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昭华-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昭华还是蛮喜欢他的,高燧不仅面貌和徐王妃长得很像,性子也文文静静秀秀气气地,还很有礼貌,完全和高煦不同,高煦就是眼里潜藏着轻谑和不羁。

    “安阳郡王是刚给王妃问安出来吗?”张昭华问道。

    “是,”高燧抿起嘴角笑了一下:“陪母亲说了说话,若论晨昏定省,我们都做得不及嫂子,方才母亲还说呢,说我孝心倒是有,孝行却不怎么见。”

    “母亲过誉我了,”张昭华道:“我只是每日都有闲暇罢了,安阳郡王还有世子,每日都要进讲进学,功课最不能落下,且也是重中之重,哪里能与我这大闲人作比较?”

    “是了,今日还有课业要听,”高燧道:“那我便先行一步,向嫂子告辞了。”

    张昭华目送他离去,进了院中看到一群麻雀儿惊得飞起,地上还散落零星几颗糠皮,张昭华看了就笑道:“高阳郡王是把雀儿当鸡喂了,其实雀儿更爱吃麸皮。”

    等进了中殿,就看到徐王妃还端着一碗药小口小口抿着,为什么张昭华确定是药而不是甜汤或者其他饮品,只需看王妃不自觉流露出的为难神色就知道了。她吃了一惊,以为王妃的咳疾一直拖延到现在,不由得忧疑起来。

    徐王妃就笑道:“是刘医正开的降气汤,能对我这个咳嗽喘满、上盛下虚的症候,也不算是药,只做是饭后一碗理气罢了。”

    张昭华放下心来道:“既然是顺气的汤药,那就是说今春的痼咳算是过去了,只是母亲还是要多加保暖,如今天气虽然暖和,但是昼夜温差大,夜里也要防着进风,能多盖一床被子,还是少烧一点炭火吧。”

    “你们都以为我这个病是吸了石炭的炭气,其实不然,”徐王妃笑着道:“病根不是这个,是那一年我们回中都皇陵,在那里受了一些苦,我自己没有注意才沾染上了这痼疾,不是像旁人说的那样,吸了石炭灰。”

    张昭华听高炽说过,王府以前烧石炭,石炭就是黑煤,这个东西很暖和也不费钱,只除了烟大,寻常百姓也用,通州这边产一种红箩炭,是硬木砍伐炼制的,烧起来一点烟都没有,却供给了宫廷——等到徐王妃发了咳疾之后,府里就不用石炭,全改成了红箩炭。现在王妃自己说不是炭气的原因,是受了寒凉落下的病根,张昭华就道:“确也是这样,寒气一入体,就像油倒进了面里一样,很难排出去了。”

    “儿妇记得,京师太医院院判戴思恭,是个国手,”张昭华道:“当年也曾奉命为父亲诊治虫瘕,一剂而愈,怎么当年没有为母亲看一看吗?”

    “看了,”徐王妃道:“说是只能慢慢调养,但是也说了,北平是个福地,对我的病有好处,说我这个病要是放在南方,犯得只会更重,那就是早晚都要咳嗽,到北平就能压住,每年春夏猛药调治一番,就能保证一年不怎么犯。”

    “母亲要多保重身体,”张昭华道:“刘医正也说过,母亲这个病也有过多操劳的诱因,您少一些忧思劳累,对恢复就大有效果。”

    “我这个病其实算不了什么,”徐王妃微微叹气道:“气疾而已,咳嗽上几声,又能如何?但你父亲却有风疾,虽说是很轻微,看过的医生也都说不妨碍,但是我这个心一直提着,根本放不下来啊。”

    燕王还有风疾——这可让张昭华有些吃惊了,如果说徐王妃患的气疾是呼吸系统上的毛病,那燕王这个所谓的“风疾”就是心脑血管疾病了,这个病可真的算是古代的疑难杂症了,不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加重,而且重症死亡率极高。

    虽然她知道燕王最后的成功,但是现在听到风疾两个字还是让她心口一跳,这个病情况复杂,说起来王妃的气疾虽然情况也不是很好,但是最起码有个规律,春夏犯一二次,北平秋冬气候都不错,所以这个病不在秋冬犯,知道规律就能提前用药,对症下药——但是风疾有什么规律可循呢,有时候有可能就是高兴过头了,也会犯这个毛病,或者大笑大怒了,也可能引发风疾。

    张昭华道:“父亲操持弓马,身体底子是很好的,现在就是在饮食和情绪上面注意一些,吃的东西少吃油腻少吃盐重的东西,情绪上面避免大喜大怒,平常放松心情,就算是风疾潜藏在身体里,只要没有诱因,也不会发作。”

    “你这话和刘医正说得一模一样了。”王妃道:“这些年很是注意了,让他舒心静气,有园子、庄田甚至小汤山温泉那边,也常去,果然几乎没有发作过。其实也就是当年懿文太子薨逝那时候,犯得最严重,把我吓坏了,把他也吓坏了,这些年才肯听我的话,节制起来。”

    就这样说着,听到织云走过来道:“娘娘,安成郡主身边的李嬷嬷过来了。”

    “叫她进来吧。”王妃道。

    李嬷嬷走过来,就听王妃道:“素贞是难得的沉默性子,没几回遣人过来,今儿是出了什么事?”

    “回娘娘,”李嬷嬷道:“也不是什么事儿,只是郡主屋里黄花梨高面盆架子倒了,是腿足的木楔子坏掉了,想请工正所的匠人给挪出去修修。”

    王妃怔愣了一下,张昭华一瞬间也觉得奇怪起来。

第三十八章 盆架() 
张昭华为什么会觉得奇怪,因为这个黄花梨面盆架子她知道。

    还是在她清点永平嫁妆的时候,看到嫁妆单子上面写着:黄花梨雕贡宝图六足高面盆架二架,也就是说永平有两个面盆架,但是她查看的时候只发现了一架,问清楚了才知道还有一架是送到了安成郡主朱素贞那里,问明了原因才知道,并不是妹妹瞧上了姐姐的东西,而是永平不想要两个一模一样的面盆架,她要一高一矮两个不一样的面盆架,所以把其中一架就送给了安成郡主。

    如今安成郡主的这个面盆架才用了多长时间,腿足上的木楔子就坏掉了,要知道她那里的面盆架和永平嫁妆里的面盆架是同一个地方买来的,这岂不是说明永平的面盆架也有可能是劣质产品吗——

    要说明朝一个令人称道的地方就是家具制式的创新和普及,不仅继承了前人家具的手艺和款式,还推陈出新许多新式家具,在器物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后世传世的家具必要首推明式家具,这些家具用料做工无一不考究。

    都能流传到后世风风雨雨经历几百年的东西,怎么会轻而易举就腐坏变形了呢,张昭华觉得不太可能,况且还是给王府打造的东西,更可谓是精工细作了,怎么会说坏就坏了呢?

    “安成有没有事?”王妃急忙问道:“那架子高的很,有没有砸上她?”

    “娘娘安心,”李嬷嬷道:“郡主离地远着呢,那架子倒下来的时候人都避开了,没有砸上的。”

    正所谓是个六足高面盆架,足有一米八了,还是黄花梨制的,自然厚重,更何况这种盆架有大小三面牌子,嵌装高浮雕山水人物故事纹花板,搭脑以下还安了一卷草纹牙板,底下还有横拐子。这样的东西砸下来,可是有点骇人了。

    “没伤着人就好,”张昭华想了一下,道:“母亲安坐,我去看看吧。”

    张昭华一路上就在盘算,如果安成郡主的面盆架子确确实实是工艺上的问题,那就一定要去郡主府看一看同一批的花梨木大件摆设了。她这么想着,就走到了安成郡主的院子里。

    面盆架子已经被扶起来放在了院中,张昭华走到近前,却发现这东西几乎是四分五裂了,六个腿足全都分散开来,各个比大擀面杖还要大一些,把两头削细了说不定还真能用作擀面杖——她蹲下来细看,在看清楚了整个构架究竟是哪一处坏掉了之后,不禁更添犹疑。

    首先要说,中国古时候的建筑是几乎不用钉子的,是利用榫卯建筑和加固物件。所谓的榫卯,就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房屋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桁檩、椽子等基本构件都用的榫卯。而宫殿也不例外,很突出的就是建筑屋脊上的飞檐、斗拱这些构件。

    而在家具上,榫卯也是家具的主要构成方式,正是因为每一块木料是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家具,所以家具都是可拆卸的,这就是大件家具分拆成“抬”,一抬抬抬进门去的意思。

    榫卯是古建筑的精华,因为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不只是简单地咬合,由于构件形态不同,由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那究竟是有三十三种构架方式,还是七十二种,这都是工匠的本事了。

    眼前这个面盆架,它有六条腿没错,但是六条腿能稳定靠牢,就依靠三条枨子架间连接稳定。这三条枨子的构设就是来源于十字枨,即交叉如十字的枨子,十字枨多在方凳、方桌四腿对角设交叉横档,如今这东西就是在十字枨上面多加一条枨子,中间一根上下皮各剔去材高的三分之一,上枨的下皮和下枨的上皮各剔去材高的三分之二,拍拢后合成一根枨子的高度,三条枨子就处在了一个平面上。

    那这个黄花梨面盆架除了上面有三根枨子交接成一个平面用来放置洗脸盆之外,在底部还有三根枨子交接出一个平面用来对称凸显一种美观——当然不仅是美观,因为这也是一种保险,哪怕上面的枨子断裂了,只要下面的枨子还牢靠,那面盆架子就不会倒。

    但问题是上面的枨子和下面的枨子同时都断裂了,所以根本收拢不住六条腿,这架子的倒塌也是理所应当了。

    怎么可能同时断裂呢,张昭华挑起一根枨子来看,摩挲着裂口,发现似乎是凸起的。她一时脑中闪过千头万绪来,但是什么都还没成型,就被旁边的钱嬷嬷打断了。

    “娘娘,郡主都问您两遍了,”钱嬷嬷微微努了努嘴:“您太入神了,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