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狂花凋落-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丫遣坏谜饷匆桓雠嗄炅恕S谑前巡∏樘崃颂幔獠畔肫鹄矗菜档帽冉狭场U馐保鄱娲蚶吹缁埃担骸拔室皆耗盟腦光片子,调过来作比较。”

侦察员带回了“谢宝贞”的X光片子,请市局的一位资深法医将“先锋厂”方面带来的那张X光片子一比较,马上得出结论:受伤位置、伤势完全一致。警主于是立刻作出决定:传讯“谢宝贞”!

但是,病历卡上的地址“临青路188号”并非居民住家,而是一家单位——上海第十九毛纺厂。查了该厂职工名单,并无“谢宝贞”其人。侦察员商量下来,随即去管辖派出所查临青路188号附近的居民户口底本,也未发现“谢宝贞”其人。看来,“谢宝贞”和“小龙”一样,是一个杜撰的名字。侦查进行到这里,线索断了!

再次举行案情分析会,侦察员经过一番讨论后认为:“小龙”既然在上海十一家企业医院中选择二钢医院去治疗,自有原因,多半是她对这家医院比较熟悉,或者以前曾去看过病;而把家庭住址定在临青路188号,从逻辑推理角度来说,也绝非偶然,至少她是知道那里是这么一家工厂。临青路188号和二钢医院所在的宁国路同在杨浦区,相距不过两站路。“小龙”对那块区域比较熟悉,估计多半原是杨浦区眉州街道或者平凉街道的居民。据此,警方决定立即在这两个街道内开展暗查。另外,再次派员去二钢医院,向张磊以及给“谢宝贞”拍X光片子、上石膏的医生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警方迅速召集眉州街道、平凉街道各里委会治保委员开会,当场介绍了查缉对象的特征,要求治保委员回去立刻进行秘密查摸,务必在当天晚上前完成此事,将结果报来。所有参加侦查的侦察员都对这项调查寄予着很大的希望,但是,到晚上8点钟当最后一个里弄报来调查结果时,他们失望了——这两个街道总共大约八万居民中并无类似“谢宝贞”这样的一个人物。

与此同时,对二钢医院张磊等二位医生的调查也在进行之中。

侦察员找了外科医生张磊、放射科医生富一迪,但是两人无论怎么回忆,也想不出和“谢宝贞”接触时对方说过什么有侦查价值的话语。这样,有希望提供线索的只剩下一个人了——上石膏的辛宁医生。辛宁这天休息,去苏州游玩了,要隔天才能回来。几个头头交换了意见,决定连夜派警车赴苏州找其调查。

侦察员驱车抵达苏州,找到辛宁下榻的亲戚家时,已是凌晨1时多了。辛宁没有思想准备,乍见侦察员又惊奇又紧张,连听都没法听清来意,好一阵才定下神来,连连点头答应“回忆回忆”。他看了侦察员带去的病历卡上自己记下的处理记录,忽然兴奋起来,拍着大腿叫道:“记起来了!有这么一个姑娘,她是虹口区的!”

哦!侦察员闻言大喜,但因前面一次次希望都落了空,所以对眼前这一幕还有点半信半疑,为首的李平小心翼翼地向对方请教:“辛医生,你怎么知道她是虹口区的?”。

“她家就住在我家隔壁弄堂!”

哦!侦察员又惊又喜,忙向辛宁请教是怎么回事。辛宁说出了3月3日他和“谢宝贞”接触的经过:那天上午,骨折病人特别多,一会儿就来了七八个,最后一个是“谢宝贞”。偏偏只有辛宁一个人当班,只有一个护士学校的实习生做他的下手。那个实习生手脚很慢,惹得辛宁满腹生火,却又不能发泄,但脸面上肯定是很不好看的。“谢宝贞”甚是乖巧,见状便过来帮忙。她做下手倒比那个护校实习生利索,使辛宁的火气渐渐平息了下来。轮到“谢宝贞”上石膏时,后面只有一个病人了,辛宁便和她闲聊起来。她见桌上有一个印有“红星毛巾厂”的杯子,便问辛宁家里谁在那个厂工作。辛宁说他妻子在该厂工作,反问对方怎么知道“红星厂”的。

“谢宝贞”脱口而出:“我家就在‘红星厂’后门口。”

辛宁家也住在那一带,便说了地址。“谢宝贞”看上去感到很高兴,说她拆石膏就不到医院来了,直接去辛宁家拆。辛宁当时答应了。

侦察员听罢,提出了一点疑问:“你看了她的病历卡吗?那上面写着地址,你有没有发现跟她说的不相符合?”

辛宁摇摇头:“我没看。我们上石膏的只记病史,不开处方,所以一般是不看病历卡封面的。”

调查结果报到设在上海市公安局内的“2·28案件”临时侦查指挥部,几个负责人大喜,当即拍板:立即传讯!

3月15日早晨7时许,十多名便衣警察悄然来到虹口区红星毛巾厂后门外的弄堂里,将“谢宝贞”家团团包围。居委会小组长上前叩门,来开门的是“谢宝贞”的姐姐,她见门外站着几条大汉,不禁一怔,还没等她回过神来,侦察员已经一拥而进。客堂间里,一个中高身材、皮肤黑黑的姑娘站在桌前,正提着热水瓶往杯子里倒水,见有人闯进来,她马上把热水瓶放回原处,盖上瓶塞,尖着嗓子喝问:“你们干什么?”

她一边说话,脚下一边往里间挪步。但两个侦察员已经挡住了里间的门,另外两个逼上去,看了看她上着石膏的左脚,'奇。书'二话没说,马上揪住,扣上手铐,押了就走。

“谢宝贞”被押进上海市公安局的审讯室时,倪炯敏、刘城、李平已经等待多时了。审讯立即开始——“你叫什么名字?”

“皮勇。”

“年龄?”

“二十二岁。”

“你的职业?”

“我是知青。”

“在哪里插队落户?”

“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

“怎么来上海?”

“上海是我家,我在内蒙古待着没劲,就回来了。”

“几时回来的?”

“早就回来了,去年夏天就回来了。”

刘城换了个话题:“今年春节你在哪里过的?”

“上海。”皮勇面不改色。她受派遣潜入中国活动前,克格勃的谋报专家给她拿过主意:据可靠情报(估计可能是分析皮勇叛逃时的情况所作的结论,而不是情报)。你的叛逃并未被内蒙古方面察知,那匹马未被中国边防军抓住,逃回本屯了。你如果落网也完全不必害怕,一口咬定是内蒙古知青就是了。皮勇吃了这么一枚定心丸,所以真的不害怕。

接下去又审了几个问题,皮勇都是信口开河回答的。这样,审讯便告一段落,安排皮勇吃早餐,她提出要喝酒、未获准,弄了一碗牛肉面给她吃。

邵冬锋率人拘捕皮勇后,随即对皮勇住处进行了搜查,未搜出“2·28案件”密件或者其他从事间谍活动的证据。侦察员请示临时指挥部后,将皮勇全家人暂移居委会居住,将皮家封闭,派人昼夜看守。与此同时,邵冬锋布置几名侦察员分头找皮勇家人和邻居了解皮勇的情况,掌握了至关重要的一个时间情节:皮勇自去年3月离沪赴内蒙古插队后,直至今年3月2日方才返沪,中间未和家里人通过信。

邵冬锋把这个情况带回市局后,刘城、倪炯敏当即决定立刻接着审讯。原以为在摊出这个证据后,皮勇会举手投降,被迫承认作案情况。殊不料她对警方祭起的这个“法宝”根本不当一回事,“九供不离一辞”,始终咬定自己是去年夏天就返沪了。问她为何家人、邻居都不能为此言作证,她冷冷一笑,反问“我怎么知道”。

审讯再次告一段落,众侦察员聚在一起讨论应当如何对付皮勇。议了一阵,倪炯敏猛然想起从“先锋厂”带来的留在从邝裕祥家里抄出的毛线帽里的那根女性长发,不禁大喜,笑道:“有了,让科学鉴定来说话吧……化验那根毛线帽里的头发!”

此言一出,全室鼓掌。于是当即去皮勇那里取了一根头发,连同从“先锋厂”带来的那根头发,一起送往市公安局技术处作比照鉴定。鉴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两根头发是属于同一个人的。至此,已经完全可以认定皮勇是“2·28案件”的作案者。

三审皮勇,这个扒手出身的克格勃特工仍然咬紧牙关不肯松口。这次审讯特请上海市公安局预审处的一位资深预审员出马,整整持续了十四个小时,但是,皮勇连自己的特工身份都坚不承认,“2·28案件”更是一问三不知。

临时指挥部经过紧急商议,决定分两步走,一步是继续提审皮勇,开展政策攻心和人道感化,力争使案犯如实招供。一步是立刻开始组织力量对皮勇3月2日返沪后的行踪进行严密的调查,对她抵沪后至被捕这段时间内的活动内容列出一张时间表,并且要查明她所接触的每一个人的情况。

后一步行动,警方共出动了四十六名侦察员,昼夜不停连续转了三天四夜,查清了皮勇抵沪后的活动情况:从3月2日抵沪后,3月2日即去二钢医院治骨伤,上石膏后三天未出门、遵医嘱卧床休息。从3月6日开始,在弄堂及附近马路闲逛,走访同学、朋友,称自己是从内蒙古插队地来沪探亲的,至3月15日被捕时,从离家时间上推算,未离开过上海市区。侦察员分析:皮勇作案得手后扭伤脚骨的情节,肯定不在克格勃的方案之内,因此有了她冒险赴沪养伤一节。从这点推理,上海无皮勇的“下家”,皮勇所窃的密件并未转移出去,而由她藏匿起来了。

这几天里,对皮勇的审讯始终没有间断过。上海市公安局预审处派出了三名优秀预审员,倪炯敏也出马助阵。但是,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使皮勇开口说实话。倪炯敏后来回忆起这段情节时,犹自不无慨叹道:“想想四个老家伙还拿不下这样一个比我们的儿女还年轻的嫩丫头,真是老脸无光啊!”

幸好还有“桃树上不长果子,就到李树底下去”的说法,皮勇不招供,就循着她来沪后的活动轨迹进行调查。侦察员估计皮勇把密件寄放于她的哪个同学、朋友那里,于是决定逐个进行访查。根据前面调查得知,皮勇来沪后曾和十九名同学、朋友有过接触。警方抽调了三十八名侦察员,同时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