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将星系统-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兀突骨的死给将士们带来了莫大的震动,他们平常把兀突骨当成神灵一般崇拜,可是没想到现在竟然被对方一刀斩杀,足见对方是多么的神威凛凛?以他们这点战力,如何能够与之相抗?

    “我们,我们投降!”到了现在,明明知道即便投降也免不了一死,可是能够多活一刻是一刻,再说了,即便是被坑杀,死了也是被留一具全尸,总比被火烧的面目全非要好得多吧?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之下,那些还没有被火烧着的蛮军将士纷纷跪地投降,整座山谷之中再也没有一个敢于抵抗的蛮军将士。

    “嘿嘿,不要以为你们投降了,我就不杀你们。”看着那些投降的蛮兵将士们,关羽一脸的冷笑,默默的说道。

    接下来不久,关羽果然将那些蛮兵将士们全部坑杀,这是遵照刘和的命令执行的,其他将领也说不出什么来,更何况其他将士已经知道刘和这么做的原因,所以也都没有再说什么。

    等到最后清理完战场,刘和论功行赏的时候,首先对周瑜发动火攻,烧死藤甲军大部分兵力进行赏赐,封周瑜为舒侯(县侯),并且拟定周瑜为此战的首功。

    然而周瑜却上前说道:“主公,非是末将谦逊,实在是瑜不敢居此首功,此战的首功乃是关将军,此战关将军不仅成功诱敌,将贼军引诱到伏击圈之内,而且还杀死了贼兵主将兀突骨,这等大功理应位于瑜之前列,若是主公偏私,虽然末将窃喜,唯恐众将士心寒,还请主公三思。”

    “哦?照公瑾所言,这兀突骨原来是关将军所杀?关将军,此事可是有的。”刘和听了周瑜所言,看向关羽,开口问道。

    “回禀大王,此事的确是有,这全是末将侥幸,方能斩杀这兀突骨,不值得什么。”关羽虽然谦逊,可是脸上却带着一抹得意,因为斩杀敌方大将这种功劳对他虽然算不了什么,可是这种名望却是他十分喜欢的。

    “只不过今天却要承了周瑜这小子的情,实在有些没面子。”关羽想到这里,连忙拒绝道:“大王,这也只是侥幸,如果不是周大都督的一把火,兀突骨绝对不会愚蠢到与末将硬拼,所以,如果说起来,还是周大都督功劳更大一些,末将同意以他的功劳居首!”

    “哦?传闻之中关将军与公瑾有些不和,如今看起来这一切都只是传闻而已,没有一点实施的根据,小王亲眼所见,关将军与公瑾之间互相推让军功,这足可证明你们之间的感情。”刘和看到这一幕,很是欣慰的说道。

    关羽听到这些,却是暗暗翻白眼,心中腹诽道:“狗屁的感情,只不过他要将这首功让给我,难道我看不出来?嘿嘿,关某可是不瞎,以这小子的能力,既然别的地方都能引起烈火,自然兀突骨这贼子所在的地方也能引起烈火,可是他却偏偏不放火,还把兀突骨逼到我那里,明摆着是送这场功劳于我。然而我关某岂是那种随意受人好处之人?自然不会贪他这份便宜,如果真是受了,那我以后岂不是要对他心存感激?”

    然而刘和却是说道:“既然关将军阵斩兀突骨,又完美的实现了诱敌的计划,自然要记为首功。”

    随后刘和上表天子,册封关羽为解侯(县侯),允许世袭,同时又赏赐千万钱,绢万匹。

    关羽见状连忙推辞,然而刘和十分坚决的要求关羽接受,并且正色说道:“关将军你可知道?论功行赏历来是小王一贯的做法,如果纪爱你郭俊立了首功而不受赏,你让其他将士如何好意思接受赏赐?这样一来,法令无法执行,军纪大坏,最终的结局不过是将军落了一个好名声,而小王最终军纪混乱,以后再打仗的时候,再也无人效力,这样的结局恐怕不是你我所乐于看到的吧?”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只能向刘和道歉,无奈的接受赏赐,同时心中暗暗叹息了一口气:“如今看来,既然周瑜小儿主动向我示好,我也只能承他这份情,不再计较之前的事情了,好在周瑜惧怕于我,心中也充满了歉疚,我这口气也算是出得匀实了,如果再斤斤计较的话,也不是大丈夫所为。”

第六百零七章 三国版的将相和() 
其实现在的关羽已经不是正是上的关羽,自从刘和穿越过来之后,他的性格渐渐地演变成了演义中的那个关羽,也就是被称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关羽。

    关羽既然被誉为忠义的象征,所以这个“义”字还是必须要守的,既然他无奈的接受了刘和的封赏,也就相当于是接受了周瑜的好意,再加上自己过去种种也只是双方各为其主,现在彼此既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也没有必要这样僵持下去,所以就选择了原谅周瑜。

    不过纵然是选择了原谅,因为周瑜的主动示好,关羽的心中还是存在着一定优越感的:“纵然是当初各为其主,可是周瑜毕竟做了对不住我的事情,要不然为何会向我服软,而且还主动向我示好?甚至于竟然将攻破兀突骨大军的首功都乖乖让给我,他莫非是怕了我了?”

    关羽想了想,觉得自己的猜测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来说,尽管自己的故主是刘备和刘禅父子,可是他们毕竟是汉室宗亲,在地位上可是比周瑜的故主孙权强了太多了,更何况刘和已经答应,给予刘备父子以莫大的荣耀,而反观孙权,现在却只是一个受到严密监督的侯爵,其爵位只是跟自己不相上下而已。

    其次,周瑜虽然地位不低,可是自从投降了刘和之后又立下了多少功劳呢?可是自己却不一样,斩杀高定,斩杀木鹿大王,斩杀兀突骨,哪一项功劳不是大功?所以现在周瑜对自己如此恭敬,还不是怕自己以后地位高了会给他小鞋穿?

    所以关羽以后每当见到周瑜之后就一副长辈遇到了小辈的姿态,倚老卖老,摆资格,讲资历等等,无所不用其极,总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而接下来周瑜的表现也让关羽感到他的猜测是真实的,因为自从那一天自己立功受赏之后,周瑜每次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的吹捧自己过去那些光辉的战绩,对自己表示景仰之情,在正面相遇的时候,周瑜也总是命令他的人先行避让,等关羽离开之后才继续上路。

    周瑜的这一番表现自然让关羽感到很满意,可是周瑜麾下的众将士却全都感到不忿,江东的一些旧将如黄盖对此很是恼恨,对着周瑜说道:“大都督,我本来以为你为人正直,性格刚强,却没想到竟然是一个如此懦弱之人,那关羽有什么了不起?为何你见了他竟如此惧怕?当面阿谀奉承,哪怕是走对头的时候都要在一旁避让,背后也从不敢说起他的一丝不是,难道我们刚强正直的大都督如今竟然变成了如此一个胆小怕事,见风使舵的小人了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便请求主公,调出你的江东水军行列之中,黄盖虽然不才,却也羞与小人为伍!”

    不仅仅是黄盖,跟随周瑜一起来的吕蒙也是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想必故旧之人如果看到你这个样子,也都要与你割席绝交吧?如果你继续如此的话,我吕蒙首先便与你割席绝交!”

    周瑜见状,对着黄盖和吕蒙拱了拱手,然后说道:“黄老将军,子明,你们二人与我相交多年,也知道我的为人,我周瑜是不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难道你们二位还不知道吗?再说了,我周瑜服过孙伯符,现在也膺服主公的雄才大略,可是却从来没有怕过谁?你们难道没有听过将相和的故事吗?当初蔺相如为何对廉颇忍让?还不是为了赵国局势的稳定?瑜也是这个目的,当初我与关公分列不同阵营,对他尚不惧怕,今日同归主公麾下,难道还会对他有所惧怕?之所以对他恭敬,不过是不想与关羽内争而已,否则的话,如何对得起主公的信任和恩遇?我为了顾全大局,忍让一下,却换来与关公之间的无隙合作,这笔买卖岂不是很划算?”

    黄盖和吕蒙听了周瑜所说的话,顿时对周瑜的胸怀大度佩服不已,并且连忙道歉不已,同时还表示,一定对知交故旧解释此事,澄清误会。

    随后没有多久,周瑜的话就悄悄流传开来,刘和在听到这一番话之后,顿时暗暗点头对周瑜称赞不已,其实对于这件事,尤其是对于关羽的心理,他把握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只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所以才没有插手此事,现在见时机成熟,连忙部署人手,将周瑜的话“流传”到关羽的耳中。

    关羽在听到周瑜的这一番话之后,心中顿时豁然开朗,终于明白周瑜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团结稳定的大局而甘愿委曲求全的一片苦心。

    想到这里,关羽感到十分惭愧,对方能够为了安定团结的大局而委屈自己,难道自己就不能这样做吗?亏的自己还以忠义自诩,可是这种做法如何配得上这个“义”字?

    “古代有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的故事广为流传,令赵国安如泰山,我虽然没有廉颇在赵国那样的身份地位,可是难道连这份气度都没有吗?这一次我也来一次现代版的负荆请罪,彻底弥合与周大都督之间的嫌隙,令我军内部团结无隙,彻底争取这次平蛮之战的胜利,救出禅儿。”

    关羽想到这里,便下定决心,肉袒负荆,到周瑜的门上请罪,见到周雨之后立刻开口认错道:“羽之前气量狭小,意气用事,不理解大都督的一片苦心,今日特来请罪,还请大都督大人不记小人过,原谅我这一回,自今之后我将诚心改过,绝不会再有这种行为”。

    周瑜看到这一幕,顿时感动不已的说道:“关将军如此,实在是折煞瑜了。说句实话,瑜的确对关将军十分佩服,今日关将军能够亲来请罪,足见一番赤诚,瑜今后如不以诚相待,必教我死于乱箭之下,死无葬身之地!”

    关羽见状连连谦逊,一时之间两人心结尽去,后来竟然成了一队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