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沙尘暴-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生能源,解决了农村普遍缺乏的燃料问题,还有利环境卫生,加强环保。知道了这些之后,他几乎有些激动难捱。红沙窝村的燃料历来是一个大问题,祖祖辈辈,多少年了,都靠麦草桔、牲口粪便取暖和做饭。夏天也还勉强过得去,到了冬天,生不起火,房子就像个冰窖,每逢下雪天,房梁上就挂满了冰棱子,大人孩子都缩在了热炕头上。家里条件好的,才舍得买上一点煤,用来冬天取暖。现在虽说生活好多了,但是,大多数人家买不起煤,还是用麦秸草和牲口粪便来生火做饭。如果能在红沙窝村搞上沼气,解决了村里的燃料问题,这无疑给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他决定要到老战友那里去看看,取些经,回来后试着推广一下。

勤锋农场原是国营的一个大农场,八十年代,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的政策,也承包到了个人。由于这里聚集着山南海北的人,信息比较发达,接受新鲜事物快,所以好多新的生产理念,新的市场信息都从这里得以反馈。石头的老战友在分场当场长,石头沾了老战友的光,从这里得到了不少好的生产信息。这次,他来到了老战友家里,详细查看和问讯了沼气池的建修、气管安装和投资情况。老战友告诉他,其实沼气并不复杂,装个下水道,将人畜粪便汇到一个大粪池,进行发酵后,就成了沼气。然而再用一个管子通到伙房里,装个炉盘,就可以点火做饭了。一个家庭式的沼气池投入也不大,有两千多元就够了,主要是用来购买水泥、管道和炉盘。石头弄清了这些问题后,又亲自点燃了沼气灶,那感觉就跟城里人用的液化气没有什么两样。这真是个好东西,既干净,又省事。但是,一想起要两千多元,心里不由得抽紧了。这几年,虽然红沙窝村的吃粮问题解决了,但是,经济状况一直不太好,前几年修居民点,光盖新房子,就让好多家庭背上了债务,有的家庭房子盖起来了,屋里却没有家具,空空荡荡的,甚至,有的家庭还是毛墙土窗子,没有钱,该搞的搞不好,该买的买不起。如果现在要搞沼气工程,只有个别家庭可以安装,大多数人家还是装不上的。

在回来的路上,石头一想起这些,心里就不是个滋味。如何改变村子的落后面貌,如何让村民们真正过上好日子?这是他做梦都在想的。可是,村子的底子薄,实在没有来钱的路子,这使他感到非常困扰。他打算动员几户经济条件好的,先搞个试点,做好了,大家认可了,再慢慢普及。

没想到他动员了几户,都不愿意搞,本以为杨二宝不会推辞的,没想到杨二宝也婉转谢绝了。杨二宝说,我家的煤都烧不完,做啥哩?太麻烦了,等以后再说吧。石头想想也是,有钱的,他们可以买煤,买不起煤的,也没有钱搞沼气。无奈之下,他决定自己先当一个吃螃蟹的人,做成功了,带个好头,做不成功了,也好死了心。

他征求了一下父母的意见,新疆三爷和三奶都很开通,说只要他想做就去做,他们不拦。

石头终于等了个农闲时节,备好了水泥,又请了几个人,不几天,就把厕所和猪圈羊圈进行了一番改造,安装了下水管道,接着,又挖了一个沼气池,把各种下水管道通进了池内,像地窖一样盖了起来。等过了一月多,沼气形成后,再把燃气灶装上,一试,果然就点着了。那火苗蓝旺旺的,却要比麦草火硬多了,放上一炉水,不到十分钟就烧开了。石头高兴坏了,连声说成功了,成功了。在场的新疆三爷由不得赞叹说,日怪得很,臭气也能当火烧了,真是太好了,以后再也用不着为烧的发愁了。三奶也笑了说,老鬼,不是臭气,是沼气,说得难听死了。新疆三爷也不理会,只知咧了嘴笑。村人听了,就都跑了来看。石头一边给他们做着示范,一边讲解。村人听完了,看完了,都说奇巧得很,不用烧材,也不点火,啪地打一下按钮,火苗就上来了。太奇巧了,真是太奇巧,科学技术就是好,不服不行。

自此以后,石头家做饭就用上了沼气,左右邻舍谁家来了客人要烧开水,就提了壶冷水过来,要三奶给烧一下,三奶也不推辞,打开炉灶开关,火焰就忽地一下上来了,不一会儿水烧开了,对方就高高兴兴地提了走。

石头的沼气池成功后,有人就后悔,当初没有跟上石头一块儿做,要做了,自家也早就用上沼气灶了。石头听了说,先别急,过一个阶段看看,究竟它的耐力与效果怎么样,要是真的好,再做也不迟。石头虽然这么说着,但是,心里却在想,如果能在上面争取一点资金,让全村人都能用上沼气灶该多好呀。这样一想,他就觉得应该上城找一下红沙窝村的对口单位,说不上他们能给赞助一点。去年,县上将下属党政、企事业单位分解到了各村,叫着结对子,意思就是让这些单位帮助农村尽快走上富裕。县上的单位有限,全县的村子又很多,不一定每个村子都能结上对子的,因红沙窝村地处偏远,又在沙窝弯弯中,很独特,便被县上安排了一个对子单位来联系,这个单位就是县报社。报社是个小单位,也不富裕,报社的许总编曾带着办公室主任来过红沙窝村一趟,给红沙窝村送过两吨化肥,算是对红沙窝村的支持,别的忙他们想帮也帮不上。有的村对口单位很有权,有的很有钱,若对那个村的帮助自然很大。这就好像对亲戚一样,对上个富亲戚,稍为帮你一把,你也就跟着沾了光,对上个穷亲戚,他自己过得也艰难,想帮忙也帮不上。红沙窝村就是那种对上了穷亲戚的村子,比对上富亲戚的村差,但是,比没有联系单位的村又强。石头想去找找报社的许总编,他知道找了,也不一定能帮上什么忙,但是,不找,又觉得有些遗憾。

来到县城,他抬腕看了一下表,已经快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了,他就不想去打扰他们,知道这个时候去了会为难他们的,不招待他吧,他从远路上来了,礼节上说不过去,招待他吧,麻烦对方,自己也不好意思。这样想着,就拐进了一家牛肉面馆,要了一碗牛肉面,一块饼,狼吞虎咽地吃完,也吃出了一身的汗。出了门来,一摸口袋,才知没有烟了,便掏出一块二毛钱,买了一包红兰州烟,抽出一支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很是滋润。待吐烟时,猛然想起下午要见许总编,还得带包好些的烟,就又掏出十六块钱,买了一包硬盒子黑兰州,才塌下心来,坐到台阶上等时间。

想着要见许总编,自然就想起了许总编这个人来。自从上次他们来红沙窝村送化肥,到现在已经半年多再没有见面了。这对口单位也跟走亲戚一样,不能常见面,常见面就不亲了,但,也不能长时间不见面,长时间不见面,就会慢慢地疏远。上次许总编一行人来送化肥,他们杀了一只羊,做了一顿手抓羊肉,买来了一箱子“腾格里”白酒,好好把他们招待了一顿。那天,总编和办公室主任都喝大了,临别,许总编握着他的手说,你啥时候上城里来,我也要……把你灌大,让你知道我的厉害。后来,他上过几次县城,来了也没有找许总编,他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只想着把这人情先留下,等哪天村里有了什么急事,需要他帮忙时再找他。现在,他觉得解决村里的沼气就是急事,更是大事,如果报社能帮一点,然后让农户自己出一些,问题也就不大了。

好不容易等到下午上班,石头来到报社,见许总编办公室的门虚掩着,便轻轻地敲了一下门,许总编说了一声进来。他进去后,许总编从稿子中抬起头来,见是他,高兴地说,原来是你呀,坐,先坐一会儿,待我改完了这篇文章再说。他就急忙掏出烟来给总编敬,没想掏错了口袋,掏出了红兰州,急忙又装进去,从另一个口袋中掏出黑兰州,拆开封条,从中掏出一支敬给了许总编。许总编头也没有抬,接过烟,就放到了桌子一边。石头一看许总编没有时间注意他,他就从另一只口袋里摸出一支红兰州,自己点着抽了起来。待一支烟抽完,许总编才阅完了稿子,点着烟说,村里还好么?石头说,好着哩,好是好着哩,也有一些实际困难,想请许总编能给帮忙解决一下。许总编就停下了吸烟,问他是哪方面的实际困难。石头就把村里燃料缺乏,想修沼气池的事说了一遍,希望报社能不能协调一点资金。许总编听完,停了半晌,才说,支书呀,你不知道,报社也是吃财政的,日子过得紧巴得很,哪里还有钱修建沼气池?石头一听这话,就知道没希望了,但是,话既然说出去了,也不能就这么让他封了口。就急忙给许总编又敬了一支烟,并给他点着了火,才说,老总呀,没办法,谁让你对上了我们这个穷亲戚?你们的日子再困难,总比我们土里头刨食强一百倍。斤里不添两里添,多的没有,你就少给点也行,我们先搞上几家试点,以后再慢慢普及。许总听了,就皱着眉头抽起了烟,抽了一阵,眉头忽然一展说,你呀,我真服了你。我听说科委有一批资金,专门用于技术改造,你们修沼气池,也属于技术改造,我给你联系一下,看看行不行。说着就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在旁的石头就屏气凝神地听了起来,希望能听到好的消息。许总编先说着别的事,好像是报社前两天给科委发了一篇报道,社会反响很大,科委的领导又说了些什么,石头没有听到,但是,从许总编的笑声里,石头感到一定是非常感谢的话。他们说了一阵报道上的事,然后才说到了红沙窝村要搞沼气的事,希望科委能不能按技改投一点资金。末了,许总编又说,没办法了,谁让我们报社对了这么一个穷亲戚,他们找上门来了,我也没招儿,只好求你这位大主任了。石头听到这里,自是喜不自胜,希望能有好的结果。对方不知在说着什么,许总编就嗯嗯啊啊地应着,大概过了好长时间,他们才说完。许总编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