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将星系统-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做法就实在有些过分了。

    因为众所周知,杨仪是诸葛亮的亲信,一直提倡与孙权联合,共同对抗刘和,在性情上急躁狭隘,睚眦必报,让关羽很是看不惯,现在诸葛亮竟然把这么一个人安排到他的身边工作,而且还是做具有监督性质的参军,这让关羽很是恼怒。

    于是当杨仪前来军中上任的时候,关羽根本不接受,甚至关羽义子关平还直接命亲兵将士杨仪给乱棍打出。

    杨仪受了这等委屈,立刻就向诸葛亮哭诉,说关平打的不是他,打的实际上是诸葛亮。

    对于这一点,诸葛亮自然是心知肚明,这分明就是杨仪的挑唆,其实诸葛亮任命杨仪,一方面是看中了杨仪的才干,此人虽然年轻,然而在筹备粮草、指定作战规划等方面非常有才能,如果用的好了,绝对是关羽的一个好助手,当然从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关羽的一次试探,看关羽能不能接受自己对他的安排,现在他果然见关羽态度强硬,并不接受自己的安排,虽然将杨仪训斥了一顿,可是心中仍然感到有些不舒服。

    于是诸葛亮就乘着关羽返回成都公干之际,再次提出任命杨仪的事情,并且明确指出了杨仪的才干。

    然而关羽却对此大家反对,说了杨仪的一堆不是,并说杨仪性情倨傲狭隘,到处得罪人,军中诸将全都不喜欢,并不适合到军中,希望诸葛亮不要安排他。

    既然关羽强烈反对,对方又同是刘备安排的托孤之臣,诸葛亮自然也不便说什么,尽管心中的不满越来越强,却也不便为了一个杨仪而导致将相失和的局面,所以只好将杨仪调到自己的身边做从事。

    之后诸葛亮又提出了一些人事任命,这些任命都是文官,被诸葛亮派到各地去做郡守,比如任命董和为犍为太守,伊籍为汉嘉太守,尹默为江阳太守,李恢为巴郡太守,而让关羽兼任梓潼太守,川西大都督,都督川西诸军事。

    与此同时,又准备派遣秦宓前去江东,与孙权讲和。

    “孔明,你,你这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些安排,纵然关羽再怎么笨,也知道诸葛亮的意图实际上是准备采取联结江东、共抗刘和的战略,不由得大惊失色,开口问道。

    却见诸葛亮拱手说道:“关将军,实不相瞒,亮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与江东讲和,最好是结成同盟,以便为我军的发展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吴蜀之间交战多年,双方都已经是筋疲力尽,吴公虽是刘和姻亲,然而对其并不十分信任,尤其是现在,主公病逝,刘和不仅不联合他攻打,反而压制孙权,令其不要出兵,这已经让孙权心中疑虑,如果我们在这时候主公结好,孙权一定会放下过去的成见,与我们一起结盟,而我军现在与刘和领地所接壤的地区不过是一汉中,这就相当于是借助孙权为我守住边界,我军只需驻守白水关,就能将刘和大军阻挡在国门之外,关将军你率军亲自驻守,而我们则乘着刘和与孙权战争之际发展自己,一旦将来有机会,或可北上中原,攻入长安,即便不能,寻找机会攻占汉中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只要汉中为我军所有,我们就能随时威胁刘和的雍凉和长安地区,令他不得不分兵把守……”

    关羽听说之后不由得大为震惊,指着诸葛亮说道:“嘿嘿,孔明,你可知道你在做什么?之前如果不是秦公在天子面前保奏,并且亲自出面压制孙权,禅儿的位子如何能够坐得稳?恐怕到时候不需孙权进攻,我益州就要分崩离析了,哪里还有今天?现在你竟然不顾对我们有恩的秦公,反而去结好我们的大仇人孙权,你,你有何居心?我知道你兄长在江东出仕,你们兄弟两个都在做着实现江东与益州联合的打算,以便改变你们彼此为敌的尴尬局面,可是这也不是你出卖我益州利益的理由啊,再说了,我益州内附秦公,以图内部的稳定发展,这可是大哥亲自指定的战略,你怎能背弃?大哥尸骨未寒,你就敢擅自更改大哥的战略,实在是好大的胆子!”

    诸葛亮毕竟只是一个二十三四岁的青年,虽然智力超群,为人冷静,然而这时候受到关羽如此指责,却也有些难以承受,对着关羽说道:“关将军,你要知道,主公之所以病逝,主要是因为受到刘和册封孙权的刺激,感觉到刘和的反复无常,对前途失望,这才抑郁而终,由此说来,这刘和其实是害死主公的主谋,我们要想为主公雪恨,定要针对刘和,亮提出联合江东,共抗刘和,是为公也,并非为私,虽然主公临终之际并未说起我军对刘和的战略,然而我相信主公一定会支持联合江东之事,故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亮也不算是背弃主公,亮正是为了能够让主公的基业能够长久延续下去,这才改弦更张,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我们如何能够胶柱鼓瑟,不知变通?”

第五百零四章 关羽的决心() 
“你说谁胶柱鼓瑟,不知变通?”关羽听诸葛亮如此说话,顿时大怒,指着诸葛亮说道:“关某尊重你,主要是看在大哥的面子上,可是你如果连我大哥的遗命都敢不顾,我又何必给你面子?哼,这益州的基业是我大哥的,不是你诸葛亮的,你想要将这份基业拱手送给孙权,我可不答应,你今天的这些任命,请恕我无法通过,前线军情紧急,请恕我不能奉陪了!”

    关羽说完之后,竟然拂袖而去,只留下了一脸呆滞的诸葛亮。

    看着关羽远去的背影,诸葛亮深深叹了一口气,然后缓缓说道:“竖子不足与谋!”

    这一句话体现了诸葛亮对关羽的极度失望。

    然而让诸葛亮想不到的是,关羽对他更加失望,认为他擅自改动了大哥刘备的战略,竟然对仇敌孙权妥协,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在回府之后,关羽闷闷的呆了一天,准备返回江州,虽然他知道矛盾依旧存在,而且看起来还不可调和,然而现在还要顾全大局,所以索性来他个眼不见心不烦。

    就在这时,只见亲兵前来禀报,说是廖立求见。

    关羽知道刘备对廖立十分重视,又知道廖立极力主张与刘和联合,而这廖立又对他十分尊敬,所以立刻礼貌的命人请进来。

    “下官廖立见过关将军。”见了关羽之后,廖立执礼甚恭,充满崇敬的下拜。

    关羽见状自然心中很是受用,连忙还礼,两人落座之后就问道:“不知公渊先生来见羽,有何指教?”

    只见廖立神色一暗,轻轻叹道:“今日公与孔明之争,立全都看到了,不得不说,二位都是一心为公,然则因为在看法上有分歧,所以才导致今日之争。”

    关羽一听这话,顿时大起知己之感,轻轻叹道;“是啊,这一点我也明白,然而却事关我军的前途命运,纵然羽不想争,也不能不争,公渊,你是我军中智谋仅次于孔明的人物,今日公正地说一说,我与孔明到底谁的方案更加有利于国家?”

    “自然是关将军了,众所皆知,吴公虽然力量看起来不算弱,可是比起秦公来说还是差的太远,更何况他本是外姓,对外根本没有号召力,不像秦公和蜀公乃是汉室宗亲,将来成就有限,称公也就是他的极限了而他的陆军根本就不敢与秦公的陆军交手,只能依靠长江天堑与秦公相对峙,可是秦公尽收荆州精英,想找出精熟水军战法的人才,训练水军将士也不是什么难事,立相信过不了几年,秦公就能席卷江东,如果我们跟着秦公,到时候乘机恢复故土,也不是什么难事,诸葛公虽智,可是对秦公一直采取敌对态度,这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你说的又何尝不是啊?”关羽听了廖立的话,顿时轻轻叹道:“怪不得大哥生前对你如此赞誉,如今看起来不是没有道理,孔明的智慧用于行军打仗或许还成,可是用于搞外交的话,目光还是有些不够远大。”

    “可是诸葛先生现在正掌控着我国的内政外交,如果他强行派人前去联合吴公,这也会是我们的一场麻烦,最起码秦公那里不好看,即便秦公心怀广阔,恐怕也会怀疑我们的动机,这样的话,我们所带来的麻烦可着实不小啊。”廖立满脸的忧虑,轻轻叹道。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关羽听了廖立的话,脸上也现出了浓浓的忧虑之色,对廖立说道。

    廖立思索了片刻,然后迟疑着说道:“立倒是有一个主意,然而却不敢说。”

    “哦?先生有何妙计?但说无妨。”

    “那我就说了”,廖立又是迟疑了片刻,最后咬牙说道:“君侯,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诸葛先生与主公之间在一开始就有分歧,主公志在兴复汉室,而诸葛先生却志在割据一方,正是因为这一点的不同,所以诸葛先生一直在强调与江东结盟,以便保住这片基业,而江东却志在两分天下,故此不惜采取任何手段夺我疆土,并我州郡,现在其目的达成,接下来肯定会想办法固守疆土,因此与我军结盟也不是没有可能,然而这前提就是我军不再对故土心存幻想,并且坚定的和他一起抵抗秦公。如果将军答应这样做,我益州固然能够因此而保存四五十年,然而这却会造成江南出现一个与我大汉分庭抗礼的王朝,江东孙氏之皇位相传,这一切竟都是将军所促成,若干年之后,史官记录历史,将军将是我大汉分裂的第一罪人。”

    廖立看了看深受震动的关羽,心中暗笑,随即又沉声说道:“而这队伍我军能够带来的好处是什么?也就是拥有者半个益州八个郡,甚至为了保全这八个郡不惜对贼人委曲求全,而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是鉴于秦公没有实力完成一统的基础之上,然而如果秦公坚持统率大军先攻我益州,不知将军有几成把握保全?”

    “这……恐怕一成把握也没有。”关羽想到了刘和麾下那些武技高超的顶级战将,比如赵云、马超、徐晃等人,每一个他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