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网争锋-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前这些农民,更多的是穷怕了,不敢折腾,也折腾不起。古城县的农村,很少会有开拓型人才担任村官,这是民风使然,几千年小农经济缔造了华夏人的xing格,这是印刻在民族灵魂深处的xing格!

想要带领古城县走上富裕路,前提要说服眼前这些村官。作为村里面的带头人,没有他们的认可,任何事都无法推广,只能是流于表面文章。

邓华蛊惑道:“你们真不要这个名额?不瞒各位哥哥,县服装厂这次招收学徒是收费的,不过不收老百姓的钱,收劳务输出办公室的钱,这个办公室恰好是老弟掌管着。怎么样?没有心动的?可别后悔!”

张富贵吐出一口痰:“老幺,你这样替大家着想,老哥哥感激着呢,老哥不会让你为难,哪有当兄长的,为难老幺的道理,这话不提也罢!”

“嘿嘿,”邓华神秘的一笑,像是诱惑小红帽的大灰狼,“各位大哥,不瞒你们说,这次学徒工有薪水,一个月十七块钱,刨除食宿费,一个月还能剩下几块钱呢!”

大厅里瞬间沉寂,雷狗剩张张嘴,半晌才问:“真真给钱?十七块?”

古城县农民人均耕地不足五分,加上宜耕宜林坡地,也不过七分。这么一点土地种植粮油作物,即便是再高产,一千多斤玉米罢了。这些粮油卖出最高价,也不过卖出三百多不到四百,去掉税费和成本,每份耕地出多少钱?

眼下古城县老百姓人均年收入,官方数据不足一百五十块,实际上人均不足一百块!就这还要说是县城“高收入”阶层拉扯的厉害,很多乡下地方,一年也见不到现钱!

如果不是很多东西都自给自足,加上每年国家花大力气补贴,古城县出现讨饭专业村都不足为奇!六十年代,这里每天都有饿死的,全县那几年因饥饿死亡超过一万人,这些数据永远尘封在档案里,不会见光。

假如真像邓华所说,一个女子进城学徒四个月,可以收入六十多元,这可是一笔巨额财富了!古城县县里边消费水平,六十多元可以养活五口之家一个月富富有余,农村这笔钱是全年油盐酱醋茶的开销,甚至还能年节改善一下!

古城县的农妇,多数都是在家里做饭洗衣照顾老人孩子,很少有走出去赚钱的。民风是一方面,最主要没有那个机会,如果哪家妇人一年下来,从鸡屁股里面攒下点小钱,已经是好女子了!

现在那些女子居然能赚钱,赚大钱,村官们无法淡定,至于说食宿费,直接被这帮老哥无视:“没错,每个月按时开钱,不过要刨除食宿费,住宿每人每月三块钱,伙食费每人每月十块钱,这样一个人还能剩下四块钱零花。”

这已经是最低水准!实际上和大车店谈好,他们把最低档房子腾出来,女工住通铺,每个人每月八块钱。这里邓华一个人说了算,直接从账目上报销五块,伙食费报销五块,否则这些学徒工拿不回去钱,还要倒搭!

张富贵终于忍不住:“老幺,邓主任,住在你们那里,吃的东西自带成不?”

邓华愣住了,大锅饭着实不比自己起伙多花几个钱,也许一个月也就差着两三块。何况这里边还有他徇私舞弊帮着补贴的,看着村官们期盼的眼神,他实在是无法拒绝!

这些汉子穷是真的,自尊心超强也是真的,如果不是把邓华当成自家兄弟,绝对不会提出这样要求:“成!老哥们说了算,有一点,学徒工要签订合同授权,将来学成一定要服从分配,到沿海地区打工才行,否则就要赔偿全部培训费加罚金!”

“还能出去打工赚钱?”

大厅里“嗡”的一声炸开锅,这几年古城县也有极少一部份农民出去打工,给家里邮寄回大把大把钞票,着实晃花了老百姓的眼睛。至于说什么签订合同授权,将来学成一定要服从分配这些,早就被村官们无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是包分配的好事,连大学生都开始不包分配,退伍兵都没有了分配指标,短期培训包分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

没喝酒村官们的脸已经红起来:“老幺,我们村有三个初中毕业的妹子,有七个小学毕业生,还有十几个能断文识字的,你看成不?”

韩卫东是高中生,在村官中算得上高学历,大家平常都不叫他大号,都尊称一声大学漏子。这话在农村人嘴里说出来,没有一点贬义,他也是反应最快,学手艺自然是有点文化更好。

“还要有文化?”雷狗剩急了,想找识文断字的女子太难了,“村儿里女娃子有几个上过书的,我们村没有初中生,有四五个、六七个小学生,识文断字还有那么几个,反正能给家人写信就成呗,要求那么多干啥!”

张富贵摇摇头:“卫东没说错,学裁缝手艺可不像你庄稼把式,还是识文断字比较靠谱。我们村儿里能找出来七八个,嗯,也就这样了。”

“嘿嘿,”杨二尕在那边偷乐,被几个村官摁住擂几拳,这才一脸得意的卖弄,“我们村上有一个高中生,十一个初中生,还有二十几个小学生。咋样,老幺?”

第114章 民间高手

刘狗蛋把脑袋伸到杨二尕眼前:“不对劲吧?你们村儿上那几个不都是中途辍学了吗?怎么着到你这儿,文凭都到手了?难不成你二尕子还成了教委主任?”

“哈哈哈!”

村官们爆笑起来,杨二尕脖子梗梗着:“咋滴吧,辍学了,那也是上过初高中滴,懂得还是比你多!不就是人家没嫁给你们村儿二嘎子吗?那可是金凤凰,想要娶进门,没有点真金白银别想美事!”

雷狗剩嘿嘿一笑:“我说二尕,你小子可不要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批学员要走出去滴,没准走出去成了《外来妹》中的玉兰!”

“放屁!”杨二尕火了,噌的站起来,“就算是《外来妹》,那也是赵小云!”

邓华三个笑眯眯地听村官们争辩,不怕村官们争,就怕他们漠视邓公子的好心。只要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项工作基本上没问题。

看看要变成武斗,邓华笑着摆摆手:“各位大哥,不管变成《外来妹》中的哪一个,对封闭的古城县乡村来说,都是一个进步。想想那些走出去的,还不是往家里汇钱?还有那学会本事,长了世面的,哪一个回来不给村里带来新气象?”

村官们不争了,韩卫东点点头:“没错,富贵叔,你们村儿那谁,不是弄一个小烧锅么?别管规模多大,那也是村上的企业不是?要不是出去走一圈,他怎么可能会烧酒卖钱?”

古城县民间,都喜欢和自家酿造的米酒,不是图别的,主要还是省钱。不过很少会有人把自家酿造的米酒拿出来卖,也没有那么多粮食,要让农民想通投资产生效益,还需要一点时间。

“就是这样!”菜品已经上齐,邓华一边给大家倒酒,一边说,“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孩子太小离不开妈的不行,家里必须养老离不开的不行,身体不好承受不了劳动量的不行。那些资本家可不会怜惜咱们的姐妹,没有一个好体格,还是在家里搞副业的好。”

有了规矩好办事,邓华定的规矩简单,合情合理,村官们都信服。很快,大家就把目标盯在名额上,整个大厅里面像是打架一样,一个个吵得面红耳赤!

摆在眼前的好处,如果不能争回去,在村民面前会抬不起头的,以后在村里说话都没有底气!别看乡下道路不通,互相之间走动费劲,偏偏彼此间熟悉到极点!

谁想要多说一个初中生,立马会被人戳穿,大家都在识文断字上打主意,这东西渠道很多,想要反证还真不太容易。三百个名额,在这些人眼中,就是一笔丰厚的宝藏!

最主要邓公子说过,学徒工会分期分批招收,也就是说,这一次的利益划分,会关系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谁会轻易放弃?恐怕今儿如果丢分,回去会被父老乡亲们罢免的!

终于有了一个结果,张富贵心满意足,从墙边抱来一卷席子打开来:“嚯,漂亮!”

邓华登时被上面jing巧的图案吸引,赵利民啧啧称赞:“好东西,这一张席子还不得卖个七八十块?”

“那么多?”

张富贵眼睛亮了,这张席子是他找村上几位师傅一起编出来,本以为卖上三十块就满意。席子用的竹篾处理非常jing细,上面编织出来的五福临门,就是五只蝙蝠烘托一个寿字,相当喜感。

“好好东西!”邓华赞不绝口,“富贵叔,你们村儿有能人呐!这东西一定要好好设计一下,要大力培训技术人才,以后民间手艺会越来越吃香,这种纯手工工艺品xing质的ri用品,美观实用还喜庆,卖上高价不足为奇!”

韩卫东从桌子底下掏出来一个包裹,打开来是一个竹块和胶丝线制作的竹枕。每一个竹块上面,手工烫制小篆,小篆旁边是一个简体字。整个竹枕古拙典雅,软硬适中,中间凹陷相当适合人体颈部曲线。

也许乡下人不知道什么叫做人体工程学,却不妨碍他们制作出最舒适的产品:“太棒了!”

邓华大喜过望,现代人越来越讲求舒适,却不知从养生学角度来说,头部太软很不适合颈椎防护。最科学的枕头,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这种,枕在颈部的枕头,所谓的玉枕穴位置。

这种枕头刚刚睡上不舒服,甚至感觉有点硬,实际上长久使用,对颈椎有一种按摩作用,加速头部血液循环,对睡眠、对养生、对智力都有相当良好的影响。

对年纪大的人,有颈椎病和脑供血不足,时常困觉的人来说,这种枕头是最佳选择。十几年后,各种药物枕大行其道,却忽略最根本一点,枕头的形状,头枕的部位。

刘狗蛋显摆似的拿出几个竹制工艺品,有烫花笔筒,镂空茶艺托盘,还有一面异常jing巧的竹制屏风,十二块翠绿翠绿的竹片上面,雕刻着红楼十二钗!邓华捧着十二面屏风,已经是无话可说!

原本在党校的时候,不过是指向xing讲座,根本没想过乡下人能拿出什么样的jing品,难怪说高手在民间!仅仅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