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少年凯歌-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牵豢嗥湫闹荆欢銎涮宸簟钡拿献咏袒澹凰倌晔庇惺盎岬彼魅Ю铮蛔孕湃松倌辍保灰宰颖毕笈糇杂鳎豢裢浅!S盟约旱幕八担凰恰按蜃乓话延晟≡朴嗡姆降男薪派薄I硕朴危槐囟嬗星迤丁⒓檬阑迦撕头磁咽浪椎奶氐恪K钌畹赜跋炝苏淮恕

在四中的校园里就行走着大批这样的学子。他们大都剃着平头;腋下夹着书本;衣着非常朴素。衣服还新的时候就打了补丁;有人甚至冬天也不穿袜子;布鞋被脚趾顶开了一个洞也不去修补。一到黄昏;校园中就布满了三三两两的人群;或者围着体育场奔跑;或者在夕阳下大声辩论;往往争到面红耳赤而各不相让。他们中间有的能整段地背诵马克思、列宁的原著;开口便引经据典;以利雄辩。每逢暴雨;在水天空濛之间总会看到奔跑呼号的身影;或者在天雷震响之际悠然漫步。一日三餐;都用铝制的饭盒盛了简单的食物;边吃边谈;服色饮食都很难看出等级的差别。

对于干部子弟来说;父辈的业绩朦胧得美丽;如同酸葡萄发酵成美酒。他们更希望继起而为毛泽东新一代的护驾亲兵。这种事出有因的循环;就使红卫兵的产生成为必然。大批平民子弟也因风气的缘故纷纷卷入;无法超然。即使像在“文革”中独持异见;最终因思想罪被处极刑的遇罗克;也曾学步毛泽东;在民间做各种杂活;以接近社会。记得在一次讨论会上;班里一位同学说到“毛主席也是人”;便受到全体的批判;连老师也指其有“阶级立场问题”。这位十三岁的同学毫不示弱;竟有干部子弟同学扬言要“揍他”。“人”的称谓竟然成为亵渎;斯复何言。“文革”初起时;“保卫毛主席”是春秋曲笔;既然需要“保卫”;必然有人“反对”——但不说是谁。于是四出寻找反对者;然后群起而攻之。出窝黄蜂的第一群就是青年学生;是“文革”前就有了准备的缘故。

忠诚和反叛;似乎矛盾;实际上是一剑两刃;如果是同样盲目的话。毛泽东的性格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反叛。他一生不能稍安于稳定;是一位天生的造反者;这同他家乡湖南的强悍民风大有关联。但是;杰出人物的反叛性格对于变革社会;决不总是具有正面的意义;特别是当造反者的思想大体不出统治者的思想圈子时;尤其如此。

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宫小吉在《中学生》杂志上以《五分的秘诀》为题发表文章;指出:得到五分的作文多不过讨时尚的欢喜;故毫不足取。有头脑的学生不必拘泥于成绩;三分、四分足矣。余下的时间作多方面的发展。这篇文字在毛泽东亲笔批示之后流传甚广;毛泽东说:“此人厉害”。

宫文确是好文章。但毛泽东在一九六四年著名的春节讲话中却早已得出了这样的判断:明朝搞得好的;只有明太祖、明成祖两个皇帝。一个不识字;一个识字不多。以后到了嘉靖;知识分子当权;反而不行了梁武帝、李后主文化多亡了国。可见书读多了要害死人。在列举了古今中外一长串教育程度较低的名人例证之后;他得出了“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结论。这些言论;作为打烂整个教育制度的信号;已经被一些年龄稍大的学生接收到了。

像宫小吉这样的人物在一九五七年的中国是难免被祸的。在我后来的母校北京电影学院;就曾有人仅仅因为抱怨公共食堂每天吃萝卜和豆子而被宣布为“右派”;其年十七岁;此后二十多年颠沛流离; 可见压抑之烈。更不用说议论党的教育路线了_毛泽东对宫文的赞扬;说明风向已变。但在当时;公开反叛尚早。天性思动;深受毛泽东的反叛性格影响的青年学生;在长期压抑之下;形象地说;犹如藏于深岩的炸药。一九六五——一九六六年;一根行将被点燃的导火索已经非常接近终点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一九六六年春天的一次报告会。一千八百名学生坐在大操场上鸦雀无声。报告人是一位曾在朝鲜战争中被美军俘虏的军人。虽说时间已过去十年;当他讲到在战俘营中怎样被美军用两块带电的铁板夹住身体时;本人昏了过去。操场上响彻了愤恨的呼喊和口号声;连一向持重的高三学生都激动得发抖。在随后的讨论会上;我们都发誓要在未来战争中向美帝国主义复仇。这是我体验过的最强烈的仇恨经验。

一九六四年;北京的一位小姑娘在以《母亲》为题的试卷前慌乱失措。她的母亲是被宣布为阶级敌人的地主。最后;她把党现成地比作母亲;颂扬她的光辉和温暖;又表达了对生母的仇恨;因而得到表扬。其文被作为范文;传诵一时。

作为思想教育的一部分;我们从小就被告之;爱是有阶级性的;阶级;是区分爱与仇的最终界限。血族亲爱关系也毫不例外。爱领袖、爱党、爱自己人。但是;在阶级社会中;“自己人”是一个变数;所以;昨爱今仇的事常常发生;惟一不变的是对领袖的爱。既然爱是暂时的、局部的、特定的、非普遍的;那么恨就是长期的、全面的、普遍的。爱是毒药;爱情是堕落;人性是虚伪。仇恨却代表正义、崇高和安全感。在一个人口众多而格外拥挤的国度里;以仇恨作为火炬而加以传递;其结果就不难设想。在孩子们中间也是如此。我亲眼看见两个同学因发生争执而就要动武的当口;其中一个大喊:你这是阶级报复!而另一个立刻泄了劲。这句咒语般灵验的话出自一位将军儿子之口;而另一位的父亲则是个非党的教授。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一柄锤炼了忠诚、反叛和仇恨的剑已在浪漫的理想修院中铸成;剑身就是青年的血肉之躯;而且离它飞舞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我也被铸进了剑身;而且迫不及待。

但我意识到我并不被信任;是在一次作文课之后;我被叫到班主任面前;她用两根手指拎起我的作文簿说:你爸爸不是共产党员。

我从小学到中学都是认真念书的孩子;成绩也好;老师同学;两者都有赞誉;就有些自命不凡。加上身材很高;学琴不成之后;篮球打得不错;开始引人注目。家境自幼不错;没有衣食之忧;只有一些阳光下的浪漫和感叹;真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父母方面;以为他们都是当然的共产党员;所以班主任的话不啻是晴天响雷。其实即使情形相同;换了别人也未必看得很重;当时迷乱我的;主要是我本身日益增长的虚荣心。

当年的四中;成绩最好的并不一定是于部子弟。他们可以骄人的;无非是常常聚集在一起议论不为外人所知的军国大事;甚至包括核武器试验失败的消息;或者在外地度假之后骑回一辆出口或进口的自行车。尤其是周末的课后;班主任会当众宣布:干部子弟同学留下开会。在其他同学纷纷退席时;他们会漫不经心地谈笑坐下;以后又一脸庄严地走出教室。我在当时很羡慕他们;相比之下又自觉不弱;因此就更刺激我想成为他们中间的一个。这种在孩子们中间人为地制造隔阂的等级制度;无聊可笑;造成我长成后对四中的厌恶。它的害处也影响到这些干部子弟;特别在他们家道变迁的时候。抛开这个不谈;少年时的虚荣、肤浅本是常事;不为时代所限。等到年龄稍长;心智渐开;总会慢慢解脱;人也就成熟了;犹如拾到海滩上的空海螺;可供回忆然后一笑的。但在当时;我却被过早地深深刺痛了。

我的父母过去未同我谈起过这件事;造成我以为他们都是党员的错觉;本来很自然。一来我还小;二来也没有遇到父母非要对子女表白的事情。如果这位班主任稍解少儿心理;即使非讲不可;本来也应该事先同我父母商量一下;但她却没有这样做。

班主任是每天都见的;我却记不住她眼镜后面的眼睛。她从来不大笑;表情永远同时透出两重意思:责备和原谅。她的年龄不详;说她三十五岁或五十五岁都可;只是想不出她曾是少女。她的习惯之一是随身带一个小笔记本;和人谈话时打开来看一眼;又立即合上。另外就是在她认为你错了而你还想争辩时给你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你就不得不闭上了嘴。她几乎不教课;是专职的班主任。我们对她的了解仅仅是:一九五七年“反右”时“火线入党”;丈夫是军队里挺大的官。

她对我说:你爸爸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你不要背家庭包袱。你学习努力;成绩也好。但是;不要骄傲。注意克服小资产阶级动摇性。领导上还是信任你的。

在那个年代;“家庭包袱”是父母有政治问题的委婉说法。说不要骄傲就是说你骄傲而她对你不满意。说还信任你就是你有理由不被信任。这一切; 耳熟能详。而我在她意味深长的微笑之前;甚至没有想到争辩;甚至没有想到问一问事实究竟是怎样;只是用力地点头。羞愧把我揉得粉碎;从她的手指缝中沙一样地流下来。我惟一想到的是怎样重获她的信任;甚至对她最后拍了拍我的肩膀感激莫名。我勿勿取回作文簿;在没人的地方撕掉了整篇作文。我的虚荣心甚至不止是虚荣心的一些什么;像遇到利刃的骨刺;加倍地疯长起来——班主任知道这个。

为这件事;班主任去了我家一次。她和母亲的谈话显然不愉快。她临走时说:那就这样。母亲淡淡地点了点头。之后;母亲平静地对我说:“你爸爸希望成为共产党员;他还不是;并不是错误;我们过去没有同你说;因为你还小。大了;自然就明白了。”母亲虽感到形势的震荡;仍然没有对我吐露真情。她一贯的平静和爱抚使我感到安慰;而“家庭包袱”的说法仍影子一样拂之不去。这件事发生在一九六六年初春。

到了五月桃李已经缤纷的时候;母亲却突然把我叫到身边。我不见父亲已经很久。他曾去农村参加“四清”运动一年;回来时变了一个人;又黑又瘦。我考取四中;他很高兴;买了钢笔作礼物;又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了勉励的话。不久前;他和许多人一起去学习;住在一个地方叫做社会主义学院。母亲收拾了一包衣物食品;犹豫了一下说:“你去看看爸爸。把这个带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