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新定义李白-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前的机会很渺茫。
东方朔不同,他擅长自吹自擂,说有天地以来就他最聪明。汉武帝听说后,觉得这个人很有趣,于是就召见他。东方朔非常聪明,他抓住了汉武帝的心理,进行自我炒作。他说:论外表,我长得比宋玉还帅;论才能,我20岁前背了二十几万字的书,后来又背了二十几万,博古通今。
东方朔在自荐上有个策略——说大人则渺之,即是想要游说大人物,就先要把他看低一点儿,这样才能引起注意。最简单的道理,我们找工作,交一份简历,介绍自己在哪儿读的书,得了几次奖学金。但是,如果大家都是这样说,简历就毫无价值了。总得采取点儿非常规手段,才能让人觉得你与众不同。东方朔就懂怎样先声夺人,李白也懂。这是古惑仔可爱的一面。
李白年轻时候,通过什么方法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呢?
前面讲到过,他去找刺史李邕,还写了一首《上李邕》的诗: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先把自己比作大鹏鸟,说大鹏鸟一飞就是九万里,就算不飞了,停下来的时候,也能把太平洋的水振动起来。这是李白说自己的口气。这样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自己说:我死了不要紧,但中华民族可怎么办啊?肯定有人不买账的。下面讲了“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你李邕李大人也是这样的。但是我要劝你两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孔子都说后生可畏,你不要看不起年轻人啊。
李白二十来岁时,就开始做这样的事,到了哪个地方,就去结交当地的最高长官。可是他什么身份也没有,怎么结交呢?当然就是自己跑过去,拦轿自荐,或者通过其他手段。
在四川,李白的目的没有达成,然后就感叹“蜀道难”。从长江三峡出来,到了湖北安陆一代,他又去拜访了当时在湖北的几个名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韩朝宗。
李白的自荐信是怎样写的?
韩朝宗这个人极不一般,因为很多人都是通过他的推荐才做了官的。李白也希望能有这样一个机会。
当李白到了襄阳一带时,可能正赶上韩朝宗举办的酒会,李白也去了。韩朝宗敬酒,李白第一个站起来跟人家碰杯。韩朝宗是地方最高长官啊,他一看是个嘴上无毛的年轻人,就很生气。李白肯定是故意的,要不怎么引起韩大人的注意呢?接着,李白就向韩朝宗道歉,写了《与韩荆州书》,文章中说: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我李白听说天下人碰到一起,就说一句话:“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个马屁,可真是拍到人家心坎里去了。当代所有的人都说一句话,万户侯算什么呢?我只要认识韩荆州就行了。后来中国书信里有一个固定俗语——认识一个人的时候,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就说“今日始得识荆”,“识荆”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当时人是否这样说,我看未必,很有可能是李白编出来的。因为关于李白和其他人的事,从来都是从他自己嘴里说出来的,并没有其他的消息来源。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脱颖而出,即其人焉。
韩大人您怎么能让人仰慕到这种地步,“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自问自答。后面把韩荆州比作周公:还不是因为您有周公一样的胸怀吗?李白继续拍马屁:“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只要您说句好话,这个人就身价百倍了,因此所有想出来的人都想跟您交朋友。“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您不要因为自己富贵而看不起我,“则三千宾中有毛遂”,现在毛遂就在您面前,看您怎么把握了。言下之意就是,我是个人才,而且现在就站在您面前,如果您不发掘我,就辱没了“但愿一识韩荆州”这句话了。
下面,李白又讲了一大堆自己的光荣历史: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所有人都说我是个人才,有文韬武略,又讲义气,而且有勃勃雄心。下面讲的话非常有意思,我们可以从这些话中看出李白是多么的可爱和狡黠:
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为!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于造化,学究于天人。
我这点事情敢不告诉您吗?为什么呢?因为您老人家德才兼备,感天动地。士为知己者死,我这样的人才,是不能让别人推荐的。这个机会,一定要给您韩荆州韩大人。
接着,李白就要用言词来打动韩荆州:
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李白说,只要韩大人您给我个机会,您就知道我有多大本事了。天下知识分子的命运都在您手里,您也给我下个评语吧。我已经把自己有多了不起说了,把您有多重要也说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您好意思不置可否吗?您就吝啬那么点儿言词,不肯让我跟您喝杯酒,握握手,不肯说“李白是个好同志”,让我从此平步青云。
下面李白又开始旁征博引,举例子: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
前人是怎么做的?做地方官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举荐人才。一个地方官为什么能留名青史?就是因为他推荐过人才啊。而且被推荐的人,都做了官,也随着推荐者一起彪炳史册了。
然后,李白又从韩荆州做过的事情说起:
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您做过的这些好事,您推荐过的人才,我都知道,所以我才不肯把推荐我这个天才的机会让给别人。谁举荐我,谁就会青史留名。韩荆州您是这么一个“伯乐式”的人物,我怎么能把这个机会留给别人呢?这个机会,注定就是您韩荆州的。
李白真是狂啊,他自己当时什么也不是,就要跟地方最高长官碰杯。人家批评他了,他还不服气,说这是给人家认识天才、发现天才的机会。为了引起韩朝宗的注意,他还给人家写信。
最后的一句话很重要,揭示了李白当年做古惑仔的本质,“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完全是一副流氓的嘴脸——我是学剑的,如果您有什么紧急的事件处理不了,找我就行了。我一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明明是为了自己出头,明明是要求别人来推荐自己,却被他说成是给人家一个扬名的机会。这就是李白式的口吻。
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韩荆州好像不喜欢古惑仔,李白花了这么多心思去找他,韩荆州最后还是没有推荐他。不过对李白来说也没关系,他是屡败屡战,这家买卖不成,另找一家就是了。这次不行,只能算你韩朝宗不识货,我总能找到推荐我的人。就这样,安州一带的地方长官几乎无一幸免地被他骚扰、干谒过。在韩荆州之前,李白就拜谒过安州都督马正会、安州长史李京之和裴长史。
李白给安州裴长史写信,做法跟给韩朝宗的如出一辙,也是事先制造了一个偶然事件,在某个场合冲犯了这个安州的裴长史,可能是裴长史乘车驾出行的时候,李白也不回避,然后就把路给挡住了,这让裴长史很不高兴,于是,李白就向人家道歉,说:我李白做过很多光荣的事,但到现在还没有出人头地,我听闻您的大名已经很多年了,现在终于有机会走到您面前,而且写信给您讲这件事,希望您能推荐我。李白也太有意思了,给自己争取机会也不用都使同一着吧。后面李白还讲道: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盼。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上安州裴长史书》)意思是说,希望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找机会再来看看我。这样的话,我李白也就豁出去了,好好为您效劳。如果您看不起我,不来看我,那我就跟您说拜拜,再也不见您。当年冯谖还可以倚门弹剑而歌。您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狂人李白,少年时期就想通过他的狂和古惑仔作风,获得机会。结果很遗憾,这些刺史、都督、长史对他都不太友好,对他的信件也置若罔闻,或许根本没有拆,就扔到一边去了。
这些是李白做古惑仔的基本表现。主要是从他的诗和文方面讲的,一方面他崇拜侠客,武艺高强,重义气;另一方面做事风格太古惑仔化。

杜甫眼中的李白

李白和杜甫,是大唐诗歌的双子星座。杜甫眼中的李白,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李白具有偶像气质,杜甫也是他的粉丝。李白的名声和杜甫有很大关系,杜甫为他炒作,写诗歌颂他。
杜甫33岁的时候,认识了李白,当时李白44岁。这时的李白已经是大文人了,杜甫就和高适跟在他后面,做小跟班。
杜甫有首著名的诗写李白,我个人认为是李白的绝佳肖像画,比魏颢的还好。魏颢描绘的那个,形象虽好,但传神不够。我们来看杜甫的这首《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