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宫-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头有十一个人相信。
  皇帝的抄家灭族旨意终于不受任何阻挠地,下达地方。
  郦山侯府人去楼空,这更证实顾氏早有反意,做好了逃亡准备。幸而魏景帝雄才大略,洞察先机,布下天罗地网,将郦山侯老侯爷夫妇及一干人等近五千众全数捕获,斩首示众。
  然而,官府却没有抄出顾氏一族任何实质性财产。
  郦山侯府威慑天下,富可敌国,诺大的产业去向何处?目前为止,暂时还不是人们所关心的重点。
  人们更关心没有顾照光的宣同,如何抵抗夷人重骑大军。
  九月初秋的黎明,北风一声轰响,沙州城破!
  就在魏国内部忙于清算顾家势力时,然赤用投石机砸开魏军阵线裂口,夷人重骑大军继续南下。
  三天连克七城,下一个,赫然就是宣府。
  宣府为大魏北地第一道,亦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若宣府破,则国门无禁,夷骑长驱直入,饮马黄河,直取京师,犹如探囊取物。
  人们在惊恐中等待,宣同殷实商户纷纷转移家眷,恐慌漫延到皇城京都。
  文武大臣们忧虑,纷纷道,没有顾照光,果然不行;又遗憾,皇帝杀得太快,要有顾照光,魏朝也不会被逼到这般田地。
  魏景帝决定御驾亲征,他要证明这世上没有顾照光,照样是太平盛世。
  旨意刚传出,皇帝人已现身宣同第一线。
  他定宣府都指控使司为大将军府,负天下兵马总元帅权,总辖各地勤王军;并裁撤败将刘惠山、高骢等人所有职务。后经二皇子等人求情,景帝命众败将戴罪立功,将其打散编入皇家禁军。
  至此,景帝所带来的六万精锐禁军顿时扩充为十三万,包括京畿卫、锦衣卫、天龙神机营及顾系精锐兵马。
  勤王军却没有任何消息,李太后为防皇帝全面掌军权,暗命各地勤王军缓行。
  景帝心知肚明,他与亲信制定作战方针,决定在宣府前平原与北夷决一死战,二皇子啸为先锋军,领天龙神机营率先发起进攻。八部天龙的火器方阵果然厉害,上场一个来回,全歼然赤的先头军。
  皇帝亲征,首战博大彩,魏兵士气一振,景帝下令趁胜追击。
  然赤军团且战且退,皇帝亲军节节胜利,捷报频传。这时,双方来到沙州城外山谷,同样的一幕再次发生,火药轰隆隆地爆炸不停,无数将士送命,所不同的是这次设伏的是北夷人。
  然赤重骑军突杀回马枪,兵分两路包围魏军。
  皇帝亲军孤军深入,还在路上的地方勤王军根本来不及救驾。
  然赤却未与魏景帝硬碰硬,他留右路军牵制魏军的天龙神机营火器阵,独率左路军折路,直冲宣府,铁骑风驰电掣,一路势如破竹,要胁京师。


  舆论哗然,皇城惊慌惶恐,李太后连下数道懿旨,命各路勤王军火速北上保卫京都。
  哪里来得及,没有边北生活过的人,永远都不知道游牧民族的马有多彪悍。
  夷人重骑的迅、气势的猛,即便是顾照光本人也挡不住,夏侯雍至少在这一点没有夸大其词。
  仅仅八天,然赤兵临京师皇城。
  魏景帝带走了皇城守备的精锐,北边皇帝还在和然赤的右路军缠缠绵绵,向着李太后的勤王军刚刚上马。守城的是李家亲眷,李太后刚刚换上去的族人,是个酒囊饭袋,一看到夷人军马,吓得直接尿裤子。
  种种因由加起来,然赤大军轻而易举攻破城门,李太后带皇室成员、重要官员仓惶出逃。
  李家姻亲卞留安坚持固守京师,称愿以死报效朝庭,无数青年志士自发投入京都保卫战。丁寒青刚刚把这世间最强利器,两部重达七百斤的全金属大火铳,最粗糙的红夷大炮,推出军火库,就闻说太后南逃了。
  在这个研发专家不知所措之时,夏侯雍奉帝旨,接管京师守卫,全权调用京城兵器,保卫京都。夏侯雍与夷人重骑算是老交情了,深谙重骑的长短处。他借红夷大炮几发土火炮弹,就把夷军打得慌不择路,正好落入皇家天龙神机营包围圈。
  太后前脚离京,皇帝后脚回城。
  魏景帝坐镇京郊首渡口,指挥八路大军,围歼然赤重骑军团,直追杀其回老巢。
  红夷大炮自炸,没关系,还有八部天龙神机营;天龙神机营给自己的红夷炮灭了,没关系,还有五十万勤王军,堆起来吓也吓死夷人。
  魏军胜了,胜得异常“漂亮”。
  景帝带着雄厚的战争资本,凯旋返回皇城。史官、文武大臣大肆歌功颂德,把景帝捧成三皇五圣,文治武功,史上最强,千秋百代,万古流芳。
  局面稳定后,皇帝派卞留安迎回太后尊驾,对于夷虏惊吓母后致母后害病,皇帝表示定斩下然赤人头宽慰母后,并严惩鼓吹太后弃都城而逃的不忠不义臣子们。
  为防有人再惊吓母后,皇帝收御马监亲自保护景福宫安全。
  李太后幽居深宫,景福宫统御皇城内外时代一去不复返。
  
                  圩六回 从今后,空相忆 一江春水(下)2
  其后,魏景帝又借彻查郦山侯府通敌叛国案内情为由,继续迅速有效地铲除世家力量,先帝时代捧起来的公勋王侯世家,都在清算之列。
  满城血杀令人胆战心惊,盖世功勋又让无数年轻人看到甜美的梦想曙光。
  魏景帝大肆封赏有功之臣,建以元嘉龙虎榜,昭记京城守卫战。其中最为瞩目的是戴孝的夏侯氏庶子雍。
  景帝感慨忠肃公府满门忠烈,却后继无人,做主让夏侯雍拜其父正室乌氏为嫡母,继承夏侯府,并赐封夏侯逊遗孀岑氏四品诰命夫人。
  夏侯雍战时重伤,蒙幼时玩伴赵氏悉心照顾,二人并弃前嫌,雍决定择日迎娶赵氏。
  另一年轻功臣卡留安,虽为一介书生,却坚持守城,无顾死生,尽忠责,安社稷,同样以倾世无双之功与武将世家子夏侯雍并列,是为京都风云人物。
  他与李家姑娘相约内宫藏书阁,情不自禁宽衣解带之事,已然传为一段书生会才女传话,时人戏称卡留安为风流侍郎。
  魏景帝赐二子府第,并许婚定佳期,俩年轻少臣共小登科。
  成婚当日,皇城十里红妆,极尽显赫。
  二皇子啸带着皇帝的嘉勉旨意,亲自登门捧场,文武百官竞相恭贺,皆道新郎前程无量;一时,卞府风光无限,忠肃公府声名如日中天。
  皇帝虞家在战时转运物质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也让众人齐呼该给虞贵妃加点封赏。
  贵妃已是魏宫仅次于皇后一级的最高嫔妃,再上就赏无可赏了。

()好看的txt电子书
  这时,有御史弹劾东宫误国,应该去其身份再葬之。
  东宫太子深入北疆,自战事爆发,就没人听说过他的消息。文武众臣都以为他挂了,支持派纷纷上书立二皇子啸为皇储。
  池太师为首的内阁,这回和皇帝唱反调,道皇太子昊为嫡长子,生性仁孝,只是为奸臣蒙蔽,本身并无大错;而且太子是国之根本,任意废立,轻之动摇国之根本,社稷不稳,请皇帝慎之。
  稳重持成的大臣们都是反对废太子的,东宫伤亡消息未传,此时,应派人专访寻回方是正道。
  双方争执当头,后宫爆发刘国舅秽乱内廷丑闻。
  皇帝喝斥刘后管教家戚无方,又命宗室、大理寺、六扇门严查到底。刘国舅如何避过宫中禁军深入内闱,私通静妃,这是重点。佟常恩挖出一条线,顺藤摸瓜,查出当年玉轩殿事真相。
  育有长子的刘春容为称后,与家人、瑞王合谋,利用锦衣卫职务身份之便,买通当值人员,引诱醉酒的顾照光进入玉轩殿,欺凌当时的准太子妃池越溪。
  案情曝光,朝臣缄默。
  池太师再怎么支持中宫太子,也得为自己女儿喊声冤是不是。
  要知道,他只差一点点就做上国丈了。
  刘春容被废,刘国舅问罪,生死仅在一线之间。
  恰在此时,皇太子回鸾。
  所有人都揉眼睛:太子没死?就皇帝这滔天谋算,东宫竟能活着回到京师,看来他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的嘛。
  再一看随行护卫军,鹰头黑甲轻骑团。
  声名赫赫的顾家军王牌军团。
  众人了悟。
  刘惠山脱军帽,单膝跪,抱拳回旨:臣,奉宣同总兵提督兼制延馁宁三镇顾照光之命,护送国之储君东宫太子回京!
  一磕到底,所有黑甲轻骑团军士同脱黑盔,露出其额所缚孝带:臣,奉宣同总兵提督兼制延馁宁三镇顾照光之命,护送国之储君东宫太子回京!
  气氛沉郁悲怆,所有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有人都无言以对。
  有人笑顾照光傻,有人哭顾照光痴,有人叹顾照光狠,死了也摆皇帝一道。
  同年,一股乱军逼近副都建康,南方诸省齐齐告危。
  在魏景帝以京师为诱饵,把然赤重骑骗入关中包围圈时,南方倭匪在同一时间抢攻沿海城镇,烧杀抢虏无恶不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万万两,当年税民为负。
  一年过去,魏军镇压无能,匪盗依旧,魏朝安抚无力,流发变匪寇,大江南北商那怨声载道。
  魏朝诸多将领在干什么,别说他们在为顾家人不平,故意搞出这些事闹皇帝的心。
  他们没那么伟大,人死如灯灭,过分念旧不过让皇帝更有借口杀人而已。魏将们表示他们是很想打匪寇、夷骑,但是没有粮草,怎么行军;兵饷欠了三年,再不补人都跑光了,这仗还怎么打。
  户部东拼西凑,总算挤出大额军费。魏军们得齐粮饷补充,立马领兵出征,却是屡败屡战,战线越拖越长;三月一过,又再伸手讨要物资补充。
  二皇子请旨为皇帝解忧,魏将们很听话,二皇子指哪儿,他们就打哪儿,可就是打不赢敌人。
  前方将士及死去的人齐齐上奏:二皇子能力有限,请换个头头来。
  然而,在魏景帝拿世家人头做下酒菜的当口,换谁领兵,都摆不平这出乱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