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线波希米亚战场由普军发起主要突击。起初,毛奇令3个军团向东移动:第一军团向尼斯河以东地区挺进,第二军团进至格尔利次以东地区,易北河军团则沿易北河南移,向第一军团右翼靠拢。6月22日,易北河军团占领了德累斯顿,随后即与第一军团会合。这时,毛奇得知奥军正由摩拉维亚向西北方向边境开进,于是当机立断,命令第二军团翻越苏台德山脉,回师向西南突进,第一军团和易北河军团则沿厄尔士山脉的隘路行进,向山南进军。这样,普军构成钳形攻势,分进合击,首先消灭贝奈德克将军统率的奥军主力,然后直取维也纳。
6月25日,普军按命令向前开进。两路大军因不知奥军的具体位置而摸索前进,指挥无法协调,因而在翻山越岭通过山隘时,行动缓慢。此时,正在朝西北方向开进的奥军,如能利用普军行军困难之机,扼守山南各隘口,本来是有把握将普军各个击破的,遗憾的是,贝奈德克将军不是高明的战略家,他坐失良机,致使普军顺利地通过了山地,进入到山南地区。
6月26日,贝奈德克率领的奥军主力,共6个军28万余人,进至亚罗默希以西地带,企图在两路普军之间选其一路,集中兵力予以打击。次日,奥军主力一部与普军第二军团相遇,结果被行军疲乏的普军打败。6月30日,贝奈德克率奥军主力向东南退却,以逃避普军的钳形攻势。7月1日夜间,奥军到达易北河上游凯尼格列茨与萨多瓦之间的高地上。贝奈德克眼见形势危急,决心在7月3日向南渡过易北河,经由帕尔杜比策向南撤退。然而,还来不及南撤,决定性的萨多瓦会战打响了。
1866年7月3日,普奥两军相会在柯尼希格莱茨附近的萨多瓦村。于是,爆发了一场欧洲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会战。当地集结的奥方兵力约23.8万,普方兵力为29.1万,上午8时,普军第一军团自西向东对奥军发起了正面攻击。由于地形有利和炮兵的有效支援,奥军很快挡住了普军的进攻,并且展开了攻击。第一军团随之陷入危急之中,卡尔亲王极为恐慌,曾要求派预备队支援第一军团战斗,还建议第二军团立即投入交战。然而,毛奇对于自己的部署却信心十足,他拒绝改变原计划。事实上,毛奇的决策是正确的。他之所以用第一军团去作正面攻击,是要以此吸引和牵制奥军主力,而以易北河军团和第二军团攻击敌军的两侧和后方,实行南北夹击。只要奥军在第一军团正面投入的兵力越多,战斗的时间越长,普军的两面夹击就越容易成功,胜利的把握就越大。
战斗发展果然如此,普军易北河军团和第二军团趁奥军主力不断向普军第一军团反击之机,迅速前进至奥军翼侧,勇猛发起攻击,很快突入奥军防御阵地,使奥军措手不及,整个阵线面临崩溃。
萨多瓦决战,以普军的胜利而告终。奥军伤亡、被俘人员虽达4.5万余人,但总司令贝奈德克率领的15万余人却安全撤退了。普军在作战中伤亡达1万人。此役决定了战争的命运,奥地利军队已无力再战。
7月22日,普奥双方代表在尼科尔斯堡进行谈判;8月23日,双方正式签订《布拉格和约》,战争至此结束。和约规定:德意志联邦议会解散,奥地利完全退出旧的德意志联邦。
而普鲁士则有权建立以它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奥地利把它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管理权,全部让给普鲁士,并向普鲁士偿付一笔大的赔款;同时,奥地利还把威尼斯割让给意大利。
普鲁士赢得对奥战争的胜利,是其统一德国的关键。战争结局改变了德意志的内部面貌。普鲁士军队在普奥战争中的胜利,为欧洲近代史谱写了外线、速决的进攻战这一重要篇章。普军之所以获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治上来说,普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普鲁士新国王威廉一世和首相俾斯麦竭力推行“铁血政策”,把统一德国的事业摆在其政治措施的首位。从军事上来说,首先,普鲁士是一支强大的军队。
到战争爆发前,普军在总兵力和武器装备方面都比奥军略胜一筹。其次,普鲁士重用了一位高明的统帅。毛奇将军作为普军的总参谋长,担任了普军作战指挥的实际统帅,成功地确定了战前计划、战略部署以及战略决心。再次,普军利用了现代铁路交通和通信工具,在战争中成功地实施了机动和正确及时而不间断的指挥。

61 奥意战争
蒸汽装甲舰船的首次大海战
1866年6月17日至8月10日进行的奥意战争,是意大利为从奥地利统治下获得解放和建立民族国家而进行的战争。
1859年奥意法战争和1859—1860年意大利革命的结果,意大利基本上实现了统一。1861年3月建立了意大利王国,撒丁国王维克多·艾曼努尔二世继承了王位。只有罗马和威尼斯省仍归奥地利管辖。
1861年4月,维克多·艾曼努尔二世与普鲁士结成反奥联盟。普鲁士向意大利提供了1.2亿马克的援助,并答应帮助解决威尼斯归还意大利王国的问题。
6月17日,普奥战争爆发。6月20日意大利参战,奥意战争爆发。
意军主力部队10万人,名义上由国王统率,实际上归参谋长拉马尔莫拉将军指挥。在明乔河一线展开,于6月23日转入进攻。在曼图亚留有3万人的强大预备队。与此同时,恰利季尼将军统率的一个军约9万人,从博洛尼亚和费拉拉地域向前开进,准备对奥军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
奥地利军队为了应付两条战线作战,不得不在意大利境内组建了一支7.8万人的南线军队,由阿尔布雷希特大公指挥,于6月24日从维罗纳东南地域发起进攻,还在库斯托查附近地区,将遭遇的意大利军队击败。拉马尔莫拉将军损失1万余人后,被迫撤退到克雷莫纳地区。
恰利季尼将军得知意军在库斯托查附近地区战败后,立即回师后撤,未能发展战果。因为,奥地利与普鲁士作战失利,尤其是7月3日在萨多瓦附近战败,必须火速调兵保卫维也纳。这就使意军得以在威尼斯和蒂罗尔转入进攻。在这期间,加里波第的部队作战非常出色,解放了蒂罗尔南部全境。但是,维克多·艾曼努尔二世命令他们撤退。于是,蒂罗尔再度被奥军占领。
7月20日意大利海军在利萨岛附近被奥地利海军战败。
利萨海战是蒸汽装甲舰船的首次大海战。6月16日由11艘装甲船、5艘巡航舰、3艘炮舰组成的意大利分舰队,在佩尔萨诺海军上将率领下,从安利纳出海,企图用登陆的方式攻占设有防御的工事,并作为奥地利海军基地的利萨岛(岛上仅有9处永备工事,11个炮兵连共88门火炮,守岛部队近3000人)。
7月18日和19日,意军对利萨岛发起进攻,因组织不力,没有掌握有关守岛部队的必要情报,遭到了奥军的顽强抵抗。7月20日拂晓,一支由7艘装甲舰、7艘炮舰、1艘桅帆战列舰、5艘巡航舰、1舰轻巡航舰组成的奥地利舰队,在冯·特格特霍夫海军少将率领下,前往支援守岛部队。奥地利军队突然发起攻击,集中炮火打击意大利海军舰队。但装甲舰之间的炮战未能奏效。于是,奥地利的旗舰“斐迪南·马克斯大公”号装甲舰撞击意大利的“意大利国王”号装甲舰,后者连同400名舰员被击沉,从而决定了这场海战的结局。另一艘意大利军舰“角力场”号被炮火击中后起火,失去战斗力,最后爆炸。此后,意大利舰队转入退却。意大利失败的原因是侦察很差,没有战斗计划,通信联络不好,佩尔萨诺海军上将优柔寡断,指挥失误。但意大利海军在利萨海战的失败,没有改变已被奥普战争所决定了的这次奥意战争的结局。这次战争的海战规模虽然并不很大,但是它却以蒸汽装甲舰船作为交战工具的首次海战,从而在战史上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一页。
8月10日,奥意战争结束,意大利和奥地利签订停战协定,1866年10月3日于维也纳签订和约。和约规定,奥地利把威尼斯省割让给拿破仑第三,再由拿破仑第三将它交给意大利王国。由于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积极的支持,意大利基本上实现了民族解放和统一。

62 古巴30年解放战争
“砸碎锁链,沿着自由胜利的大道昂首走去”
1868—1898年,古巴人民进行了一场持续30年之久的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史称古巴30年解放战争。
古巴岛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是欧洲列强肆意掠夺的重点对象。16世纪初,古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自此,延续近3个世纪的古巴反殖民统治、争民族独立的战争连绵不断。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斗争长时间的反复较量,19世纪末叶进入高潮,在古巴全岛掀起反殖民统治、争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
战争第一阶段(1868—1878年),“十年战争”。1867年8月,古巴爱国者代表在东方省秘密集会,共商独立解放大计,并决定1868年12月24日起事。然而,他们的活动被西班牙殖民当局察觉,东方省巴亚莫市律师塞斯佩德斯为代表的爱国者决定提前行动。
1868年10月10日清晨,塞斯佩德斯等人在东方省亚拉小镇附近的“德马哈瓜”甘蔗园起事,计划首先攻占该镇。11日黎明,起义部队向亚拉镇进发,途中与小股殖民军遭遇,起义部队溃散。13日,重新聚集的起义部队在东方省巴亚莫、圣地亚哥、曼萨尼略、图纳斯和奥尔金等地打响,呈燎原之势。
18日,攻打重镇巴亚莫,20日,守军投降,该镇被攻克。爱国者“古巴岛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临时政府,塞斯佩德斯任主席、起义军总司令。巴亚莫为自由古巴首都。
东方省首义成功,带动全岛各地。10月底至11月初,拉斯维加斯、哈瓦那等地爱国者积极准备起事,解放战争有从东向西扩展之势。殖民当局决定先镇压各地起义军,孤立东方省,遏制战火向西蔓延。11月下旬,殖民军开始反扑,夺占爱国者攻占的市镇,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