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将星系统-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着这一丝暖意,刘禅在第二天一早就辞别刘和,孤身上路前往长安,在这其中他有好几次产生了想去见一见诸葛亮或者关张的冲动,以便给刘和带来一些麻烦,后来一想想,这样做根本没有任何必要,以自己这位父亲的手段,估计诸葛亮和关羽张飞早就对他竭尽忠诚了,怎么可能会受到自己的离间?自己纵有手段,在他面前估计只是小儿科。

第六百一十九章 汉中王!() 
刘禅一个人孤零零的走在前往长安的路上,然而他却并不感到孤单,因为他知道在这天下还有一个人在默默地关注着自己。

    “一直到最后,他都没有提出我的归宿,难道竟是真的默认让我继承父亲的血脉传承?以他堂堂当代第一诸侯的骄傲,竟然能够做到这一步,实在令人佩服。”

    刘禅默默思索了一路,直到来到长安之后,看到这满目的繁华与自己格格不入,心中再度充满了哀叹:“相对于这繁华的长安,我只是一个不相干的看客,我甚至都不知道今天晚上将在何处休息?”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中年文士走上前来,小声地说道:“请问先生,莫非是蜀公?”

    “正是,不知足下是。。。。。。”看到来人很是陌生,刘禅奇怪地问道。

    只见来人说道:“下官乃是司隶校尉钟繇,奉主公之命迎接蜀公的,下官再次苦候了三日,现在终于见到蜀公本人,蜀公一路劳顿,颇受风尘之苦,快快随下官一起入城,主公已在城内为蜀公安排好了住处,那里仆役丫鬟一应俱全,蜀公可直接入住,若是对下人不满意,随时可以告诉下官,下官立刻为蜀公更换。”

    “原来足下竟然是钟先生,劳钟先生亲自迎接,禅何以克当?”刘禅一听,原来来人竟然是刘和麾下最重要的心腹大臣之一钟繇,连忙恭敬行礼,这时候他见钟繇伸出手来,要接过他手中的马缰绳,连忙说道:“先生莫要如此,禅这一路并没有感到丝毫疲累,这马自己牵过去就行。”

    这倒不是刘禅故作谦虚,实际上这一路虽然风尘仆仆,他却的确没有感到疲累,这自然是刘和将他的武力属性提升到巅峰的原因所致,一路感受着自身体力的充裕,刘禅很能体会到刘和对自己的不一样的情感。

    钟繇对此却是不信,坚持要接过马匹,刘禅怎么好意思将马缰绳递过去?所以也是连忙推脱,坚持不肯递过去,最后无奈之下,钟繇只好命自己的亲兵接过马匹,要求其送到紧邻秦王府的那一座豪宅之中。

    刘禅连忙道谢,钟繇却说这都是主公刘和的安排,他只是执行命令而已。

    钟繇说的也是实话,甚至他都不明白,主公刘和为何对一个普通诸侯给予如此高的待遇,不过作为刘和的心腹大臣,钟繇也知道不该问的不问,所以尽管心中纳闷,还是竭尽全力的去执行。

    刘禅在钟繇的引领下来到自己的住宅,发现那里装饰得富丽堂皇,丫鬟仆役全都恭谨能干,种种条件竟然比自己在成都做一方诸侯的时候还要好,顿时也是咋舌,真没想到刘和对自己还是颇为照顾的。

    而更加令他震惊的还在后面,第二天一早,刘禅突然听下人禀报,说是天使来到,要他出去迎接。

    刘禅心中诧异,连忙出去迎接,却见那天使拿出了一封诏书,只见诏书中写道:“故益州牧、蜀公备之子禅,为人孝悌聪敏,昔日为我大汉开疆拓土,今又在蛮王威胁之下气节不改,扬我大汉之威,劳苦功高,故此册封为汉中王。。。。。。”

    “这,这,汉中王?怎么会给我这么高的封赏?而且还直接以父亲(刘备)之子的名义,这样说来,他竟然真的同意我的说法,让我继承父亲的后嗣,这等胸怀实在令人感佩,不得不说,连我也都被他这种做法所感动了呢。”

    刘禅心中暗暗感叹,他根本没有想到刘和竟然给他这样的优待,这不仅仅是对自己,更是对养父刘备的一种肯定,而这才是最令刘禅所感动的地方。

    刘禅不知道,刘和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固然是完成当初对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的许诺,以便收买人心,另一方面也的确是对刘禅弥补这么多年的父爱缺失,同时也有一点点对刘备夫妇的歉疚,不管如何,不管是不是有意,自己这样做的确有些对不住他们,尤其是甘氏和糜氏,自己无意间的行为却对两个可怜的女子造成了伤害,相信她们这一生也都会受到那件事的影响。

    被灭过被迫投降的蜀公刘禅竟然被封王,这在整个大汉都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纵然只是一个郡王,与刘和的亲王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然而这种待遇却早已让许多诸侯眼睛都红了,要知道整个汉朝自从当年高祖与刘氏子弟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之后,非刘姓的官员最多也就是封侯(吕后和王莽特殊时期除外),即便是萧何这么大功的人也只是封了个留侯,后来东汉光武帝的时候,麾下云台二十八将立功甚大,也只是封侯而已。直到最近几年才出现掌控朝廷的曹**迫天子封其为楚公,封孙权为吴公,不过这也没有打破“不得封王”的禁忌。

    然而刘禅现在以一个投降给刘和的诸侯,竟然被封王,这是在令人震惊。

    虽然刘禅的父亲刘备也算是汉室宗亲,可是却跟刘和这种正派的汉室宗亲不一样,他这个汉室宗亲却实在太久远了,简直就可以被当作是异姓来对待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封侯也就顶天了,现在竟然被封王,自然令天下震动。

    不过尽管如此,因为刘禅毕竟姓刘,也是高祖的血脉,从制度上来说根本没有违背高祖的祖训,所以也没有人以此来指责刘和,只不过他们心中都在暗暗猜测,这是不是刘和与刘禅暗中做好了约定,或许这是刘禅投降给他的条件?

    然而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人对此却是心中跟明镜一般,直到这是刘和在兑现当初对他们的承诺,因此全都发誓效忠刘和。

    关羽和张飞本来就已经归降,这对刘和没有太大的影响,可是诸葛亮的归降却让刘和极为的激动和兴奋,因为他终于把演义中的第一神奇人物招揽到了自己的麾下。

第六百二十章 诸葛亮的特性() 
“不才诸葛亮见过大王。”再次见到刘和,诸葛亮的心中也是挺激动的,之前自己忠诚于刘备父子,这是基于一份对于刘备托孤之情的感激之情,基于刘备对于自己的赏识和知遇之恩,然而之后由于与关羽之间的矛盾,导致自己这颗报恩的心渐渐淡了下来,心灰意冷的诸葛亮于是提出致仕,隐居于成都乡郊。

    后来眼见关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蜀国故土尽复,即便是诸葛亮也是心中感慨不已,然而后来关羽竟然想着举兵对抗刘和,欲将蜀国置于危难之下,诸葛亮这时候才听信了杨仪的挑拨,发动兵变,夺取了蜀国大权,然而之后关羽却又转而投向刘和,自己反而成了导致蜀国灭亡的主要责任人,剧情的反转让诸葛亮有些不适应,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尽全力抵抗,可是最可悲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杨仪竟然在关键时刻给自己捅了一刀子,挟持刘禅和百官家眷逃往建宁,从而造成了一场更大的劫难,在这时候诸葛亮终于承认自己无力回天,于是以自己投降为条件,希望刘和能够帮他救出刘禅。

    在诸葛亮看来,既然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主公刘禅遭受这样一场灾难,自己就应该负责,必须想办法将主公救出来,为此哪怕是付出一切都无所谓,包括自己的性命,反过来说,既然性命都能豁出去,仅仅为刘和出几年力气又算得了什么?大不了等到天下重归一统之后,自己卸去一切职务,终老田园以明志。

    不过尽管如此,诸葛亮也认为等到救出刘禅之后,最多也只是给刘禅保留爵位,想要获得其他的什么待遇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刘和对待刘禅再苛刻一些,自己就可以以此为理由,给他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甚至找个机会辞职不干。

    然而当听说刘和竟然直接册封刘禅为汉中王,让刘禅的爵位达到了刘备当初也只是敢想想却最终没有实现的目标时,诸葛亮的心弦被狠狠的拨动了,他到现在才终于愿意承认,刘和的确是一位胸怀广阔的明主,这种大手笔他真的难以想象有谁能够做到。

    所以诸葛亮决定尽心尽力的辅佐刘和,直到将来天下重归一统之后,自己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趋势之下,诸葛亮从自己隐居的成都向下出发,一路来到建宁城外的军营中,拜见刘和,并且向刘和表示效忠之意。

    “诸葛先生不远千里前来见小王,不知有何见教?”刘和看到诸葛亮到来,自然也能看明白他的意图,连忙笑着问道。

    “亮见大王率军攻破孟获,到如今已过了十余日,孟获不断地增兵,大王对此不予理会,莫非别有所图?”诸葛亮自然不能说我来向你投降表示效忠这样的话,而是以替刘和着想,为刘和出主意的方式表示这个意思。

    刘和自然是闻弦歌而知雅意,心中暗暗高兴,点头说道:“正是这样,然而在这过程中还有一点为难,这让小王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退兵?”

    “不知大王有何疑难?如果能有用到亮之处,定然义不容辞。”

    “能有先生帮忙,想来这个疑难算不了什么了。”刘和要的就是诸葛亮这句话,连忙说道:“事情是这样的,小王本来的打算是,故意让孟获增兵,然后给他来个毕其功于一役,等到蛮兵足够多了,我却围而不攻,慢慢降低其心防,等到其彻底失去防范意识之时再率军发起猛攻,一举破城,然而我最担心的是,蛮兵之中尚有数千象兵,这些象兵在野战之时不足虑,可是在破城之时,如果对方以之顽抗,我军总然取胜,也定然会损失惨重,这是我不愿看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