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年凯歌-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少年凯歌自序

。_生
这本小书;是十多年前应日本出版公司“讲谈社”之约;在纽约写成的。最初是出版社的编辑们读到我在日本的一些谈话;其中涉及到我少年时代的生活;很感兴趣;就要我写了出来。原文是用中文写的;后经我的朋友东京大学教授刈间文俊先生翻译成日文;出版后在日本销了四万五千册;又被日本书评人评选为一九八九年最佳传记之一。日本的书名叫做《我的红卫兵时代》。

其实;即使未有日本出版社之约;将少年时的这些故事写下来;在我也只是迟早的事。但过去一直没写的原因是在写起来的时候才明白的:——这在心理上不仅仅意味着一件文字工作。我需要在异国的屋顶下面对过去。

我常常喜欢坐在我们在曼哈顿的公寓浴室门外的地上;抱着膝梦游一样地想;往往我的妻子早上去上班时;我已经坐在那儿;晚上下班回来;我仍然坐在那儿;嘴半张着;眼睛望着天空;她把我从那世界中久久唤不回来窗外中央公园里的树木由绿而黄而红;终于火焰一样地熄灭;在雪中站着;一如我的心境。我听见我自己儿时的歌声;嗅到那个年代北京秋晚的空气;我竟能回味此生第一次吸烟的滋味;隔着烟雾我看到了死去朋友的脸。——我重温了我的生命。

这本小书是关于我在“文化大革命”之中的经历;以及在此之前我的童年生活的。我一直认为我的人生经验大都来自那个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个“革命”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认识自己即是认识世界;明白这一点;就决定了我的一生。尽管“文化大革命”因“十年浩劫”这样的名词而似乎得到否定;也有了许多批评的书籍;但只要人们仍然只会控诉他人时;这场“革命”实际上还没有结束。我试图做的;就是在审判台空着的时候自己走上去;承担起我应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因此;这是我的自供书。我一直不能以轻松的态度看待生活;这也许恰恰是我在书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给我的影响;我却没有什么后悔。

 。。



第一章天国

。网
一九六五年;我十三岁了。我开始在人前饶舌;又在饶舌者面前假装沉默。人到十三岁;自以为对这个世界已相当重要;而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你的幼稚——原谅在过去;不是这个理由。因为你确实已经十三岁了。十三岁时发生的事情永远也忘不了。

特别留下印象的事;有两件。一件在夏天;另一件也在夏天。第一件:我在夏季的末尾考上了北京市最著名的男子中学。我跟在邮递员的自行车后面飞跑;他手上举着一只白色的信封。我穿过锯木厂的电锯声;一个公共厕所和一大丛美人蕉;在家门口的石影壁前追上了他。我一直感激他;不仅我相信正是他把运气带给了我;而且为了他把快乐带给别人时的快乐。从走进教室的第一天算起;我只在这座学校正式呆了十个月。这个;是他和我都没有想到的。

第二件事;发生在小巷转弯处的破屋门前。我走近的时候;一群孩子正挤在那儿;朝里望。里头很暗;要不就是外边太明亮;我好一阵没有看清那是个老人。虽然是夏天;他身上的棉衣也不该破碎得像一只鹅绒枕头;当然没有那样的洁白。一只麻袋中露出一些肮脏的废纸;摊在地上;一只用铁丝弯成的筢子;木柄雪亮;仰面躺着;一只同样雪亮的碗和一只生了锈的锅;郑重地放在木床板上;像是两件文物;“嗡嗡”响着的;是一只苍蝇。在我受到的教育中;一些我并不真正知道的什么;仿佛近了一点;我仿佛知道的另外一些什么;却远了一点。让人在饶舌和沉默之间左右不是。老人抬起头;眼睛晶亮晶亮;刀子似的一闪;孩子们就一哄而散。许多年以后;我才从朋友的书中知道了;只有就要饿死的人;才有那样晶亮的眼睛。我又经过那里的时候;破屋已经拆掉了;我想;老人自然是死了。

其实;无论在哪儿;这样的景象都不足为怪;现在也是。我当时很吃惊。可我没有想到我应该而且可能为那老人做点什么;是使我日后更吃惊的事。我只是一哄而散的孩子中间的一个。我只是一名看客。类似的事情我以后看过不少;许多淡忘了。不忘的是那双眼睛;晶亮地长在我的背上;晶亮地看着世界。

一九六五年对中国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她刚刚迈出一道门坎;同时准备迈进另一道门坎;抬着脚。这中间;一片阳光。光亮有时不过是黑暗安装的一道门;推开门就又走了进去。

这一年夏天;国营市场上蕃茄的市价是人民币一分钱一斤。若是暴雨过后;价格就会变成一毛钱一堆。运走这一堆;要使四五个孩子很费些气力。花八元钱;就可以在机关或学校的食堂一个月里吃得很好;每人月平均消费三十元的是富裕的家庭;手表还不是人人都有;时髦的标志是拥有一辆上海生产的“永久一13型”自行车;使我们这些醉心体育运动的男孩子更加醉心的是一双同样由上海生产的“回力牌”白色球鞋;索价十元。我是在这一年夏天才头一次得到这样一双球鞋的;是母亲祝贺我考上四中的礼物。等到它渐渐旧了;我就用白粉把它重新涂白;因为我知道;一斤面粉市价一角八分的当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这样一双鞋的。中国的农民们从国家手中收到蕃茄的一分钱和面粉的一角八分钱时(当然不这么简单);成熟一只蕃茄也意味着至少四个月的劳作。因此大概可以算出农民们的收入情况。但是;这不是最坏的情况。

不仅因为年龄;也因为其他;我不是一九六o——一九六二年大饥荒的合格回忆者。在饥饿突然露面时(其实它一直跟在背后);城市居民中的重体力劳动者的月粮食定量降低到十四公斤;而孩子们;只有六到九公斤。我记得我曾在市场附近寻找菜根和菜叶;切碎了用红薯面包成菜团子;双手捧着吃;以防它散开。在学校大群的孩子中间;有些渴望在课间休息时;得到五粒黄豆;很香地炒熟了;握在掌心;握出汗来;才咸咸地一粒粒吃掉;腿上却依然浮肿着。我们对童话像对鞭炮一样又爱又怕;因为童话中总是提到糖果。偶然可以吃到面条时;哪怕在同一家庭中也须用小秤将面粉一份份事先秤过;再为每个人单独制作。在大型食品店里被轻易捉住的贼是一具腹部滚圆的尸体。北京各机关派出卡车和枪手;追赶内蒙古草原上的黄羊;把被饥饿打死的黄羊肉血淋淋地分给许多家庭。根据我的经验;这种肉食并不好吃;但在当时;很好吃;非常好吃。我们到底生活在首都;到底偶尔还能吃到黄羊肉。我的一位在美国居住了十二年的朋友回忆当年的情景:她当时躺在河南省的一个村庄里;两眼望着悬在房梁上的一只篮子;里面的几个干馍是一家最后的食物。她后来偶然活了;在父母把她接到北京之后。此后许久;只要听到炊具的碰撞声;她就开始感动地啼哭。就在这个河南省;农民们先是吃净了树皮、草根;甚至一种泥土;然后就在道路、田野和村庄中成群地死去。官方文件中对这件事很少提及;提及时使用的词汇是“非正常死亡”。在不多的几年里;死于此种非正常的人数在两千万到三千万之间。一个相当于澳洲人口总和的人群消失了;但我们却什么也不知道。

为什么?没有说;谁该负责?也没有说。只知道:我们遇到了自然灾害。还有;苏联人的背信弃义。

自斯大林死后就开始了的中、苏意识形态之战;恶化了国家关系。一九五九年;苏联开始撤退专家;停止了一切援建项目。中国则开始以农产品偿还朝鲜战争借款。据说;这就是造成饥荒的主要原因。事实是;饥荒的部分根源是人为的结果。而同苏联的冲突;仿佛一个举着雨伞在阳光中行走的雪人一样;偶然遇到一场暴雨;不仅可以避开晴日带伞的猜疑;而且可以为自身的融化找到根据。这是一场及时雨。一九五八年全国性的“大跃进”才是六十年代初期大饥荒的起因。

但是;人民却甚少怨言。原因中分量很小的是他们不了解内情;更多的是他们对这个制度还有信心。因为饥荒是农业国家的常规事件;仅在中国近代史上;灾变已经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了。不但如此;他们还欣赏毛泽东同苏联人的斗争。维护西方马克思主义纯洁性的重担;由数千年维护“华夏正统”的民族来担当;表面上不通;实际上合乎逻辑;都基于同样的道德偏执。古远的帝国旧梦和尚未古远的百年外患所造成的悲哀和仇恨作用;一时间确实产生了毛泽东所说的“精神变物质”的强大力量。他们相信在闭关锁国的条件下;可以依靠精神的力量;“在一张白纸上画下最新最美的图画”。受到伤害的民族自卑感;以自尊的方式被激励起来了。

自一九五九年起;由一名在战争中被日军打断了一条胳膊的将军指挥;从中国各地汇集来的人群;在东北烈风劲吹的雪原上;建设起一座巨大的油田。他们住在土坯垒成的泥屋中;吃着有限的粗糙食物;依靠军事共产主义的组织方式;人海式的劳动投入;理想与纪律;在刻意不宣的岁月中默默奋斗。一位名叫王进喜的工人;曾在严冬季节跳进深可及胸的泥浆池中用身体搅拌开钻所必须的泥浆;并使他的钻井队保持年钻井世界纪录多年;而被称为“铁人”。他在北国寒风中高唱:“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满载原油的列车终于从原来无名现名大庆的地方开出;结束了中国进口原油的历史;消息传出;民心大振。与此同时;地处中国华北与西北交界的群山腹地之中;一名叫做陈永贵的农民;依靠同样的组织方式和精神因素;在周围的山地上用铁器时代沿用至今的锄头;建造起比他们脸上的皱纹整齐得多的梯田;其规模使人联想起长城的修建;并在水土保持极其困难的半高原上当年获得谷物丰收。炊烟升起;宣布一个名为大寨的村社的兴起;并为中国北方多山诸省的农业施了洗礼。陈永贵这个名字;对于常年处于半温饱状态的中国农民来说;无疑号召力强大。一九六二年;因“麦克马洪线”而纷争不休的中、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