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吃春饼的日子里,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边品尝,边赞赏,龙颜大悦,赞不绝口。自此以后,这种特制的面点便成了一种很时尚的点心。因为抻面的姿势,就如气壮山河一般,抻出的面细如发丝,犹如交织在一起的龙须,故名龙须面。

  担担面

  担担面源于四川省会成都,是当地的著名小吃。第一步是先擀制面条,然后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这道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如果要说担担面中最有名的,就非陈包包的担担面莫属了,它是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以前,小贩们都是走街串巷,用一中铜锅隔两格,一格煮面,一格炖鸡或炖蹄膀。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重庆、成都、自贡等地的担担面,大多已改为店铺经营,但依旧保持原有特色,尤其以成都的担担面特色最浓。

  陕西石子馍

  石子馍,又名干馍。它制作奇特、风味独特,是陕西关中地区的古老食品,由于它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称为我国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馍是用烧热的石子作为炊具烙烫而制成的馍。这种馍的特点就是油酥咸香,经久耐放,因此它受到人们的喜爱,就连外宾吃过之后也大加赞赏。

  这种陕西的传统小吃,如果追溯石子馍的历史,那么深具中国烹饪史上石烹时代的显著特征。据传:“神农时,惊讶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这就说明,石子馍是由远古的“燔黍”演变而来的,经过了一个长久流传,不断改进的过程。

  对于传统小吃——石子馍,它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唐时,同州(今大荔县)曾将此饼作为贡品,当时叫鏊饼。由于同州人生性刚强、耿直不屈,因而被官府抓去时,“必怀此饼而去,用备狴牢之粮”。是说早有准备,一旦被投入牢狱时,因带有石子馍,不至于挨饿。清代袁牧在《隋园食单》里,一些人把这种石子馍称为“天然饼”,并对它的制作方法做了详细的总结记述。

  到了今天,小吃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人们之所以喜爱小吃,是因为它不但简单实惠,而且可以方便地解决饥饿问题。现在,随着旅游的日渐升温,旅游也带动了地方小吃的长足发展,既满足了人们的食欲和尝新的心理,又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第四卷 中国名优小吃 第三十章 中国特色小吃中的爱情

  将美味的小吃与甜蜜的爱情联系在一起,也能让人回味无穷。

  很多时候,吃饭就像谈情:小吃有小吃的味道,如同情有情的真意。下面就来看看这一生必吃的十一种爱情特色小吃,是不是你心中的那杯茶。

  小吃中的爱情

  纯情的初恋——沧州“笑口常开”

  美丽的女孩样子真是可爱,就像沧州的招牌菜——笑口常开。这道菜是用金丝小枣和白糖制成,先把枣核去掉,再把和着面的糖塞进去蒸熟。拿起一颗尝一尝,糖是甜的,枣是甜中略酸的,混在嘴里的感觉一如初恋,发自内心的甜蜜,可吃到后来却有一丝酸涩,那种感觉永远美丽

  直奔主题的爱情——广东莲子百合

  在广东人的婚宴上,一定会有的这道甜品——莲子百合,取其“百年好合、连生贵子”之意。真真这广东人的直爽一点不比东北人差,什么爱情不爱情,一结婚就直奔主题。

  富足者的乏味爱情——北京烤鸭

  提起北京烤鸭,那可是久负盛名、享誉中外,浓郁的焦香让人垂涎三尺;吃第一口时,满口肉味,吃第二口时,就觉得腻了。看着这感觉,就好像富人的爱情,表面看着让人眼热,可谁又知道身在其中的烦厌?

  轰轰烈烈的爱情——重庆火锅

  就算不是大热天,重庆人照样会光着膀子、摇着大蒲扇、挥着大毛巾吃火锅。那红通通的锅底,看着都吓人,可他们就爱吃,还吃得热火朝天。但这也不免会让人担心,吃完火锅后,再吃其他的东西还会有味道吗?就这样,火锅越吃越辣了。

  不需炫耀、自得其乐的小市民爱情——贵州的恋爱豆腐果

  经常会在贵州的街头看到有人用油锅炸着一种像臭豆腐一样的小吃,他们说这叫恋爱豆腐果,一片黑和一片白的豆腐干,用小竹签一串,很普通,很平常,但据说情侣们都爱吃。如果你不信,不妨尝一片试试。还真别说,咬一口下去竟滋味还挺特别,韧而不坚,香而不浓,难怪这么受欢迎。这种感觉平淡而又幸福,你看那一对生活拮据的小夫妻,在平时散步时,买上两串,一边谈情说爱,一边吃着,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降温后的理智之爱——东北拔丝苹果

  这是菜来自东北,也似东北人一样热情——拔丝苹果,它是将切好的苹果肉放在滚烫的糖浆里一过,捞出来金黄金黄的、热腾腾的一大盘。如果把苹果肉放在水里一蘸,糖浆丝遇冷变脆了,放到嘴里,外面是甜而清脆,里面则是热而柔嫩,真绝了。静下心的时候想一想,热烈的爱情虽然让人沉醉,但有时候也需要降降温。虽然温度降下来了,爱情也少了曾经的如胶似漆,但个中味道却是甜的,恰如此菜。

  平凡人的爱情——新疆的馕

  在新疆,如果家里的男人出远门,女人会在前一天晚上和了青稞面,用家里的大锅烙上一张脸盆大的馕,用布一包,给男人带上就可以上路了。其实,吃过馕的人都知道这东西吃起来索然无味,但在沙漠里却是最好的食物。回到油盐酱醋的生活中,这就是老百姓的爱情,平凡而又深情、朴实而又真挚。

  灌水爱情——天津大麻花

  天津大麻花用油炸过,入口酥脆,满口溢香,第一口确实不错,可惜太过油腻,每次只能吃半个。但最喜欢的还是麻花的样子,几根条拧在一起,分不清哪根对哪根。放在生活中,这就像虚幻的网络爱情,你是你,我不知是你;我非我,你道却是我,满拧的爱情!

  巧言令色的爱情——成都的龙抄手

  成都的春熙路的龙抄手可谓是大名鼎鼎,龙抄手名字不错吧,说白了就是馄饨。只是形式上有很多种,不同的形状,不同的馅料,居然可以弄出百余种类型来。不过吃起来,味道都大同小异,就好像情话说多了,归根到底只有三个字:我爱你。

  先结婚后恋爱的爱情——西藏的酥油茶

  如果你去西藏,酥油茶是必喝的,一来可以治高原反映,二来可以预防因天气干燥而嘴唇爆裂,三来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但是酥油茶本身的味道实在不敢恭维,很多内地人都不能忍受它的味道,可是又不能不喝。每逢这时,当地的西藏人总会善解人意地说,喝多了就习惯了,甚至还会喜欢上它。也是,事情总是这样的,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

  相濡以沫的神圣爱情——云南过桥米线

  说到云南过桥米线,这是一个心疼丈夫的聪明妻子灵机一动想出来的一种食物:把汤烧好了用碗装着,浇上厚厚的油保温,再带上切得很薄的肉,找到了夫君,把肉和米线放到碗里,热气腾腾地端到男人面前。这不就像是爱情的本质吗?全心全意去为自己的心上人着想,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沉浸在这酸酸甜甜,苦辣涩火的小吃世界里,也有着不同寻常的“爱”理。

  假如你爱她,便让她大快朵颐:一边是啤酒杯盏交欢,一边是一口精致小吃。用一口小吃下酒,用爱情享乐,这就是爱情贪杯的理由。

  古人说:食色,性也。就是说吃和爱情,这都是人类的天性啊!



第五卷 饮食文化杂谈 第三十一章 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中的饮食业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中国人向来崇尚“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的生活哲理,在饮食上讲究滋味,想尽一切办法,使用一切手段,将食品的味道弄出名堂,弄出特色来。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与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相和谐统一的,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为例,具体体现在从宫廷到民间从内地到边疆,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食风的盛、雅艺精、奇等方面。

  中国物产丰富,种族多,除了汉族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为少数民族,由于对古时的不同信仰和民风使得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也不尽相同,比如回族忌吃猪肉,蒙古族忌吃死物等等,而这些饮食风俗又是来自于少数民族对自己信仰的尊敬,所在不同的少数民族,其饮食文化也不尽相同。

  回族饮食多有讲究

  回族是除了汉族之外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由于各个地都有分布,所以他们的食俗习惯也不相同,有些地方喜面食,有些地方则以青稞、马铃薯为主食,而有些地方却是油香、馓子等特殊食品。

  一般回族的特色食品颇多,有酿皮、拉面、大卤面等各种面等,由于回族多养牛、羊、马等动物,所以回族人有一年四季饮用奶共的习惯,而肉食多以牛、羊为主,也有人常年生长于沙漠一带,所以也食用驼肉。

  虽然回族分布较广可是都有一个特色,那就是不吃猪肉,相传猪为回族的吉祥之物,人们必须将猪供奉起来,如果杀其而吃就会交厄运,故此回族多忌吃猪肉,在其他餐厅吃饭,汉族人是不能在回族人面前吃猪肉的,不然必会引起回族人的抗议。

  北方产青鱼、鲢鱼、鳇鱼,所以回族人也吃鳞鱼类,但是不能吃鸽子,因为鸽子是回族人的圣鸟,可以用来饲养但是不能轻易食用,如果是危重病人,需要鸽子作为补品,就必需征得伊玛目教神的同意才可食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