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了凡四训-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耕地时要杀死虫子,想想我们衣食的由来,都是以杀害别的生命来存活自己。所以糟踏、毁坏衣食的罪孽,实在是与杀生相等同。至于手下误伤的,脚下误踩的,不知道有多少,都应该想方设法地仔细提防。古诗说:“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多么仁慈啊!人要以慈悲为怀,与地球上的各种物种和谐相处,不可以自我为中心,肆意攫取自然资源。

※※※

※※※

善行无穷,不能殚述①;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

【注释】

①殚(dān):尽,竭尽。

【译文】

善行是无穷无尽的,无法仔细罗列陈述;由这十件事推而广之,那么各种德行就都可以完备了。

【点评】

善行无穷无尽,一时难以说尽,由这十个方面推衍开来,那么各种德行就都完备了。善事善行难以详述殆尽,即使举例十分完备,仍难将全部都网罗进去。挂一漏万,也就在所难免。惟有提纲挈领地列出几个条目,方免顾此失彼之虞。

第四篇 谦德之效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①,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②,六爻皆吉③。《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④,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注释】

①流:流布,充实。

②卦:《易经》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由以一长划表示的阳爻和两短划表示的阴爻配合而成。古时用以占验吉凶。

③爻:构成《易经》之卦的基本卦画,作为符号,爻是指代表阳和阴的爻画。其哲理内涵,有交错和变易等义。

④寒士:原指出身寒微的读书人,其社会地位低下。《晋书·儒林传·范弘之》载:“下官轻微寒士,谬得厕在俎豆,实惧辱累清流,惟尘圣世。”在门阀士族制度高度发展的魏晋南北朝,寒士难于担任高官。《南史·袁粲传》载:“袁濯儿不逢朕,员外郎未可得也,而敢于寒士遇物。”后泛指贫苦的读书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译文】

《易经》说:“上天的规律是亏损盈满而增益谦虚的,地的规律是改变满盈而流向谦下的,鬼神是损害盈满而福佑谦让的,人的心理是厌恶盈满而爱好谦虚的。”所以谦卦中的六爻都是吉利的。《尚书》说:“盈满会招来亏损,谦虚会收获益处。”我多次同大家一起参加科举考试,每次见到有贫寒的士子将要发达,就必定会先有一段谦虚的光彩流露出来。

【点评】

了凡先生征引古书,以说明谦虚之德的重要。《易经》说:“天道的规律是亏损盈满而增益谦虚的,地道的规律是改变盈满而流向谦下的,鬼神是损害盈满而福佑谦让的,人的心理是厌恶盈满而爱好谦虚的。”此举“天道”、“地道”、“鬼神”、“人道”为例,说明宇宙间的事理无不抑满扶谦。《道德经》将道、天、地、人称之为宇宙的“四大”。并且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阴符经》也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天人同构”,人自身就是一个小宇宙,与天地的运行规律相一致。人只要了解天地运行的规律,效法自然,修身养性,就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谦卦中的六爻都是吉利的。《尚书》中说:“盈满必定招来亏损,谦虚谨慎就会获益。”也就是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道德经》中有:“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主张柔弱处下,虚己待物,不可利令智昏。越是在有利的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三国演义》中曹操在消灭袁绍,统一北方之后,又挥师南下,打算统一全国。曹操自以为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根本不把孙权和刘备放在眼里。但曹军不习水战,且远道而来,长期连续作战,士卒筋疲力尽,如强弩之末。孙刘联军适时抓住战机,根据曹军战船连在一起易受火攻的弱点,火烧曹军战船,一时间“樯橹灰飞烟灭”,大火一直延烧到岸上的军营,曹军被烧死和溺水而亡者甚多。最终曹操大败。

另外,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也野心勃勃地向江南扩张,决定渡江攻伐东晋。其臣下纷纷劝谏,苻坚不听,狂傲地认为东晋虽有长江为屏,但难以固守。前秦军队众多,每人将马鞭投入长江,就可以截断江流。这也是成语“投鞭断流”的由来。于是苻坚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军东晋。后来双方在淝水边展开大战。苻坚站在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误以为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颇为惊慌。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晋军施计,以摆开战场决一死战为名,让秦军后撤。但是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晋军趁机大举追击,秦兵大败溃逃,沿途也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人马相踏而死者,满山遍野。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狼狈逃回洛阳。

※※※

※※※

辛未计偕①,我嘉善同袍凡十人②,惟丁敬宇宾③,年最少,极其谦虚。

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

费曰:“何以见之?”

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④,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⑤,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及开榜,丁果中式⑥。

【注释】

①辛未:指1571年。计偕:举人赴京会试。

②同袍: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唐·许浑《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逢秋正多感,万里别同袍。”

③丁敬宇宾:即丁宾(1543—1633),字敬宇,又字礼原,号改亭,嘉善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任句容知县,后任御史,迁南京右佥都御史兼提督操江、南京工部尚书,后累加至太子太保,卒谥清惠,著有《丁清惠公遗集》。

④恂恂:温和恭顺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款款:诚恳忠实的样子。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⑤顺承:顺从承受。

⑥中式:科举考试被录取称为中式。《说文》:“式,法也。”中式即符合录取的法定手续。《明史·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译文】

辛未年举人们赴京会试,我们嘉善的同学共有十人,其中只有丁宾字敬宇的,年纪最轻,为人非常谦虚。

我告诉费锦坡兄说:“这位丁兄今年一定能考上。”

费锦坡问:“何以见得呢?”

我说:“只有谦虚才能受到福报。费兄你看看这十人中间,有像敬宇兄那样温和而诚恳、不敢在人之先的人吗?有像敬宇兄那样对人恭恭敬敬、小心谨慎就像畏惧一样的人吗?有像敬宇兄那样受到侮辱也不反驳、听到毁谤也不辩解的人吗?人能做到这些,就是天地鬼神,也会保佑他的,还能不发达吗?”

等到名单公布,丁宾果然考中了。

【点评】

辛未年,了凡先生与来自嘉善的同学,共有十人,参加京城举行的会试。按照明代科举取士制度,会试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各省乡试中式的举人皆可应试。考试地点在礼部。因汉代应举之人均用公家车马接送,所以古人也以“公车”代称会试的举人。清末光绪年间的“公车上书”运动就是发生在举人赴京参加会试期间。当时正值甲午战败之后,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参加会试的康有为集各省举人在今北京宣武门外的松筠庵起草上光绪帝书,提出迁都、变法、练兵、拒和等主张,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与了凡先生一同应试的人中有一个名叫丁宾,号敬宇的,年纪最轻,为人非常谦虚。结合上面“人道恶盈而好谦”的理论,了凡先生认为“谦光可掬”的丁敬宇必将发达,于是对同行的费锦坡说:“这位仁兄今年一定考中。”费锦坡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了凡先生就说:“只有谦虚的人才有福气。你看我们这十人当中,有谁能像丁敬宇那样温和恭顺、诚恳忠实、不为人先?有谁像丁敬宇那样毕恭毕敬、谨小慎微?有谁像丁敬宇那样受到侮辱、听到有人诽谤也不开口辩解?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哪有不飞黄腾达的道理?”了凡先生全面阐述了丁敬宇谦让不争的品德。这也是道家所极力提倡的优秀品质。老子在《道德经》中将其所提倡的道德原则总结为“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指谦让不争,柔顺处下。

等到发榜,不出所料,丁敬宇果然考中进士。

※※※

※※※

丁丑在京①,与冯开之同处②,见其虚己敛容③,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④,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

【注释】

①丁丑:指1577年。

②冯开之:名梦祯,字开之,嘉兴府秀水县(今属浙江)人。明神宗万历年间,高中会试第一名会元。官至翰林院编修。

③敛容:正容,显出严肃的神色。

④直谅:正直诚信。语出《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