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就由一个新词“宫保”取代了那些高级“虚衔”。

  相传,在丁宝桢统治四川十年期间,他为官刚正不阿,并多建功立业,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其“太子太保”。由前面叙述可知,“太子太保”即是“宫保”之一。于是,“宫保鸡丁”也就因此得名,当然也是为了纪念这位丁大人。

  关于麻婆豆腐的来历

  四川地形较复杂,气候湿润,冬天阴冷,而用麻辣去湿成了四川菜的一大特色。四川以“麻辣”命名的菜肴很多,其中“麻婆豆腐”是最著名的一道菜。它是用一碟猪肉末或牛羊肉末加上豆腐及大蒜茸、花椒粉、麻油、红椒油、豆瓣等佐料烹制而成的。麻婆豆腐,香、浓、辣、软、滑,味道鲜美,深受广大食客们的喜爱。至于“麻婆豆腐”名字有什么来历,在四川曾流传有以下二种版本的传说。

  传说一:

  相传,在清代光绪年间,成都万宝酱园一个姓温的掌柜,他有一个满脸麻子的女儿,叫温巧巧。成年后,她嫁给了马家碾一个油坊的陈掌柜。十年后,她的丈夫在运油途中意外身亡。丈夫死后,巧巧就和小姑一起艰难的生活。运油工人和邻居们每天都拿来米和菜接济她俩。巧巧家旁边分别豆腐铺和羊肉铺,她经常把邻居送来的碎羊肉配上豆腐炖成羊肉豆腐吃。巧巧就把做好的菜拿给街坊邻居们品尝,并且得到了邻居们的好评。

  于是,巧巧就和小姑商定,把屋子改为食店,前铺后居,以羊肉豆腐作招牌菜招待顾客。小食店内的饭菜价钱不贵,味道又好,生意很是兴旺。巧巧寡居后没改嫁,一直靠经营羊肉豆腐维持生计。然而,温巧巧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羊肉豆腐称为“麻婆豆腐”,而且一直沿用至今。如今,“麻婆豆腐”已成为一道随处可见的家常菜,并且也深受外宾的喜爱。

  传说二:

  传说“麻婆”是姓陈,是个专门以做豆腐为生的妇人。清朝同治年间,成都万福桥是商贾聚集之地,陈老太在此开了一家豆腐店,由于她点浆技巧过人,做出的豆腐又白又嫩,烧制的豆腐菜又特有风味,生意也因此红火起来。不料,她的红火生意竟然招致了对门对门一家豆腐店老板娘的嫉妒。

  某天,有一位顾客担着两斤刚剁好的牛肉末来陈老太店中落座。此时,对门豆腐店的老板娘仗着自己的姿色给这位客人暗送秋波,这位客人一时惊喜便忘了那包牛肉末径自向她门走去,陈老太见此情景心中又气又恼。这时又走进几位客人,他们看餐桌上的牛肉末便说要吃牛肉炒豆腐,陈老太本不想用别人的牛肉末,但客人急需食用,也就把这牛肉末同豆腐一起做菜给客人吃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道菜竟然又一次给陈老太带来了好生意。

  我们可想而知,副食店的老板娘肯定无计可施了。于是,她便在顾客面前说陈老太的坏话,骂她是丑八怪,是麻子。陈老太是个心怀大度的人,面对这一切,她不屑一顾,不露声色,下气力做自己的生意,后来,她干脆在自家门头上挂起一块大招牌“陈麻婆豆腐”。随着陈老太的门店声誉越来越好,麻婆豆腐这道大众佳肴也尽人皆知了。由此可见,麻婆豆腐这道有名川菜就源于这个故事。

  在川菜文化中,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虽一字之差,但却改变了纪念丁宝桢的初衷。另外,也有说法认为这道菜源起于著名人物左宗棠。说左宗棠最喜欢吃家厨给他做的鸡,而做法就是将鸡肉切成丁,再配上花生,笋丁,木耳等配料一起炒。据说,清朝巡抚有宫保、少保等称号,而左宗棠曾任巡抚,被称为左宫保,所以人们就称此菜为“宫保鸡丁”。可见,川菜不仅味美,川菜故事也更为传奇。



第八卷 细说中国川菜 第六十三章 川菜的影响力度

  川菜自诞之初至日趋成熟的今天,都与四川文化的起步和辉煌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晚清时期。川菜文化主要由移民烹饪文化的混合,并在上层示范文化的鼓励下,包括烹饪学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清代中期,川菜风味还很少受到威风川菜的影响。然而,由于人们生活的需要,新式川菜也随之诞生,更让川菜一度走红大江南北。

  新式川菜香飘哈尔滨

  现代川菜的首次腾飞和繁荣,是在1906至1937年间,它多少也受到了鲁菜和浙菜的影响。鲁菜和浙菜对川菜的影响,让川菜的麻、辣不显突出,它们占了现代川菜的大约三分之二的比例。但是,现代川菜的定型,还更强烈地来自于数省移民饮食的影响。在明末之时,由来自美洲引入的辣椒对川菜的改变起了很大的影响,川菜也因此将辣椒注入到饮食文化里,也让今天的川菜附上了鲜明的特色。

  随着饮食文化的推广,新式川菜也开始走入到全国各地的大小餐馆,并得到了当地人的喜爱。张飞牛肉、赵云香辣虾、关羽奇香鸭、钵钵鸡、暴风兔、麻辣烫、香辣蟹、水煮鱼等一些色泽鲜艳、口感香辣的新式川菜,在冰城哈尔滨的美食一族中也是格外受宠。你可以在哈尔滨市从路边炉锅小摊,到豪华装修的大饭店,随处可见川菜的身影。如今,川菜馆已经占据了哈尔滨市饭店总量的近五分之一的比例。

  在哈尔滨市的街头巷尾,各种新派、精致的川菜,在冰城餐饮业非常流行,些装修上档次的麻辣百分百、麻滋辣味等新派川菜馆相继开张。新派川菜馆不但装修风格极为独特,处处透着简约与时尚,而且使用的餐具也非常奇特。干锅鸭头、香辣蟹、水煮鱼、馋嘴蛙、钵钵鸡、川式锅包肉、蔬菜汁空心葱油饼等一百多道新派川菜,让人眼花缭乱。这些饭店内的川菜风格可谓独出心裁,人均消费也不是太高,并且你还可以享受到良好的餐饮服务。

  有些餐馆干脆就将菜名定为自己的门门店名,如,赵云香辣虾、吕布煸鳝段、关羽奇香鸭等,当然这些也是他们门店招牌菜。而张飞牛肉、酸菜鱼、歌乐山辣子鸡、钵钵鸡、伤心凉粉等近百道口感独特的美味川菜,让人都想尝尝。关羽奇香鸭,香气扑鼻,这道美味为该店在哈尔滨市独家推出。赵云香辣虾这道菜,大号的盘子里摆放着酥脆的鲜虾,再配以酒店自制的香酥脆。对于自制香酥脆,它是用重庆特有的大辣椒,灌上秘制的调料后,清炸而成的格外酥脆美味。

  川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在用料上也十分讲究。在安发街新开张的川菜馆内可以看到,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宫保鸡丁外,水煮鱼、泡椒馋嘴蛙、桑拿牛肉等菜品也极受欢迎。川菜口味复杂,所以很多菜以”怪味”冠名。另外,川菜的做法也具有多样性,像沸腾、酸菜炖、大蒜烧、双椒蒸、椒汁蒸、红袍烧、红汤煮、香辣炒、泡椒炒、剁椒蒸等。

  总之,如今的川菜已具备菜肴大众化、用料广博、味道繁多三大特色,其中尤以味型多、变化巧妙而著称。发展至今,川菜已经全方位影响了中国饮食结构,在冰城流行的新派川菜则是对传统口味的融合,其善于吸收多方烹饪精华的精神令人称道。

  其实,冰城盛行的川菜在力保传统味、形成特色时也将美妙风味加以贯通融汇,新派川菜由此诞生。新派川菜在保留川菜色与味的同时,极力宣扬菜品本身的清香。以辣为例,不仅辣得够味,更重要的是要辣椒的香,同时作为川菜主要辅料的辣椒又绝不喧宾夺主,极尽辅料之辅的功能,尽显各等原料之美。也正因此,各种新式川菜的风情韵才得以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九卷 细说中国苏菜 第六十四章 苏菜文化溯源

  八大名菜的苏州菜主要以南京、扬州、苏州、淮安、徐州和海州六个地方菜组成。其与浙菜也相近,因此又统称江浙菜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吴人就善于制炙鱼、蒸鱼和鱼片。一千多年前,鸭已为金陵美食。南宋时,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的两大台柱。苏菜的烹饪方法主要以炖、焖、蒸、炒为主,其还重视调汤,要求保持原汁,而且风味新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原味。

  江苏菜,简称苏菜,是中国八大菜系形成最早的菜系之一。江苏是一个名厨荟萃的地方。在这里,就有我国第一位典籍留名的厨师,另外,还有我国第一座以厨师姓氏命名的城市。

  苏菜的溯源

  江苏菜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秦汉以前。当时长江下游地区主要饮食为“饭稻羹鱼”,有一个厨师名叫彭祖,制作野鸡羹供帝尧食用,深得尧帝的赏识,封其建立的大彭国,也就是今天的徐州。到了夏禹时代,“淮夷贡鱼”,淮白鱼直至明清都是贡品。“菜美之者,具区之菁”,商汤时期的太湖佳蔬韭菜花已登上大雅之堂。春秋时,齐国的易牙曾在徐州传艺,而创制了“鱼腹藏羊肉”,视为“鲜”字之本,而得于千古流传。

  隋唐两宋以来,由于河道的开通使得金陵、姑苏、扬州等地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江苏烹饪技术的发展。如北宋《清异录》中记有隋炀帝在扬州大筑宫苑定为行都,江苏所产的糟蟹、糖蟹均为贡品,并将蟹壳表面揩拭干净,用金纸剪成的龙凤花密密地粘贴在上面。扬州用碧绿的竹筒或菊之幼苗,将鲫鱼肉、鲤鱼鱼籽缠裹成的“缕子脍”;苏州用鱼鲊之片拼和成牡丹的著名花色菜品“玲珑牡丹鲊”等,这些都说明了江苏已有制作复杂、色泽鲜艳、造型美观的工艺菜品了。在明清时代,发达的河内交通成为船宴盛行的先决条件,南京、苏州、扬州都有船宴。

  在清代时期,苏菜的烹饪技法就日益精细,菜肴品种繁多,已经形成特色的风味。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