—2001年之后加入太阳的员工很多都没有见过大名鼎鼎的周子强,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周子强的办公室外面,通过透明玻璃向里面窥视,还不停地窃窃私语。周子强感觉自己就好像动物园里展览的猴子一样,没有任何隐私可言。第二天,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办公室的透明玻璃被换成了不透明的磨砂玻璃。
通过对周子强的“展示”,华正奇要让所有的太阳员工明白,创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在与太阳竞争的电信行业中。与此同时,太阳内部也启动了大规模的配股计划,工作能力突出的员工又一次获得了数额不菲的太阳内部股票,这也使得那些业务骨干们沉下心来不再考虑别的问题了,太阳的人员状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
赵劲最终没有归顺太阳,他选择了留守哈勃。虽然已经不能够继续做高端数据产品了,但是他仍然决定在一些低端的企业市场产品上有所作为。张亮禹则回到了太阳继续做自己熟悉的光通信研发,他已经不再想别的事情了。
在成功降服了哈勃以后,华正奇并没有闲下来;下面他还有一步大棋要走,那就是决定太阳与美国6Tech的合资公司太六公司的去向。
在收购了哈勃的核心资产之后,太阳在数据通信产品线上的实力空前齐整,太阳拿到的基本上都是哈勃这些年来针对电信运营商市场的核心技术,有的甚至比太阳自己的技术还要先进,只是由于以前哈勃在电信运营商这边的客户关系不行,金子才没有发出光来。整合到太阳的数据通信产品中之后,这些技术就能够大显神威了。这个时候,原来的合资公司太六对于太阳的作用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毕竟太六做的都是企业级的产品,并不上档次。因此,要不要太六对于太阳实际上同时就意味着,是否需要大规模进军企业级市场?
为了这个问题,太阳的核心管理层已经召开了好几次会议进行集中讨论,但是每次会议都是以一次大的争吵而结束,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双方最大的分歧当然就是太阳是否应该继续在企业级市场上花费精力。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太阳就是以电信运营商市场起家的,只是后来也接了一些政府、军队等专网的项目,企业级市场也就初具规模。企业级市场的大发展还是成立太六公司之后,对于太六公司的成立,华正奇其实有着很多的难言之隐。2002年的时候,已经在国外市场打开局面的太阳开始大规模进军美国市场,却不料遇到了比特公司的强力阻击。2003年元旦刚过,比特公司就在美国法院提起诉讼,控告太阳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希望通过这次诉讼将太阳彻底逐出美国市场。当时,太阳马上启动了应急预案,在美国聘请了最资深的律师来打这次官司。与此同时,太阳也加快了与6Tech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步伐。
华正奇当时走这一步棋其实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借助6Tech这家美国本土公司,绕开比特公司的阻击进入美国市场;另一个目的就是通过与6Tech成立合资公司,使得外界相信太阳不存在知识产权的问题。
就在庭审的前夕,这家合资公司太六以最快的速度成立起来;随后在法庭上,6Tech公司首席执行官卢卡斯出面做证,认为太阳不存在知识产权的问题,这对于太阳扭转当时不利的诉讼局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为此太阳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6Tech公司以区区两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太六这家合资公司49%的股份,并且有权在两年之后从太阳手中收购2%的股份从而控股太六公司。
为了保证对太六公司的控制,华正奇精心选择了自己的心腹爱将张林森出任合资公司的总裁,同时调集了太阳深圳、北京、杭州研究所的一班精兵强将加入太六。为了使他们在合资公司中安心工作,在临行之前华正奇召集所有的外派人员开了一个动员大会,他还郑重承诺这些员工原来在太阳的股票仍然保持,给他们吃了一个定心丸。
张林森来到太六之后就调集精兵强将,向上拳打比特,向下脚踢哈勃,把国内数据通信的企业级市场搅得是天翻地覆。他牢记华正奇的指示,太六公司可以不要利润,但是必须在中国击败比特和哈勃。经过短短三年的时间,这个目标基本上达到了:比特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从原来的80%下降到了50%以下,营业额一直都没有增长,老大地位几乎不保;哈勃更是被拖进了价格战的泥潭之中难以脱身,根本没有资金和资源去反哺运营商市场。
但是,正所谓“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太六自己也损失惨重,从成立以来就一直没有盈利,这也引起了6Tech公司的强烈不满:6Tech公司毕竟是美国的上市公司,它有一半的收入都来自太六这家合资公司,还指望着太六能够给它贡献利润呢!
在合资的第二年,6Tech公司果然行使了自己的权利,购买了2%的股份从而对太六公司控股。但是,尽管已经控股了太六,6Tech仍然发现自己控制不了这家合资公司,原因很简单,从公司的总裁到各个部门经理,几乎全部都是太阳的人,6Tech的人仅仅掌控了CFO和国际市场总经理这两个职位,影响力有限。
这不,在合资第三年即将到期之际,6Tech公司首席执行官卢卡斯又找上门来,要求购买太阳手中49%的股份,从而实现对太六100%的控股。美国人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既然太六已经成为了6Tech公司的重要依靠,那么就必须能够完全掌控住太六;而要能够完全掌控住太六,首先必须切断太六和太阳之间的资本纽带。
卖,还是不卖?这是摆在华正奇面前的一个重要选择,也是摆在太阳面前的一个重大抉择。这些天太阳的高层一直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一方主张必须加快进入企业级市场,为此就需要实现对太六公司100%的控股,花大价钱把股份从6Tech手中买回来,同时与收购的哈勃的力量进行整合,全力出击企业级市场。另一方则认为需要放弃太六,集中力量发展电信运营商市场。
华正奇其实心中早就有了自己的主意。但是他并不愿意自己一个人拍板决定下来,他希望大家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讨论,将太阳下一步的发展道路想清楚。“这应该是决策之前的最后一次讨论会了。”坐在会议室中,华正奇欣慰地看着自己手下的这些爱将们,经过多年的锤炼,他们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大局观,能够挑起局部的重担了,像李明这回的任务就完成得相当不错……可是,他还是感觉缺少点什么……嗯,可能还是缺少一个像周子强那样舍我其谁的全局性人物吧……也许是我对周子强过于偏爱从而忽视了我的其他部下?”
想着想着,华正奇发现自己已经偏离了当天会议的主题了,他连忙收摄了一下心神,咳嗽了一声。瞬间,原来激烈争吵的会议室变得鸦雀无声。这也是多年形成的习惯,他在太阳有绝对的权威,当他要说话的时候,其他的人都不敢插话。
“我说说自己的看法。”华正奇环顾了一下会场,发现大家都在专心地等着自己的下一句,“我们必须集中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业务,那就是运营商市场。为此,我们必须卖掉太六,没有别的选择。”
华正奇突然将头转向李明,问了一句,“你说说我们为什么能够把蓝海公司甩在后面,我们又为什么还赶不上克劳德公司?”
李明愣了几秒钟,“这个……因为蓝海国际化程度不如我们而克劳德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
“很好,为什么克劳德会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因为他们非常专心,他们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着无线和运营商来打转的。大家想想我们刚刚做设备的时候克劳德公司还做过手机业务,后来他们发现这块不是核心,就把它卖了。正是由于所有资源都集中于无线,克劳德才能够把这个业务做成全球第一。而蓝海公司呢?他们什么都做,但是没有一项业务能够在全球排得上号,他们说自己是全球产品线最长的公司,可是这有什么用?没有核心业务嘛!”
华正奇的一番话使得大家茅塞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