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时代-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提前的起义成功了。

    看了通篇的情报。杨元钊才知道,多年前跟张静江的会面,是这一次起义能够成功的关键,看着上面列出来的人名,绝大多数,都是曾经东北,被冯玉祥培养出来的军官和士兵。

    当年的冯玉祥在东北的时候,累计帮助同盟会培养了500名合格的士兵,这些士兵,没有跟着冯玉祥前来包头,反而进入到了同盟会军事委员会之中,这是在1909年七八月分,才出现的新组织,以黄兴为主,纳入了一批同盟会中,有军事指挥能力的会员,并且开始切实的布局。

    1909年,正是南方新军大幅度的扩展的机会,摄政王上台之后,为了打压袁世凯,各地大量编练新军,包头因此而受益,其他的地方也一样,有了西北这个变数,加上杨元钊似有若无的支持,同盟会比史实,早了很多年拥有了各种实业,源源不断的为同盟会提供资金,有钱有枪之后,武装力量几乎是没有任何的问题,同盟会不但在南方拥有了4支直接统治,营以上的部队,在各地新军之中也加强和渗透和布局,接着南京南方会操的机会,把同盟会的力量集中到了南京。

    2个镇的新军,在同盟会的直接领导之下,差不多有四分之一,还有二分之一是受到影响,其中大半的底层军官都有革命的倾向,这些基础加上最近从南方各地赶来的军队,总计3万多人,在孙中山和黄兴的秘密指挥下,在会操之中,偷偷的更换了实弹,然后突然发动,一举的控制了高层清官和军火库。

    接下来,事情几乎是顺理成章的,总督衙门,布政司,监狱,藩库等重要部门,一个接着一个的被攻下,并且击溃了江苏的绿营之后,整个江苏再也没有抵挡革命党兵锋的大股武装力量了,他们开始宣布,南京独立,号召全体人民,反抗清政府暴政,成立民主共和政府,共同决定中国的命运。

    乱了,彻底的都乱了,本来杨元钊的目的是到1911年抱大腿,趁着辛亥革命来做事,却没想到,一个报纸的消息,让清廷把目光直接的对准着他,北洋军四个镇被他死死拖在张家口,寸步不能动,南方薄弱之下,革命党看到了时机,这么一起义,比武昌起义的准备强多了,新军的实力也上了一个台阶,不但有同盟会重金打造的4个营,差不多3000人的核心,还有最少3万新军和2万多受到基本的军事训练的基本士兵,还有500名以上,受到过普通的军校训练或者是有陆士背景的留学生,在军事上,同盟会掌握了一支不弱的力量。

    不过接下来传来的消息,并不怎么的好,孙中山和黄兴,在张静江的支持之下,过去2年时间之中,培养了不少的嫡系,但是同盟会本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哪怕孙中山搞什么个人崇拜,差点让同盟会分崩离析,在南京首义之后,他们不是继续的控制整个江苏,而是在南京争权夺利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所谓元老,带着一点点部队和革命志士,前往南京,他们都知道,南京或许是未来革命的中心了。

    虽然对大部分元老而言,南京或许不如包头,但是这里熟悉,资格放在这里,怎么也能够占据一个高位,包头那边听说了,唯才是举,看能力和贡献度,想要一下子占据高位,是绝对不可能的。

    混乱的南京和混乱的南方,到处都是争权夺利和抢地盘,甚至还出现,为了一块地盘,同为革命党的对战的,不是这个通电独立了,就是那个通电下野了,杨元钊这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跟他们比起来,包头真的是异类。

    从南京独立开始,关于起义的烽火,似乎在这一刻被引发起来,特别是在的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遍地烽火之下,似乎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当南京的烽火传遍中国的时候,南昌,杭州,福州,广州,南宁,一个个的烽火冒起来,各个革命党,开始了一系列的起义,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中,起义和宣布独立的省有6个,加上山西和蒙古,基本上清廷的半壁江山,顿时岌岌可危了,东南都没有几个听从中枢的。

    上海,这个混乱南方少数几个平静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租界,不管是有心革命的,还是浑水摸鱼的,都不敢对这里动手,因为这代表着这个世界上最强的列强,南京独立之后,一部分直属于孙中山的同盟会成员,提出了解放上海,占据这个中国最大的金融城市和港口,但是还没等出兵,从英法德美共同发出的警告,就下来了,甚至英法德都不同程度的增兵了,强横的舰队和陆军,进入到了租借,警告革命党不要轻举妄动,这让同盟会的举措,几乎是一下子缩了回去。

    一个个的坏消息,传到了京城,清廷彻底的乱了,本身因为包头的存在,打败了北洋军,张家口的对持,就牵动了无数人的心,现在南方干脆独立了,以前的东南互保,南方的督抚们听调不听宣的,但总体而言,还保持了表面上的听令,清廷还是能够获得一些收益,再怎么说,南方是钱粮之地,一点点,也足以让清廷获得很大的收益。

    混乱争吵了几天,最终,决议出来了,电令北洋立刻回归,不用管包头。

    当电报发到了段祺瑞这里,段祺瑞面面相觑,电报不是陆军部发的,而是中枢直接的票拟,这样的命令根本不起任何的作用,再说了,谁会这么脑残的下命令,跟包头的新军还在接触的时候,如果立刻撤军,被包头新军追着尾巴打的话,北洋军还不完蛋,几个月对战,他不能说完全了解,却对包头新军的实力有一定的认识,如果没协商好,贸然的退兵,说不定,全身而退都不可能。

    进退两难之下,段祺瑞还是直接给陆军部的徐世昌和袁世凯双双的发报,汇报现在的情况请求指示,徐世昌的是很快就回过来了,告诉段祺瑞,中枢的票拟,当时直接被他顶回去了,让段祺瑞静观其变。

    段祺瑞的打算也是如此,可是这么的静观其变都几个月了,长期驻扎在外,钱如同流水一样的花去,后面稍稍好一点,算下来,最多支持半年,他需要考虑撤退的事情了,就看袁大人那里的回话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触袁世凯() 
袁宅,杨度兴奋的冲入到袁世凯的书房,兴奋的说道:“东翁,大喜啊,中枢发来急电,东翁可以起复了的!”

    其实早在一周之前,袁世凯就接到了段祺瑞和徐世昌的电报,回复段祺瑞让他稳住之后,他就在等中枢的反应,久经宦海的袁世凯,很清楚,机会到了,可是真正到来的时候,他却有些犹豫了。

    袁世凯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否则的话,当年的戊戌变法,他就不会选择太后慈禧,背叛了一直都支持他的光绪,因为他知道,谁是真正的掌权者。

    现在起复就在眼前,他却有些拿不定主意,袁世凯摸着光光的脑袋,如果换成一年前,确切的说,是八九个月之前,他回立刻的欣然接受这个,掌控了北洋军,这个强悍的武装之后,他立刻会成为,整个中国,最有权势,甚至是有可能问鼎最高的位置,可是现在,一个包头,就让他的北洋军啃不下来的,这个时候坐上直隶总督的位置,岂不是自讨苦吃,还有南方的滚滚大势,乱成了一锅粥。

    “杨度,你说我是否一定要起复!”袁世凯有些不敢确定的说道。

    “东翁此言差矣,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机会,我看包头的所作所为,基本上,没有主动进攻过,也就是说,包头认定,这是他们的势力范围,轻易不会迈出一步的,现在东南,诸多革命党乱成一团,他们无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这个时候,东翁不出马力挽狂澜。又有谁能够收拾残局呢?”杨度激动不已的说道,他一句话,说道了袁世凯的心底里面去了,袁世凯一摸脑袋,道:“真的是这样么?”

    “这样。东翁不如让四镇后撤50公里,撤出张家口,看他们如何的反应,以此判定我们接下来应该干什么。”

    袁世凯想了一下,道:“这倒是一个办法,那就这么办。你来拟电文吧。”

    电文很快通过秘密频道,发送了出去,段祺瑞接到了电文,微微的有些不解,却还是执行了袁世凯的命令。后撤50公里,几乎已经撤出了张家口,在张家口东边的一个小站暂时按营寨扎。当然了,不是一下子全撤,分批分类,整个撤退用了4天的时间,幸运的是,对方没有追上来。

    蔡锷一直都再关注着这边的情况。说实话,他现在的一个师,差不多2万多人。加上临时到这里进行战场训练的新兵,一共是4万多,实力上,跟对方不错上下,几个月的严格训练,让他拥有了相当的本钱。真的要是正面对抗,依靠着火力的优势。冲破对方的防御,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可是这样一来。伤亡就无法保证,包头这边,跟中国其他的城市,甚至是军队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死一个人的抚恤,太过庞大了,几乎是死一个人,最少在短期内,会付出800元以上,长期,可能是一两千块都不止,这可是10来挺马克沁的价格,所以,在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之下,蔡锷是不准备野战。

    不过段祺瑞的主动后撤,还是让他看到了机会,不管如何,这是一个全歼北洋军的好机会,这段时间包头支援的一批重型卡车,都经过了简单的处理,架上马克沁重机枪,用来追击是最好。

    蔡锷犹豫了少许,还是给总部发了电报,包头的意思他有些明白,暂时先经营好山西和蒙古,一旦这些整合成一片,都有了包头现在的发展状态的话,吞并周围,几乎是顺理成章的。

    电文很快就回复过来了,包头也好,第一军也好,一直都在关注着张家口的前线,是他们在前线抵挡住北洋军的兵锋,他们才能够成功的在后面发展,现在铁路公路都已经开工,一些在包头和太原之间的城市,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