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是部金融史-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可以不尊重王权,也没有国王,只有执政官。

“它在17世纪的银行编年史上提供了一种少有的安全和便利……阿姆斯特丹无可争辩地成了一个多边支付体系的核心角色,并且一直保持到1710年”。

此时、此地,阿姆斯特丹城市已经取得了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公司源于强盗

七年战争,总有国家会失败。何况,七年几乎拖垮了参战的所有王室,最后倒霉的肯定是荷兰银行业。

不看重权力,联省共和国还是很看重钱的,有钱才能到海外探险,才能做生意。

问题是,北方联省的人还是没钱,贵族也没有。个人投资不能满足贸易规模,一旦商船沉没,又可能搞得家破人亡。

没钱,也不能错过生意。

以下是故事,并非史实,谨供参考。

1596年,一艘满载货物的荷兰商船从阿姆斯特丹扬帆远行,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探险。船长名叫巴伦支,受哥伦布的鼓舞,他决定寻找一条从北冰洋向东到亚洲的新航线。

想法很好,做法很差。

很快他被冰封在北冰洋的三文雅岛附近,巴伦支的船不是破冰船,只有等待坚冰自己融化,巴伦支和17名荷兰水手开始了与严寒的生死较量。开始,他们拆掉船上的甲板做燃料,甲板拆光了,船不能拆,等吧。足足等了7个月,冰面才融化。

故事的结局告诉我们,即使面临生命威胁,他们也没有动用船上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补给。最后,8个人被冻死,货物却都完好无损地运回了荷兰。

这只是一个故事,跟要讲的“公司制”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很多经济学教材都把这个故事定义为“信托责任”的开端,有了信托责任才有了现代企业制度。

因为,船员的行为体现了一种精神:即使面临生存危险,被委托人一定要忠于委托人,没有这种责任,公司制就不可能产生。无论时光如何推演,“信托责任”始终是现代市场的灵魂,没有“信托责任”就不可能存在当代证券市场。

公司是探险的海船,船长是总经理,船员是职员,船主则是股东。船长背负着股东的希望,在任何前情况都不能背叛股东利益。

奥林匹斯山诸神见证了昔日雅典城邦的商业辉煌,日尔曼民族把赤裸裸的野蛮换成了坦然相见的利益,基督教对上帝的忠诚,在这一刻被融会贯通,一个证券交易所融汇了3000年商业文明。

有人说“无商不奸”,如果商业是为了欺诈而存在,那市场又有什么意义,毕竟诚信才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放弃了诚信,就等于放弃了民族未来,不诚信的民族注定会被抛弃在历史之外。

据说,荷兰人具备这种精神。

不过,这里要说,以上概念仍属于经济学传说,世界绝无可能这么美好。信托责任,即使今天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也不能做到,人类如果能克制自己对金钱的渴望,如果能完全按照规制经营,那经济学早就消失了。

所有的信托责任,所有对股东的忠诚,所有市场的诚信,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到达一定程度就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相反,缺乏到一定程度,社会也很难演进出现代经济。

荷兰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

1602年,联省议会在原有14家贸易商的基础上批准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负责对美洲的商品和奴隶贸易。自此,个人资产不再是商业风险承担者,风险承担者是一个新的概念——法人(corporation),贸易商作为股东只担负投资风险。

公司制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人类文明史册。

你猜对了,这两个公司不是好东西,是不折不扣的强盗。1619年,东印度公司占领雅加达,迫使其他欧洲势力(也包括亚洲国家)退出东方香料贸易:非荷兰控制的香料园会被武装战舰砍掉,非荷兰商船一旦被发现贩运香料则会被凿沉……

这个时代法人、公司更类似于一个领主,甚至有组建军队、对外宣战的权力。联省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专营权,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的国际贸易,全部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承担。这是那个时代的工商执照,公司业务相当霸道,说白了就是由东印度公司出面去海外替联省抢地盘。

尽管联省共和国在国内保护小商人,却在国外当强盗,抢夺别人的产权。

剥夺者,终将被剥夺。

西班牙曾经拥有世界上70%以上的黄金白银,但是,终究没有继续称霸世界的梦想。联省共和国,同样落入了前辈西班牙的陷阱。

联省共和国最主要的财富来源是国际贸易,财富吸引了无数荷兰人,一代代荷兰人始终在重复着一个动作。

然而,世界产业链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种创新都不可能永远延续。

16世纪中期,荷兰的粮食、木材、铁等原材料均来自于其他国家,尽管本土也有精湛的造船业、纺织业,甚至能产出精密的显微镜。但是,这一切都依靠海上霸权获得廉价原料,离开贸易,联省根本无法生存。

而且,与英法直接向外殖民不同,荷兰全凭武功控制当地土著居民。16世纪后期,为了控制全球殖民地,荷兰终于形成了一个机器庞大的官僚体系。

就算联省军队再牛,能杜绝其他国家染指国际贸易,却永远无法控制来自内部的走私。更可怕的是,东西印度公司实际是官方机构,官僚体系一旦形成就有着自我扩张趋势,而且,国内财富也是官僚体系必然的目标。

如果只是以上原因,估计荷兰衰败的速度会很慢,毕竟这样一个控制全欧的金融帝国,基本上已经“西方不败”。后来者即使想在世界利润链中翻身,也要经历相当艰难的一段时间。

遗憾的是,还有另外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联省共和国执政官在很长一段时间兼任英国国王。威廉三世,是荷兰执政,也是英国国王:牺牲荷兰利益弥补英国,毕竟在荷兰他不是国王。

第二个理由,也是更重要的理由,荷兰银行业重蹈富格尔家族覆辙。随着财富积聚,荷兰银行业也将信贷重点转向各国王室,毕竟长期信贷带来的利益实在是太诱人了:可以一劳永逸解决资金去处、分享权力带来的战争、获得各国政府保护……,真可谓一举多得。

17世纪,阿姆斯特丹金融产业几乎专司对王室贷款。终于,1756~1763年,欧洲七年大战后,荷兰发生了无可挽回的危机。

七年之战几乎涉及欧洲所有王室,战场更是遍及欧洲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甚至菲律宾。阿姆斯特丹的货币发行地位赋予了它创造货币的功能,7年内,国内金融业向各国贷款已经超过了国内现金(金银)15倍。

对拥有世界货币地位的国家来说,这样规模的信用创造绝对是灾难性的:一旦某家银行不能兑现实物货币,厄运就会降临银行业,甚至整个世界。

问题是,七年战争,总有国家会失败。何况,七年几乎拖垮了参战的所有王室,最后倒霉的肯定是荷兰银行业。

1763年,战争结束的时候,阿姆斯特丹银行业没有获得丰厚的利息回报,而是一批银行被挤兑,当年,43家银行破产。从此,阿姆斯特丹金融地位让位于伦敦,荷兰也失去了争霸世界最后的资本。

荷兰东西印度公司正为垄断贸易兴高采烈的时候,英国已经经历了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一世的人头也滚下了断头台。

最终,与西班牙一样,荷兰以自身衰败为对手强盛献上了一束娇艳的玫瑰。

下一代霸主成长起来的时候,人类即将步入现代文明。

郁金香泡沫

“投机”,如果按字面意思拆分,也可以理解为“投资于机会”。决定投机方向的是人类追求利润的本性,只要人们没有失去理性,获利就是最大的理性,在投机过程中,价格高速上涨本身就是机会,没有理由不冲上去。

欧洲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一位美丽的少女。为博美人青睐,三位勇士分别送给少女一件礼物:皇冠、宝剑和金块。少女对三人都不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只好把皇冠变成枝干,宝剑变成绿叶,金块变成球茎。

这个球茎就是郁金香。

传说中的少女究竟嫁给谁,我忘记了。我只能告诉大家,西方正史中关于郁金香的记载:郁金香16世纪从中国传入欧洲;1570年,一位荷兰花匠从奥地利宫廷偷回了球茎,此后,郁金香一经绽放“举国称奇”。

在花语的世界里,郁金香也曾代表未必美好的爱情;在金融的世界里,郁金香代表真正可怕的危机。

17世纪,郁金香在荷兰仍是一种稀有植物,被贵夫人佩戴在晚礼服上。1635年,一枝上好的郁金香花茎,可以换到一辆上好的马车和几匹马。那个时代的荷兰乃至欧洲,佩戴郁金香绝对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我爸是李刚”最多不过开辆迈腾,人家不用报老爹的名号,胸口就是一辆顶配的劳斯莱斯。

荷兰人向来以商业头脑著称,郁金香的巨大利润很快就吸引了众人眼球,人们开始倒卖郁金香球茎。最初(应该是1635年前后)只是在上层社会倒手,毕竟郁金香是炫耀品,普通人与之无缘。

与浪漫的法国人相比,荷兰人以冒险著称,证券交易所此时派上了用场。

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证券交易所上市。为给普通人投资机会,交易所甚至把单株郁金香分割为细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交易规范。

在轰轰烈烈的全民郁金香运动中,荷兰人创造了“期货选择权”,1636年可以卖出1637年出世的郁金香球茎,交割前不需要付款,交割时只需交割证券市场差价,而且推出交易杠杆,允许买空。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看多”、“看空”、“期权”、“期货”等证券市场名词基本都是那个时候由荷兰人创造出来的。

荷兰政府也不甘寂寞,颁布了郁金香交易法,为郁金香交易设立特别公证人,指定具有资质的交易所……

郁金香,实在是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