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西口-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然我就要以违抗军律处置了!”

一个年轻些的船客说:“我是要到抚州的,在这里下船怎么办?”

军官:“你没听明白吗?这条船管家征用了,赶快滚下船。”

又有些人喊道:“我们也是要到抚州的,我们不下船。”

那军官厉声喝道:“那老子就不客气了。”军官一摆手,几个手持佩刀的士兵立刻涌了上来。

老年乘客拿胳膊碰碰太春:“走吧,不然要找倒霉的。”

太春跟在老年乘客身后踏上下船的跳板。

船客们见状旅客依次下了船。

太春问老年乘客:“老人家,您打算怎么办?”

老年乘客掂掂背上的包袱:“还能怎么办,靠两条腿走呗。”

太春:“老人家,此地离云台山还有多少里呀?”

老年乘客说:“大路六百小路四百五。后生,莫犹豫喽,山高高不过日头,路长长不过腿脚,走一里地就少一里地,再犹豫就赶不上店口了!”

太春犹豫了一下,跟在老年乘客身后向前走去。

晓行夜宿,太春走了大约十来天的光景,终于远远望见云台山镇的牌楼了。

云台镇街道上人迹稀少,许多店铺都关着门,显得十分冷清。太春转了两条街,好容易看见一个年轻人蹲在道边在卖什么,他过去一看,是大黄!太春心里一阵兴奋,于是走过去问道:“兄弟,自己采的大黄啊?”

蹲在那里的年轻人头也不抬地应了一声:“嗯。”

太春拿起一块大黄在嘴里嚼嚼:“货倒是不错,这样的货你有多少?”

那年轻人说:“只有这一点儿,都在这儿了。您想要多少?”

太春俯下身子,低声说:“两万斤。”

那年轻人惊讶地:“那么多呀?没有。”

太春向四周望望:“这街上稀稀拉拉的看不见几个人啊。哪里像是著名的云台大黄集镇。”

年轻人说:“没办法,赶上打仗了吗。每日集市上来的都是附近的药贩子。远处的买客都不敢来,就是药农也害怕,弄不好就会被抓兵抓走的。”

太春:“那你怎么不怕?”

年轻人捋起裤脚让太春看:“我有残疾,一条腿瘸了。掌柜是打归化那边来的吧?”

太春:“你怎么知道?”

药农:“我们云台山产的大黄历年来十之七八都是被归化来的买客买走的。我们对归化的买客最熟悉不过,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听说归化商人把大黄直接运往了蒙古和俄罗斯,是吗?”

太春:“是这么回事。”

那年轻人说:“那可是赚大钱了。”

太春翻拣着地上的大黄,随便和卖主聊着:“银子倒是能赚上,可也不是那么容易。”

年轻人说:“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内行。要说我这大黄那是最上乘的,质量没有一点问题。”

太春:“你说的是真话,你药的确实是不错。请问老弟尊姓大名?”

年轻人自嘲地说:“什么尊姓大名,我姓许名叫路得。家就在镇子东边,不到十里路程。”

太春:“哇,真是巧了,原来咱俩是本家呢,我也姓许。”

许路得也很兴奋:“哦,真是巧事。看样子你年长我几岁,那我就叫你许大哥了。”

太春也高兴道:“好!想不到我刚到这儿就认了个兄弟!”

许路得也是个爽快人,他直言问道:“许大哥,你是到云台山来是……”

太春:“路得老弟,我就是来收买大黄的,你看这云台山的集镇稀稀拉拉的看不到几个卖大黄的人,你能帮帮我吗?”

路得:“大黄不成问题,许掌柜打算收多少?”

太春:“刚才说了,至少要五万斤!”

路得说:“既然认了兄弟,事情就这好办了,不就是五万斤吗,你跟我走就是了。我可以这样跟你说,就我们台怀村方圆十里地,就能收到五万斤上等大黄。您都不要东奔西跑,坐在我家的竹椅上喝茶晒太阳就行了。大黄我替您收好,到时候请您过目就是。”

太春笑着点点头:“那敢情好。”

17

山路上,一辆马车载着太春和许路得不紧不慢地走着,这山路十分凶险,一边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一侧是万丈深渊,马蹄踏在山石路上发出“格拉格拉”的声音,在幽深的山间显得分外响亮。

路得坐在车辕子上赶着车,和太春拉着家常:“都说是打仗打仗的,其实哪有那么多打仗的事,那是人们传来传去的把事情给传大了。三年了我只一次亲眼看到一支义军从这里经过,人长的什么样还没看清楚呢,都是外边传得悬。许掌柜,您到云台来就来对了,这会儿大黄的价正低呢。连往常的七成价都要不上。”

太春:“啊,我知道。”

路得:“许大哥,那归化城是座什么样的城市啊?”

太春:“啊,这可是怎么说呢,也就是一座普通的城市。”

路得好奇地:“有城墙吗?”

太春:“看你说的,既然是一座城市怎么会没有城墙呢?有,什么都有,凡是这里的城市有的归化城也都有。”

路得:“我可想到那边看看呢。前几年我们云台山有一个药农到了那边做生意,据说挣了大钱。”

太春:“这还不容易?你要想去我走的时候你跟着我就是了。只是不知道到时候路上是不是太平。”

许路得:“俗话说得好,云彩再密也不能把天全遮黑了。仗是在打,可它总也会有个缝。其实不管是官兵还是义军都有他们到不了的地方。水路不好走完全可以走旱路吗,这大山里的路径多得很,从哪条路都可以走出去的。”

太春:“你是说有旱路可以出去?”

路得:“有。”

路得:“这几年这里的大黄便宜透了!简直就是白给。有脑筋的人就应该趁这个机会做生意。越是看着没生意做的地方越是有钱好赚呢。”

路得的见解让太春感到意外:“哦,我看你生意经念得不错呀,头脑倒是满清爽的。”

“您快别夸我了。”路得笑了:“说来说去还是许掌柜您的头脑清爽,我只不过是在说说而已,您看您已经在这样做了。”

太春:“说和做只不过一步之遥,生意上的事请只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路得:“许掌柜说得好。”

太春:“路得兄弟,你要是不嫌弃我三义泰的字号小,往后就给我干吧,别种地了,你专管就地替三义泰收药材。”

路得高兴地:“那好哇。往后你就不用这么辛苦地往云台山跑了,这边的事我给你操持,万无一失!”

太春兴奋地:“好,就这么说定了!”

山里的天气就是古怪,刚才还晴空万里呢,一阵风刮过去也不知从哪就来了一片云彩,转眼间就下起雨来了。只一会儿功夫道路便泥泞得不好走了。偏偏马车又陷在烂泥里,任凭许路得怎么吆赶,驾车的辕马拼力挣扎了好一阵,那车轱辘就是拉不上来。太春和路得只好脱了鞋袜赤脚下到泥水里,路得在前面赶,太春在后面推,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那马车总算拽了出来。

就在许太春和许路得在云台山的山道上赶马拉车的时候,在归化城俄国商人伊万的洋行里,张友和与伊万正在谈一桩生意。俩人坐在西式的圆桌旁,桌子上摊开着一本账簿,旁边是一个小巧的手提箱。

张友和从提箱上取下算盘,噼里啪啦地算了一气后看着对方说:“伊万先生,您这笔账总共是三千三百五十二两银子。”

伊万拧着眉毛想来想:“怎么会这么多?”

张友和噼里啪啦又打了一遍算盘:“不错,您这笔账是三千三百五十二两银子。不信您可以自己打一遍。”

张友和说着把算盘往伊万跟前推推。

伊万说:“张,我不是说你的算盘打错了,我是说货价太高了!”

张友和笑笑:“货价是随行就市,您也知道我国南方正在打仗,交通阻隔,云台山的大黄运不出来。所以大黄的价码自然就高了一点儿。”

伊万:“可是你要明白,我们的订货合同是在南方打仗之前就已经签订了的!”

张友和:“关于这一点合同上写得的很明确,一旦供货因为意外事件而被影响,货价就以市场时价为准。”

伊万不满地:“哼!随便你吧,怎么结都可以。”

张友和拿毛笔在账簿上写着:“对不起了,伊万先生。”

“用不着道歉,”伊万说:“张,你等着瞧,往后托博尔斯克公司不再会和你们万裕长商号打交道了。我们会从别人的手里搞到我们所需要的货的,大黄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对伊万的话张友和不做任何反应,他平静地把账簿合上,将毛笔插入箱子上的一个笔筒。然后将箱盖合上。

张友和:“伊万先生,您不要生我的气。我也是临时被文大掌柜支来收账的,您知道我的位置是在钱庄。所以请您原谅,我没权力改变货价。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货价我都没有权力。”

伊万:“我懂,这是万裕长历来的做法,文全葆是一个很狡猾的人。”

“那么,再见!”

张友和哈哈笑着,和伊万告别了。

回到万裕长后,张友和向文全葆汇报了刚才会见伊万的经过。

文全葆很满意地说:“很好。我就知道这样的事只有你张友和才能办得妥帖。”

张友和谦恭地:“文大掌柜过奖了,本来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文全葆认真地:“咋能这样说话,三千多两银子的账不是一笔小数目。再说我也曾派过别人去办理,不是都没有办好吗?”

张友和:“谢文大掌柜夸奖,今后我一定勤勉做事,不辜负大掌柜的栽培。大掌柜,钱庄那边我还忙着,如果没什么事的话,我先回去了。”

转眼间玉莲已经出了月子。黄羊媳妇在这里已经忙乎了整整一个月了,玉莲很是不忍,她对黄羊媳妇说我已经出月子了,你也是有家的人,赶紧回去吧。玉莲撵了她几回后,黄羊媳妇将该洗的洗了,该涮的涮了,然后又千叮咛万嘱咐地说:“玉莲你日子还浅着呢,千万要记住生的、硬的东西不能吃,凉的、重的营生不能干,……”

在玉莲的再三督促下黄羊媳妇这才离开了太春的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