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庸不平庸-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阳修正确指出,朋党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是看为什么结成朋党。如果纯粹为了利益,那么不但起不到什么好作用,朋党本身也不可能牢固。而君子为了干好事业共同努力,这样的朋党才是值得提倡的。

所以,我们讲的“中立而不倚”,并不是绝对地排斥所有的小团体,不是说离群索居、跟谁都不亲近就算是中立了,而是说在从属于非正式组织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原则。应该始终清醒地认识到,非正式组织的目的不是为了权力的斗争,不是为了利益的抢夺,而是为了个人的发展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在必要时候的自我保护。

当然,欧阳修出于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而把“君子之朋党”给理想化了。事实上,极少——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存在完全为了道义和忠信而结成的非正式组织,因为道德和忠诚本身就是正式组织所追求的品质,人们如果为了这样的目的,在正式组织的框架中就完全可以做到,何必再成立什么小团体呢?比如,机关中不可能出现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小团体,公司中也不可能出现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非正式组织,因为机关本来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而降低成本则毫无疑问是一切公司追求的目标。

因此,绝对的“君子之朋党”是不可能的,小团体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的要求一定会存在偏差。要想做到“中立而不倚”,最好的办法不是无视这种偏差,而是在适度参与的前提下,头脑清醒,坚守大是大非。

《中庸不平庸》 第三部分 大事不糊涂

老子有句话,叫做“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说不要光芒毕露,不要故作清高,同样,“中立而不倚”的意思也不是“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凡事都拿出一副正气凛然、不偏不向的样子。

大家都知道,在许多地方和单位流行着所谓“潜规则”。这些不成文的规矩虽然从不明言,却往往发挥着正式规章制度所难以发挥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抵制着正式制度的规定。非正式组织也是潜规则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对潜规则往往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影响了人们选择正确的处世方法。事实上,潜规则和非正式组织一样,本身无所谓好或者坏,关键在于身处其中的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以什么样的途径运作。最起码,以个人之力来对抗全社会流行的潜规则肯定会得不偿失,一败涂地,但完全按照别人划定的轨道走,一点主见没有,不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弹性掌握的,哪些事情是坚决不能越过的雷池,也一定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的甚至可能与之偕亡,同归于尽。

@奇@中立,是在大事上坚守原则,小事上遵守规则。在一些细枝末节上面,无所谓中立不中立,只要按照一般的人情世故,灵活处理即可。但在事关法律、政治等大事发生的时候,一定得把握住方向。

@书@毛主席曾经称赞叶剑英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就是小事糊涂,大事中立的典型。

@网@吕端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宰相,平时不爱出风头。有些皇亲国戚、亲近大臣找他办点私事,一般也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以至落了个“为人糊涂”的名声。但是太宗信任他,让他做寇准的副手。

后来,太宗驾崩,临死之前立三子赵恒为太子。太监王继恩害怕赵恒继位后于己不利,密谋立太宗的长子楚王赵元佐为太子,皇后也赞同。太宗死后,皇后命王继恩召吕端进宫议事。吕端预感到要有大变,先命人将王继恩锁在自己的住所,让士兵守住门口,然后火速入宫见皇后。皇后对吕端说,皇上已驾崩,按说立嗣应该立长子才对,现在你看怎么办?吕端知道皇后的意思,却毫不退却,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今日,今先帝刚刚过世,怎么能再讨论重立太子的事呢?”皇后才无话可说。

到太子赵恒举行登基典礼的时候,新皇帝和群臣之间隔了一道帘子。吕端不下拜,走到台阶上卷起帘子,确认新皇帝确实是赵恒,这才下来,率群臣拜呼万岁。

吕端平时“糊涂”,确实谈不上什么“中立”,但在新皇帝即位的紧要关头,有主见、有魄力,不为强权和势力所压倒,维持了政权的平稳交接,这才是真正的“中立而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中庸不平庸》 第三部分 强大在于坚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的《象传》在谈到君子的标准的时候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之所以能够化育万物,生生不已,乃是因为它刚健生动、充满生机、从不停止。日月星辰,东升西落;风雨雷电,奔腾激荡;潺潺细流,汇为江河;草木花卉,枯而复绿。天的运行始终保持固定的节奏,不因为任何因素的变化而停止,这就叫做“天行健”。|Qī|shu|ωang|君子应该效仿天的这种品德,不断创造,不断奋进,自强不息。

《中庸》也说:“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今天我们所说的天,原本不过是由一点一点的光明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无边无际时,日月星辰都靠它维系,世界万物都靠它覆盖。

今天我们所说的地,原本不过是由一撮土一撮土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广博深厚时,承载像华山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重,容纳那众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泄漏,世间万物都由它承载了。

今天我们所说的山,原本不过是由拳头大的石块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高大无比时,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宝藏在上面储藏。

今天我们所说的水,原本不过是一勺一勺聚积起来的,可等到它浩瀚无涯时,蛟龙鱼鳖等都在里面生长,珍珠珊瑚等珍贵的东西都在里面繁殖。

古人认为,天、地、山、水,都是从最不起眼的东西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这个积累的过程就是持续不断的坚持。所以本着“天人合一”的道理,人应该向天地学习,也从最渺小的事物开始,选准方向,“咬定青山不放松”,必有所成。

孔子本人,就是自强不息的一个典范。在他漫长的一生中,遇到过许多次挫折。其中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被困在陈国,粮食都吃完了,只能靠挖野菜充饥,连续七天没有动火,跟随的人都病了,站都站不起来。孔子还带领弟子们“弦歌不辍”,子路很生气,对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的时候吗?”孔子回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会不会穷,会不会遇到过不去的坎,而在于君子在穷的时候依然能够自强不息,坚持自己的生活态度,而小人在穷的时候就什么事都可以干得出来了。

孔子强调的是君子的良好品德。其实,执着坚持不但体现了高尚的品质,同时也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中庸不平庸》 第三部分 不抱幻想,也不绝望

古今中外,自强不息终获成功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可是大家注意的,往往是故事主人公的“自强”,如何在逆境中奋起,如何克服先天后天的各种缺陷,如何突破客观上的各类限制,如何奋发图强最后终于获得承认等等等等,困难的开端和成功的结局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因此为大家所津津乐道。

可是,故事主人公“不息”的一面,却往往被忽略了。在开端和结局之间,是漫长的、似乎没有希望的坚持、坚持、坚持,这里只有枯燥,艰辛,当然也免不了还有动摇,以及痛苦的内心斗争。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机遇来临的时候,人生大放光彩,以前的一切努力都有了回报,可是在机遇来临之前,又有几个人能在冷板凳上坚持下去呢?

宋代名臣范仲淹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他童年住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昼夜苦读。每天煮一锅米粥,等它凝结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作主食,再掐几根咸菜,就是一天的饭菜,甚至有时候连这一锅米粥也不能保证。

后来,同学中有一位高干子弟,把范仲淹的事当作新闻告诉了自己的父亲,这位父亲认为范仲淹是个有出息的孩子,让儿子带点好吃的给他。不料过了几天却发现,东西都放坏了,范仲淹也没吃,高干子弟自然不高兴,责怪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只是多年吃粥,已成习惯,如今骤然享受佳肴美馔,恐怕将来吃不得苦,又怎样办呢?”

宋代的大儒胡瑗,在泰山刻苦攻读,十年没有回家。读书期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胡瑗总是不废学业。据记载,胡瑗每接到家里的来信,只要看到信封上有“平安”二字,就把信投到书院旁的溪涧之中,以免读信分散精力,影响读书,后人遂将胡瑗投书的地方命名为“投书涧”,以纪念他这种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

后人传颂范仲淹的,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是庆历新政、锐意改革的政绩,是影响一代文风的文学成就;传颂胡瑗的,是博古通今的学问,是开创宋明理学先声的学术地位,但是像断齑划粥、投书山涧这样的事迹,却隐藏在他们成功的光环之后,不为人们所注意。不努力,成功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天上掉下来的,也大多都是陷阱而不是馅饼。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艰苦的甚至辛酸的创业历程,只不过他们坚持了下来,所以站到了时代的前台。

坚持的过程,要经历无数的失败。只有在失败中坚持下来,才算是真正的坚持;在看不到前景的时候,依然尽最大的努力,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也绝不放弃自己的希望,才是真正的强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