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官路商途-第5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先陪李远湖去小会议室见建邺市委书记罗君,再到省政府办公楼前等张恪他们过来。朱小军已经给他打发在这里等候了。

虽然李远湖没有介意,让李远湖与罗君在会议室等久了也不好。陆文夫问朱小军:“小朱,张恪他们还要过多久才到?”

“马上就到,拐过福山路路口了……”朱小军说道。

那就快了,能赶在约定的时间内到达。陆文夫放了心,又问朱小军:“你做好决定准备去高新产业园区?”

“嗯,做些实际的工作,也能锻炼自己。”朱小军说道。他这次调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给姚文盛当助手,担任园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助理。就像姚文盛调到东海建邺来,给个正处级轻而易举一样,朱小军调去高新产业园区给了个正科级也几乎惊动不了什么。

“嗯,到园区好好锻炼一下……”陆文夫鼓励地的拍了拍朱小军的肩膀,看到叶建斌的大皇冠驶进大楼前庭广场,他与朱小军走下台阶,看着张恪与叶建斌意气风发地走下车来。

看着陆文夫降阶相迎,张恪也是虚荣心爆满啊,哈哈一笑,忙走过来与陆文夫握手,笑着说:“让陆叔叔你等好久了。”倒是没有生硬地称呼他的职务,也是希望他念之前的情份。毕竟锦湖是不会选择与李远湖对抗的,也不会让陆文夫他生存在对抗的夹缝里的。

第六篇 技术野心 第五百五十八章 图穷匕见

省委省政府办公大楼六楼东北角是间小型会议室,朝北开的窗户敞开着。风吹来,窗外的树梢簌簌作响。

李远湖身子微微斜着,一只手放在膝盖上,一只手随意地搭在红棕色的会议桌上。罗君双手抱在胸前,眉头微微蹙着。这是他一本正经听事情时惯有的表情。陆文夫的态度最认真,拿着黑色油性笔在记事本记录——他总是给人异常认真细致的印象——当然,今天的会谈不会出现在任何公开的记录文件上。叶建斌神态轻松,只是拿眼角余光打量坐在会议桌对面李远湖、罗君、陆文夫三人的神态。

“橡树园计划,是在考虑嘉信实业增发并购方案有失败可能的前提下制定的。也就是说,就算嘉信实业的增发并购方案失败,锦湖依然能确保在不向金融机构融资的情况下向橡树园计划注资十个亿……”张恪十指交叉,手掌搁在会议桌上,交谈时保持谦卑的姿势。内心并不需要为此挣扎什么,却能缓解别人的情绪。能一起围着这张桌子而坐不容易:“锦湖在德仪与斯高柏联合开发的解码芯片中拥有一定的权益,这部分权益金足以支撑锦湖的橡树园计划……在这里,我跟省里、市里的领导交个底。出了这个门,我是不会承认锦湖有这笔收入的……”

李远湖眼睛敛着,眼角起皱。他脸上的表情看不出他内心的波澜;罗君倒是坦然表露出听得津津有味的模样:张恪交了这个底,是让建邺市里不用担心橡树园计划会因为资金的问题半途夭折,而是锦湖担心建邺市里支持力度不足耽搁了橡树园计划的进程。

罗君说道:“一旦锦湖确定橡树园开发意向书,市里我亲自牵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配合你们的工作……”

张恪倒不是强迫罗君做出什么保证,说道:“今天我并不是要详细解释橡树园计划的细节。有一些从橡树园计划引申出来的想法要跟省市领导汇报一下……”

“哦。”李远湖轻轻应了一声,罗君的积极态度让他有些压力,眼帘抬起看了张恪一眼,淡淡地说道:“你说。”

“以橡树园为源头,将整个燕归湖区的高校群囊括在内,向北延伸。跨过小江,衔接新浦大学城,末端则是新浦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恰好形成一条长廊地带。规划中的小江二桥将这条长廊地带衔接成一个整体、”张恪说道,“锦湖在建邺燕归湖区实施橡树园计划作为锦湖关联企业的技术研发基础;沿着小江而下,嘉信实业将在惠山滨江开发区投资建设香雪海家电产业园;到小江末尾,爱达集团将在海州的益隆镇投资建设电子工业园。视野仅仅局限在锦湖身上,也不过如此;视野发散开,惠山以其强大的家电产业配套能完全有条件形成一个庞大的家电产业群,而锦湖本身的目标就是致力在海州发展出一个消费电子产业群出来。从建邺到惠山到海州,也将以绵延流长的小江之水衔接成一个长带形的整体……这些想法,是锦湖这个团队在思考推敲橡树园计划时延伸到的。无论是燕归湖到江北乱石滩的走廊,还是从建邺到惠山再到海州的长带,锦湖的想法就是实施好橡树园计划,以期对建邺市、东海省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远湖看了看罗君,罗君看了看李远湖,陆文夫谁也不看。张恪的话是对东海省、建邺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委婉的批评与建议。不管他的语气有多委婉,提出来就是一个尖锐地问题。

叶建斌哂然一笑,心想:还真是一个理想主义过头的家伙。真是可惜啊,徐学平只在东海担任两年的省长,这两年时间也够将省里的一些沉疴弊症清除掉些。李远湖这时候接过手,的确是占了很大便宜。却不晓得他的气度与见识够不够。

沉默了片刻,罗君俯仰动了一下身子,说道:“我与市委的一些成员也讨论过。我也问他们,难道建邺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格局与气度就仅仅局限于3公里见方的小旮旯里吗?小江二桥的建设初衷是缓解市区的交通压力,却没有人看到二桥恰好将燕归湖的高校群与新浦衔接成一个发展高新枝术产业的天然走廊……我也没看到。”罗君加重了最后一句的语气:“我想我会请那些规划专家们认真研究一下这一长廊地带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

国家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初期存在格局偏小的严重弊端。就算国内最重要地信息产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也是九九年重新制定发展规划后才真正走上腾飞之路的。建邺的高新产业园区直到零四年之后,才渐渐接纳国内外家电、电子厂商的投资,不过沦为这些产业的生产基地而已。建邺市早年比同类城市占优的技术资源优势几乎是彻底沦丧了。

□□□□□□□□□

有罗君的表态,李远湖也不能说张恪的话逾越。张恪的话也的确让他的内心突然骤然间亮堂了一下。他在想与叶建斌一样的念头,也不由暗叹眼前这青年有些惊人敏锐的商业触觉。不,不仅仅是敏锐的商业触觉,应该说是指点江山的魄力。还真是罕见呐!自然也有年少的傲气,也的确可以有这样的傲气——的确,张恪的自动疏离,的确让人误以为是一种表现出来的傲气——李远湖压着语调、对旁边的陆文夫说道:“这一条可以在办公会议上提出来讨论……”语气很淡,却颇为赞同张恪提出来的建议——这两条建议可以堪称建邺市与东海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战略。但是李远湖也能意识到张恪的一层意图,锦湖要融入建邺市、东海省的高新技术新战略之中。锦湖的野心很大,不是甘当垫脚石,而要是引领建邺市、东海省的新战略。真是厉害的角色,难怪叶家要站到锦湖的背后,而顾家则直接将姚文盛扔进来……

李远湖拿起桌上的纸杯饮了一口。喝下一口水,似乎语气也得到滋润,他大概也意识到自己的冷淡态度对双方的关系建设并不利,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说道:“你的建议很好。我还想听听锦湖近期除了橡树园计划之外还有什么大的规划……我发现,锦湖总有让人期待或许说可以称得上惊喜地东西,”难得的笑了起来,问罗君:“罗书记,你说呢?”

罗君调到建邺担任市委书记才大半年的时间,还在努力地压制副书记、市长肖明建,熟悉建邺市里的情况。要不是橡树园计划,他与锦湖没有什么交集,之前自然没有遇到锦湖带给他的惊喜。他笑了笑,应着李远湖的话说:“的确,我现在就很期待……”

张恪说道:“橡树园计划以及一系列的海外技术扩张,都是为锦湖全面向消费电子市场进军做技术准备。一系列的技术扩张中有缓有急,赶在年前并购并注资两千万美元,是要在ESS原有研发力量的基础上成立两个产品技术开发小组。从二月中旬,我们一直与德仪进行技术引的谈判。除了三月中旬李省长到海州视察时公布的集成电器芯片封装与测试技术项目引进之外,我们还将从德仪引进一整套除基带芯片外的数字手机生产技术。ESS紧接着成立的一个技术开发小组就是准备着要消化并发展我们从德仪引进的数字手机技术……”张恪这时候还不会说他有着将基带芯片一起开发出来的野心——基带芯片开发周期很长,找到合适的研发团队少说也要两年的时间才有成功的希望——他稍稍停顿了一下:“锦湖的下一个重点项目,既不是芯片封装项目,也不是教育电子产品,而是要从邮电部获得一张难能可贵的生产数字手机的许可牌照!”

听到这里,李远湖微眯的眼睛睁了一下,射出锐利的光芒。这光芒也是一掠而过,又恢复澹然。

陆文夫惊讶的放下手中的笔。他突然意识到锦湖这段时间来大造声势并不仅仅是向李远湖施压,而是要掰开邮电部将整个通信产业都搂在自己怀里的顽固双手。

宁可国内的移动通讯设备市场都沦为海外厂商的殖民地,邮电部也不愿意除下属企业之外的国内企业先进入这个市场。

因为邮电部对通信产业的行政垄断问题,中央部委之间没有少吵架。国家每年七八百亿的通信基础设施投资,让海外电子厂商将肉吃掉,邮电部将剩下的骨头、汤都塞给自己的企业。而电子工业部、电力部等部委也拥有许多通讯电子企业张着嘴嗷嗷待哺,哪里能看惯邮电部捂食的行径?赵济东副总理一直想打破邮电部的行政垄断局面,却受到邮电部顽固地抵制。

部委里的情况,罗君是清楚的。想不到锦湖竟然想着从邮电部怀里抢一块肉出来。他微微一笑,看了看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