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成语大辞典-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续编》:“文章尽可在别的刊物上发表,对于~的创造社的几种刊物却一字也不肯飞来。”
【傲不可长】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骨嶙嶙】比喻高傲不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
【傲慢不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谦让。《汉书·萧望之传》:“有司奏乐君责使者礼,遇丞相无礼,廉声不闻,敖(傲)不逊。”
【傲慢少礼】见“傲慢不逊”。《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不肯重用。”
【傲慢无礼】《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傲头傲脑】形容倔强的样子。
【傲睨得志】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傲睨万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宋·黄庭坚《豫章文集·卷二十六·跋俞秀老清老诗颂》:“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哀”。
【傲睨一切】见“傲睨万物”。
【傲睨一世】见“傲睨万物”。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四:“便有傲睨一世,污浊朝廷之意。”宋·高斯得《耻堂存稿·留赵给事奏札》:“但其再来,遂负虚骄之气,傲睨一世,自以人莫能及。”
【傲睨自若】形容自高自大、藐视一切的样子。宋·王谠《唐语林·豪爽》:“郑太穆郎中为金州刺史,一日忽致书于襄阳于司空頔,其言恳切,而傲睨自若,似无郡僚之礼。”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简雍在城下唤门。(刘)璋令开门接入。雍坐在车中,傲睨自若。”
【傲然屹立】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地站立着。
【傲世轻物】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淮南子·齐俗训》:“敖(傲)世轻物,不污于俗。”
【傲霜斗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身处逆境而不屈服。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傲头傲脑】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傲贤慢士】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傲雪凌霜】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傲雪欺霜】见“傲雪凌霜”。元·吴昌龄《张天师》:“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凌霜夺第一。”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夺第一。”
【奥妙无穷】指其中不易为人所知而奇妙有趣之处极多。
【奥援有灵】多指旧时官场的钻营、勾结,暗通关节,很有神通。明·文秉《先拨志始》卷下:“皆大慝巨奸,或燕处于园亭,或潜藏于京邸,奥援有灵,朝廷无法。”
【懊悔无及】后悔已来不及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遨翔自得】自由自在的样子。
【熬心费力】谓耗费心神和气力。
【熬肠刮肚】谓从事饮食方面尽力节俭。
【熬更守夜】犹熬夜。
【熬油费火】谓耗费灯油。多指日夜忙碌。
【熬枯受淡】忍受清苦的生活。
【熬清守淡】谓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熬清受淡】见“熬清守淡”。
【熬肠刮肚】谓从饮食方面尽力节俭。
【熬姜呷醋】比喻生活清苦。
【謷牙诘屈】同“诘屈聱牙”。謷,通“聱”。唐·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元·戴元表《剡源集·寿陈贵白》:“我今赠君亦无物,但有~村田诗。”
【鳌掷鲸吞】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
【鳌掷鲸呿】见“鼇掷鲸吞”。
【鳌鸣鳖应】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
【鳌愤龙愁】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鳌里夺尊】犹言出类拔萃。
【鳌头独占】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八百孤寒】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之书生。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八斗之才】比喻人极有才华。《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清·梁起超《饮冰室诗话·二四》:“乃归来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愈弱冠耳。怀~,饮万斛之恨。”
【八方风雨】四面八方风雨聚会。比喻形势动荡不安,骤然变幻。唐·刘禹锡《郡内书情献裴度侍中留守》:“万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央。”
【八方呼应】各方面声气相通,相互配合。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毛泽东《论持久战》:“‘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的一例。”
【八荒之外】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列子·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八街九陌】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三辅旧事》:“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八仙过海】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西游记》第八一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老舍《茶馆》第一幕:“说得好,咱们就~吧!”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见“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见“八仙过海”。
【八字打开】意谓明白无隐,开门见山。宋·朱熹《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八字没一撇】见“八字没见一撇”。
【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通俗常言疏证》卷三:“《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於此。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今通常作“八字没见一撇”。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八珍玉食】泛指精美的肴馔。
【八面见光】形容说话、做事圆转,面面俱到。亦以讥讽人圆滑世故,各方讨好。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张姑娘这几句话,说得软中带硬,~,包罗万象。”
【八面受敌】①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②砚名。
【八面玲珑】①谓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②形容物体外观挺秀。③形容圆活、灵秀。④形容人世故圆滑,面面俱到,或善于应酬,各方面的关系都能应付。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宋·夏元鼎《满庭芳》词:“虽是无为清静,依然要八面玲珑。”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原来宝廷的为人,是~,却十分落拓。”
【八面威风】①形容威风十足,声势慑人。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年龄不到五十许,体态虽十分端丽,神情却八面威风。”②宋徽宗内库所藏玉杯名。见《通俗常言疏证·武备》引李绍闻《云间杂志》。
【八面张罗】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八面驶风】形容善于见风使舵,各方面都兜得传。
【八面莹澈】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
【八面圆通】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三八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真正要八面圆通,十二分周到,方能当得此任。”
【八拜之交】指结拜兄弟或姐妹的关系。宋·邵伯温《闻见后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八音迭奏】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器乐齐奏,场面盛大。《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八音遏密】《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谓尧死,天下为之举哀,停止作乐。后以“八音遏密”指国君(或国家元首)去世。
【八纮同轨】谓天下一统。
【八万四千】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八窗玲珑】①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后称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为“八窗玲珑”。亦作“八面玲珑”。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